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晔
【摘要】把我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经验做一次总结,关键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针对学生、教材、大纲、目标、方法、兴趣小组、培养信息素养等具体方面做出探究性尝试,对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兴趣 学生 教材 信息素养 VB编程 任务驱动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35-02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校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模块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图像的加工、音视频的简单剪辑、算法与程序的设计等相继纳入到正常教学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了相关应用知识的基础部分,增强了学生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的实践能力,循序渐进中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电脑或其它多媒体工具处理信息的自信心和浓厚兴趣,为以后考入大学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着重把近些年讲VB编程时的心得体会做一次总结,算是对自我教学经验的一次提升吧。
在开讲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前,我都会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来源、了解学生以前对编程知识的储备、了解学生对电脑知识的储备、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学什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们地处西北偏远山区,这就决定了我们所招收的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甚至没上过信息课,城区的学生相对来说知识储备更充分些,个别IT高手把编程玩的很熟,甚至达到可以独立开发软件的能力了。面对这样的状况,如果不做到心中有数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采取了分层分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难易不等的问题和任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消化理解。我认为要真正讲好这门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吃透教师教学用书和教科书中的内容
掌握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的递进式安排、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突破方式等。提前做好每学期每一章节的详细教学计划,只有准确把握好教学大纲的要求才能深刻理解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深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本知识的潜能。如第一章“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通过“桌面小时钟问题”程序的引入,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步骤,首次体验编程的过程和乐趣,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在理解大纲的基础上才能收放自如的有效教学。
二、培养兴趣使学生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实践,课后加强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信息技术课不参加会考和高考的原因,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心理上不重视,来上课时热情很高,但大多数是抱着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心态,对所学内容不够重视。作为教师想真正上好这门课,首先就要从源头上纠正存在于学生心理上的痼疾——从认识上消除对该课程的误区,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学好VB编程的现实价值。通过展示小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比如演示“中小学校成绩管理系统5.0版”,切实体会到使用程序统计成绩不仅快速准确而且操作简单高效,存储方便容易发布传播。通过生动实用的举例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该课程确立了浓厚的兴趣和目标,离成功就差一步之遥了。和其它学科一样,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之前的预习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当你提前预习了内心就会产生疑惑,新的问题就会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发生冲突,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思考融化这种知识“冲突”,并最终融入旧的知识体系中。编程时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上机调试程序的过程实质就是检验源代码是否合理、是否合乎语法逻辑。通过一次次的校正代码并得出正确的结果,使学生获得喜悦的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紧跟老师设计的任务积极思考、练习,尽量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及时加强练习,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在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并及时完成,老师应加强监督检查。只有多练多记才能熟练领悟编程的技巧,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捷径可走。例如:在讲“用流程图描述算法”时,由于在高一数学中已学过,学生会有种熟悉的感觉,课堂上提出问题“请说出在自动取款机上取钱的过程”,先要求学生用通俗的自然语言表述,再让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最后在Word中用简明的流程图来表达,结合讲解特定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并对比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表达的优劣性。课后布置作业——“如何判断闰年”、“举出1000之内的素数”,只有环环相扣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分组教学
开讲前对每个班的同学根据信息储备的程度分为两组安排好座次,各组任命一位流动组长(每周一换)辅助老师教学,可以起到协调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学生都爱玩游戏,而“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中文版”恰好是可以用来开发游戏的专业工具之一。所以在每次备课时我会找一些益智趣味的小游戏来吊足学生的胃口,使课堂始终充满着一种兴奋而有序的学习气氛。比如“奥运会奖牌总数统计程序”、“袖珍计算器”、“猜价格游戏”、“小球四壁碰撞程序”、“和电脑打乒乓球的程序”等。一般在开始就展示小游戏的功能及主要涉及到的VB语法知识,在分析实现该程序的算法思路和理解VB语法应用的基础上,把该游戏程序的源代码分发下去,让学生自主探究、调试运行。对一些未学过的类及函数或方法给予解释或自行搜索查看,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原原本本消化这些代码,更要在原基础上有所拓展,因此我有意增加游戏功能来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这种寓教于“玩”的教学方式一旦成为常态,就会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潜力和欲望,会逐渐在微机室形成一种求知学习的文化氛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传统会一届又一届的传承下去。对练习中出现的难点要集思广益,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分析讨论并反复调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最后由两个组长分别总结评价。
四、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着力培养编程高手
为了促进特色教育的全面发展,我校成立了“编程爱好者”兴趣小组,由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团队辅导,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每届高一新生开学初期,通过调查筛选出一批对编程感兴趣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入到学校兴趣小组,在组内实行以老带新的办法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并顺利成长。小组有一套非常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老师每周定期安排三次辅导,讲解VB编程的基础知识或具体软件的任务分析和系统设计方案,其余两次由老师布置任务后学生自主开发。让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兴趣小组教学同步进行可以相得益彰,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快速成才。把历届一些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把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大赛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五、悉心挖掘教材附带光盘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我发现很多课本和教师用书均附带光盘,而且光盘上的内容非常广泛,能有效的补充和拓展教材知识,能更深层次的加强理解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但因为各种原因没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并应用它,我想国家既然花这么大的投入给教材附加光盘,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深意,只有当我们每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用时才能体会到。光盘中的内容包括以下五种类型:第一种,包括教学目标及名词概念的解释等。第二种,引用的演示文稿教学作品。第三种,针对重点和难点引用的教学视频。第四种,针对重点内容附加的课堂练习,形式为选择、填空等。第五种,课后实践多为练习题和源程序。例如在“数据的表示与处理”一节,就包括学习目标、数据类型及常量与变量的ppt和视频、数据类型的练习题、在课堂实践有“圆周长”源代码下载和知识点拨视频,而在课后实践有源代码、使用说明txt及两个应用程序的下载。由此可见,仅课本光盘上的内容就已经很丰富了,如果能真正有效地把它们组织到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教师用书光盘上的内容是为了给老师充电而预备的营养大餐,通过学习可以熟悉大纲、教法、补充知识、体会优秀教学案例等,对提高个人的教学技巧和能力极有帮助。
总而言之,每个人在教学中都有自己成功的独到经验,教学风格和特点也不尽雷同,这里我仅就VB编程谈谈我的体会,希望各位同仁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