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亚琴 刘建国 张泽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开设公选课有关世界农业博览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设计、目标及意义,并通过课程教学效果,研究分析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世界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前景等内容。
【关键词】世界农业博览 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65011)、石河子大学青年教师与对口支援高校名师“结对子”培育计划(SDJDZ201509),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特殊人才项目(CSC201405215035)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20-01
随着我国农业由传统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农业生产从产前、产中到产后都需要实现现代化。多年来,中国农业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为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但同时也看到,我国的农业与农业发达国家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与问题,急需从多方面继续努力加强建设。
一、开设此公选课程的意义
世界农业博览(World Agriculture Exposition)是从2012年起,我校面向各专业本科学生新增设的一门公选课。课程设置24个学时,1.5个学分。本课程在归纳和总结世界农业发展概述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世界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前景等内容。整个课程计划从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2学时)、现状与区域分布特点(2学时)、当今世界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4学时)、世界农业与典型代表性国家农业发展特点(6学时)、中国农业发展现状、特点与对策(4学时)、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与新动态(4学时)及世界农业发展的前景与展望(2学时)六个章节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世界农业发展领域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考核及效果
本课程采取课程论文加个人汇报考查: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了解学生掌握全球范围内农业的发展历史、基本特征及区域分布特点、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前实际,使学生了解中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和面临的问题,考查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其中课程论文成绩占 70% ,平时成绩(个人汇报、网络在线作业、课堂讨论、考勤等)占 30%) 。
有效的避免了学生最后单凭一篇论文一锤定音的情况。对考核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教师根据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环节、网上学习交流进度等环节综合评定成绩。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信息量,使用教学录像、幻灯片、图片册等丰富教学内容,并结合世界农业热点问题组织课堂讨论,采用现代媒体教学手段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保持本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必须突出重点、难点,可运用“微课”新手段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及其生产规范知识点做成“微课”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加深重点、难点知识点印象。
(2)在讲授基本理论时,要联系中国农业的实际特点多举例。比如了解我国在农业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技术壁垒、农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哪些中国农业可以借鉴等。
(3)部分章节在教授的基础上,要开展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综合分析问题、书写及语言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要学会分析自己家乡农业的发展现状、优势与特色、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今后发展的前景与展望等。
(4)充分利用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网络教学材料,包括课程简介、课程计划、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师简介、课后习题等,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真正实现课前有了解、课上有讨论、课后有思考的良好效果,与任课教师、同学们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和交流,使授课更加生动、具有时效性。
四、结语
从接到新增此课程任务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这门课程的建设,从制定教学大纲、选用教材、师资队伍、课程教学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通过课程实践,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各知识单元的内容,并掌握了有关全球范围内农业的发展历史、基本特征及区域分布特点、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前实际,使学生了解中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和面临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晓方.《世界农业科技发展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2]高旺盛.《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作者简介:
祁亚琴(1979-),女,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准农业、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