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均
[摘要]本文在简要的分析英语新闻听力的特点,以及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与挑战的基础上,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命题、意象图式以及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模式进行了剖析,认为英语新闻听力策略与认知模式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新闻听力水平。
[关键词]英语新闻听力;认知模式;听力策略
一、引言
二十世纪以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促进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使教学更好的服务社会发展,教育部在2015年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教学目标,并明确地增加了“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的要求。2016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有较大的变革,新增3篇英语新闻听力,占听力分值的20%。这些变化都预示着英语新闻听力不再是对英语专业教学的要求,也必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新的热点与难点。
二、英语新闻听力教学
(一)英语新闻听力的特点
听力理解是一种通过辨音将字、词、句及其表意重新构建达到认识、了解所述对象的一个心理认知过程。它是关于个人认知能力、心智在物理世界中的体验、文化建制、社会制度等的认知结构综合体,反映了处于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对某个或某些领域里经验的识解。听力理解过程实则个体通过音、义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过程,受到认知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作为“真实语言”的英语新闻具有时事性、客观性、知识性、广泛性的特点。新闻报道非常注重时效性,是第一时间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信息更新快,与国际热点联系紧密。新闻报道具有特有的言语模式,语言简洁明了,概括性强,力求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目标内容,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本身,不附带个人主观看法。英语新闻报道词汇量大,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常常囊括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英语新闻的理解必然是建立在对英美国家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对一定新闻词汇掌握的基础上。
(二)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英语教学与二语习得都将重心放在语言形式的习得上,听力教学只是作为语言学习的辅助手段,在课程设置中课时数量占比例少,使用的设备老化,技术过时,听力材料陈旧,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鲜有学校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主动开展英语新闻的听力教学,认为英语新闻听力对学生要求太高,属于英语专业教学的范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成为一个崭新的起点和难点。
从学生层面看,由于目前仅有部分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有开设课时数量不多的辅助式英语听力教学,广大来自城乡的中小学生接触的更是没有听说的“哑巴式”英语教学,以至于绝大部分学生在走进大学校园,开始大学英语学习的时候,英语听力几乎是零起点。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新闻听力,对英语新闻的写作模式,播报的语音特点,高频词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不了解,要让他们瞬间过渡到对听力要求更高的英语新闻听力更是不可能。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大学学习环境中,虽然当前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开放式的听力资源,但是面对五花八门、纷乱复杂的听力内容,学生还是无从下手,无法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资源进行循序渐进地练习,以提高自身听力水平。有的学生甚至将英语听力的自主学习简单地等同于“英语电影”的欣赏,使自主学习无从谈起。因此,大部分学生虽表现出攻克英语新闻听力的豪情壮志,却只能摇头发出无能为力的哀嚎。
从任课教师层面看,英语新闻听力教学最大的困难在于教师的备课。由于可选的英语新闻听力专项教材较少,而且大多是已经过时多年的新闻集合,时效性差,与社会热点相关性不大,新词、热词更新慢,为更好地进行英语新闻听力教学,教师不得不自行准备听力课程使用的材料,收集、整理难易合适的英语新闻资源,钻研英语新闻听力的特点与策略、讲授技巧等,并制作课件,备课量大,备课时间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
从教学模式层面看,当前的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大多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听力课堂上,教师以英语新闻为听力资源,采用“大意一细节”的目标式听力技巧,反复多次同一听力内容练习,以达到听懂目标内容的目的。这种重复的听力练习易使学生在听力课堂上产生依赖感,无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而单纯的内容重复使听力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易产生听力疲劳,失去听力练习所应具备的专注力,无法达到新闻听力的效果。听力课堂更加注重学生听懂目标内容,而对新闻听力涉及的高频词总结,背景知识,新闻播报特点等相关知识鲜有介绍,使新闻听力教学仅停留在当前课堂教学内容学习层面,学生课后不能自主拓展学习,无法达到提高新闻听力水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对于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探索与革新无论对于学生、教师还是英语科研教学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与尝试。
三、英语新闻听力策略的认知模式
(一)理论基础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听力理解不是简单的语码分解与重组,而是一个听话者积极地分辨、组合、记忆声音编码,将编码对应的语义范畴化(categarization)形成命题结构(propositionalstructure),通过意象图式结构(image-schematic structure)和隐喻映射(metaphorical mapping)形成对命题识解(understanding)的心理认知过程。语义的基础是一个涉及相关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s)里背景知识的复杂认知结构,这些认知域包括反应在心智中的物理世界的各个领域,如时空领域、实体的物质属性领域等,还包括特定言语社会中人与环境互动的规约性行为模式领域,心理状态、文化建制、社会制度等。
1.听力理解中的范畴化命题结构模式
人类大部分知识是以命题结构的形式存在的,它概括了相关认知域里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和信仰,是网络化的认知域构成。命题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客观事物的范畴化(categariza-tion)基础上的。范畴化是识别客观物体,建立客观物体间的联系的基本认知模式。Rosch(1977,1978)提出基本层次范畴(basic level categories),认为基本层次范畴在感知上的相似整体外形能帮助人们最快地识别其属类。例如听到“truck”时,学生脑海中出现的是卡车共有的最基本的范畴特点,如“车的一种,有车厢,运输的用途”等作为其意象代表。基本层次范畴在功能上能引起人们大致相同的反应,例如当学生听到“terror-ists”一词时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攻击、死伤、流血、爆炸”等运动反应。在语言交际方面,基本层次范畴常涉及简单、常用、中性的词汇,这些词汇大多是学生最早也最容易习得的“核心词汇”,对认知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事件构建的命题范畴是有有差别的,例如中西方文化对龙(dragon)就构建起了完全不同的范畴化认知命题,中国文化将“龙”视为九五之尊,天子的象征,权力和地位的至高体现;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多是来自地狱,魔鬼和邪恶的化身。其次,范畴化过程还常常包含着个人的情感因素,例如新闻中常常提高的Gaza(加沙地带),就带有宗教情感因素。
2.听力理解中的意象图式结构
Lakoff&Johnson(1980)在概念隐喻理论中首次提出意象图式(image—schema),Johnson(1987)进一步指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效应。Ungerer&Schmid(1996)明确提出意象图式是源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经验的简单而基本的认知结构。Langacker(1987)认为,为了达到思维和表达的目的,人具有通过构成不同的意象,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和把握某个感知到的情景的能力。对于同一情景,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属性加以注意,调整这些属性的显著性(salience),从不同视点(perspective)去观察,通过不同程度的抽象化和具体化,可以形成不同的意象。听力理解是一个语言与思维相互刺激、相互作用的认知过程,在识别声音符号的同时,学生大脑需要尽快建立起与听力材料相关的意象图式结构,达到认知听力内容的目的。例如主题图式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英语新闻听力内容大意,形式图式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对英语新闻的问题结构,行文风格,报道特点等有所了解,语言图式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必要的新闻词汇语料库,当听到相关新词、热词时就能准确快速地与听力内容进行预测、匹配,检索到听力测试的关键信息。
3.听力理解中的隐喻映射模式
Lakoff&Johnson(1980)颠覆了对传统隐喻理论的认识,提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体现人们思维、行为方式的隐喻概念体系(metaphorical concept system),认为隐喻是概念系统的核心,而概念系统则是人类认知体系的核心。隐喻具有普遍性、系统性、概念性,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手段,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那些确立已久,人们习以为常,不费力气就会自动冒出来的规约性隐喻是最有生命力最重要的。基于经济原则的新闻语言总是力求以最简洁的语言生动、准确地报道相关内容,大量隐喻语言的使用既可以清楚的表达意向,又能与读者构建统一的信息理解。例如“white house”隐喻美国政府,“Pentagon”隐喻美国国防部,“summit”隐喻国家首脑会面的峰会,“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命运共同体)隐喻各地区、各国应该携手共同解决、处理危机等等。因此,学生在英语新闻听力中,应该意识到新闻语言的隐喻特征,不能仅停留在对语码基本语义理解的层面,能应该意识到其背后的隐喻映射规约。
(二)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策略
1.引入英语报刊学习辅助英语新闻听力教学
英语报刊英语阅读与英语新闻听力同属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的两种模式,在语言学习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学生收听英语新闻的过程实际是在主题图示建构的引导下将收听到的语音编码经过语义范畴化后筛选、匹配转化为对应的语义编码,通过英语新闻的形式图式与语言图式将听力获取内容与已经存储在大脑中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行比较、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所需要的对英语新闻形式的学习,对英语新闻高频词汇的累积,对英语新闻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等都可以听过报刊阅读来获得。与英语新闻听力不同,报刊英语的辅助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反复研读纸质报刊或者电子报刊等新闻资源,查找、了解刊发内容的相关信息,为学生完成英语新闻听力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在英语报刊阅读中积累的相关知识通过听力理解,可以得到多维感官上的加强,让学生可以零距离的接触鲜活、真实的语言,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听懂”的乐趣,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2.精选听力素材,加强语言基础
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英语新闻听力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形式便利快捷地了解国内外的时事热点,但开放式的听力资源良莠不齐,纷乱复杂,并非所有英语新闻都适合学生用于新闻听力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引导学生自主练习新闻听力时对听力材料有所筛选,多选取政府官网或者诸如VOA,BBC,CNN等权威新闻机构的报道。报道素材可以按主题区分,如战争主题,美国大选主题,科技发明主题,经济危机主题,社会生活主题等,通过累积各主题相关热词新词,了解各主题报道模式,认知新闻语言中的各种隐喻现象,帮助学生提前构建英语新闻图示,更好地建立语码与图式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英语新闻听力水平的提高。
3.唤醒学生的语言认知意识
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语言学习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习得,更是构建语言应用的认知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因此,在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新闻学习的认知模式,使学生在做新闻听力练习前对听力内容有良好的预设和充分的自信,在做新闻听力练习时能够自主积极地运用新闻语言的认知模式进行信息筛选和判断,在新闻听力练习完成后能主动核查听力内容正误,进一步完善自己新闻听力认知模式中的缺陷。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自身英语新闻听力认知模式的各个环节所涉及内容,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新闻听力带来的广阔视野,体验真实多彩的世界,才能使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成为一件学有所成、学有所乐之事。
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英语新闻特点,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培养学生英语新闻听力认知模式,使学生在思维与形式的同一学习中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