袁爱荣
【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的首要目标。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具有批判性思维。这也是高校在学生教育教学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理念,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决策。这也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人格特质。因此高校必须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创新型人才培养中。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高校 创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内蒙古创新型民族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NJSC1425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28-02
一、批判性思维相关问题研究
(一)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就是指谨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即通过推理判断而获得有价值的结果。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审视我们自己的思维,避免思维的局限,走出思维的误区,从而做一个优秀智慧的明辨者。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提高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会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论题和论证。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二)优秀人才具备的批判性思维特质
一个优秀的明辨思维者往往是有很多的思维特质,他们往往对外界获取的信息能敏锐地做出真假判断,能搜集强有力的证据,进行理性推理论证,他们善于观察,能够发现事物的细微区别处,他们具有捕捉信息的敏锐性,是智慧而明断的思考者、行动者。
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知识灌输,忽略人才的思维训练培养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他们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崇高使命,但遗憾的是,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仍然无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知识灌输式的讲授方式,而忽略了学生思维的训练。老师在课堂的学生提问时也多数是封闭式提问,限制了学生分散性思维的培养。
(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忽略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校教师在创新人才思维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只起到引导、启发和协助作用。只有在教师的观念中时时处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习惯,那么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才算真正的实现。因此,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不能偏移,不能避重就轻。
三、批判性思维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一)创新人才培养中,必须强化人才的思维技能训练
创新人才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其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而一切思维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习得。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强调人才的思维技能训练,让学生知道思维技能的习得对其一生成长与发展的意义。因此,高校不但要设立评判性思维训练的通识课内容,而在其他学科中也应该渗透批判性思维。并且应将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考核内容。而且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目标调整和设立的过程中,除学习引进国外的一些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自己教育教学的本土味道,要从批判性思维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训平台的建设能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和实验验证。
(二)创新人才培养中,必须强化人才的内在品质的培养
全国知名校长、复旦附中原校长谢应平曾在一次研讨会上发言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是必须的,人才培养中必须强调创新人才的责任心,自信心,要充分给予学生思想自由。他还指出,高校培养的学生有三类,一类是知识型的,一类是文化型的,第三类是思想型的。而思想型的人才将会影响几代人,意义非凡。而高校重要的是培养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学生,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
(三)创新人才培养中,必须强化人才的公正性和正义性的培养
创新人才在思维标准,思维评估,思维决断等方面必须体现其公正性和正义性原则,这体现了创新人才的最高道德准则。优秀的人才从不只想着自己,他们准会换位思考,优秀的人才从不会用敌对的方式看待对手,他们准能以公平正义的思维方式找到双方相处和利益分配的平衡点,优秀人才总是放眼世界,高瞻远瞩,他们总会从民族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愿意奉献自己,愿意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执着努力。
参考文献:
[1]朱素梅(译).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2]聂长建.浅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
[3]刘宝存.什么是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