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映容
【摘要】语文的观课与传统的听课不同,它把教研文化从单一引入多元,从单向变为互动,“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特别是用心灵感悟课堂;观课教师作为与授课教师平等的地位进入课堂,通过多感官的观,不同角度表格数字的统计,不断地体验授课过程,领悟语文教学的艺术,体悟教学的生成过程,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等,来反思自己和同事语文教学,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观课 最佳视角 去随意 存规范 多角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50-02
寻梦?撑一支长篙,往青草更青处漫溯。如果说理想的语文课堂观察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那么什么才是语文观课的长篙呢?寻寻觅觅,终于,看到陈大伟教授经过多年实践研究提出的“观课议课”,这是针对“如何在听课评课中尊重中小学教师,如何给他们有效的帮助”这个背景下提出的。学习了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的理念,犹如雪中送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观课,成长中的语文教师该如何运用观课这支长篙,寻找教学那个斑斓的理想境界。
那么,陈大伟老师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课前观课要求呢?我想借助一节我校王小平老师执教的作文《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的讲评课《拒绝平面摆脱平庸》,谈谈我所理解的观课要求。
一、课前:去随意、存规范
传统的观课,往往是一群教师腋下夹着听课笔记,手里握着一支笔,鱼贯而入教室中,成排坐于教室后排。观其行,就会发现有以下几种不良听课随意现象:一心多用型的。执教教师在三尺讲台精心呈现一节课,听课教师有的在底下聊天,有的批改作业或写教案,更有甚者中途开溜。“搬运工”型的。有的教师只记听课流程时,没有观察学生的反应,当然更没有思考。完成任务型的。许多教师去听课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听课任务。听什么根本不是他的关注点,听完课,人云亦云地随意说几句套话。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随意、存规范呢?观课前,我们语文组老师分别从四方面做了观课准备: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等):全班56个学生,作文在85分以上的有10个,70—85的有38个,60—70的5个,60分以下的有3个,可见本班学生,大多数写作基本能扣题,但在语言、选材、立意上趋于平庸;了解任课教师的有关情况(学识水平、教学特长、教学经历等):该教师有较强的文学素养,曾获过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上课民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了解教材的内容,前后的衔接等:《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很显然,要求写篇记叙文。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分工合作带上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性质维度、课程文化维度)。分工选好观察角度,做好课堂表格记录。
带着这些准备,我们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该老师的课堂,改变了原来那种旁观者的身份,尝试着以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深入课堂。
二、课中:去单方面观察、存多角度观察
观课与听课,虽一词之差,其内涵却丰富了许多,观语文课包括视和听,既要用耳,也要用眼,还要用脑用心。
(一)听什么
上课伊始王小平老师配上柔和背景音乐,缓缓导入:“许多事情,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有些记忆,却永远值得珍藏。它们早已被深深地刻进我们生命的年轮中,流淌在我们的血管里,直到若干年后的一天,忽然翻出这些记忆,触发了内心深处的深情,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导课开始,该教师就用亲切而用动情的语句,配上背景音乐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往事的回忆中。
师:四人小组共赏一篇作文,分别从语言、选材、构思、立意这些角度找找你们作文中的闪光处。
生一:这篇作文的出彩之处就是用景物描写表达心情的变化,比如为了表达抑郁心情,作者这样写“天空不再像春夏那样透露着水的灵性,干燥的季节,无奈的风景。一只乌鸦在头顶的树枝上叫个不停,乱了节奏,扰了人心。”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有景有情引共鸣呀!
……
生六:我认为这次作文在结构上安排一些小标题,并且开头结尾都扣住珍藏记忆,形成首尾呼应,这应该是我此次作文得高分的一个原因,只是我觉得我写作用语还不够有文采。
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美文熟读诗文常背,自有美句浑然成!老师相信聪明的你,只要有心,一定会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王小平老师不忘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多加诵读的方法引导,同时,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加自信和拥有学习的热情。这个环节所有学生都参与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全班交流过程有六个学习中等以上的学生积极回答,真正体现了为了一切学生和教育民主的教育理念。
透过听老师和学生的话语,加上所用的多媒体的配乐,不禁深深意识到,课堂的语言才是语文课的灵魂呀,因此,观语文课,必须结合语文科的特点,听听:1.教师的语言:语言特色、讲解是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教师的课堂用语是否指向教学目标?教师的回答方式和评价用语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清晰、简洁?语速、音量如何?各个环节教师用语时长,录音或多媒体所用的声音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想象空间等。2.学生的语言:发言声音是否响亮?有多少学生发言?有多长时间是互动发言的?有新意的发言吗?小组讨论时学生组内发言如何?学生的回答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是否生成新的内容?
(二)看什么
请看课堂片段:
师:四人小组共赏一篇作文,分别从语言、选材、构思、立意这些角度找找你们作文中的闪光处。
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每组一生负责读,其余三个分别从语言选材、构思、立意方面分工负责动笔记录,之后再共同分析;王小平老师也在教室中巡视,有时也加入学生的讨论组中,一起探讨,或帮助讨论方向,或引导深入分析,讨论氛围热烈而有序。纵观课堂,你会看到某个同学会就文中的某句话深情朗诵,或者为某个同学的表述而频频颔首,某个不善言谈的同学在组长的鼓励引导下也会发表些看法。
请看黑板板书:
拒绝平面摆脱平庸
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命题分析:找关键词
①时间:现在的我→过去的我
②内容:美好、深刻、感触
③范围:校园、家庭、社会、旅途风景
气:底气 中气 文气 意气(立意)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你看不到那种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感觉,我们总能感觉到她那双眼睛总是配合着教学内容,关注着学生,时而深情讲述,时而循循善诱,时而微笑,学生回答时认真倾听,学生讨论时参与其中。全班56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带来了老师改过的习作,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班级交流时,每组派代表发言。整节课给我们听课老师带来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魅力,还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民主吧。再看看,黑板上的板书,不禁令人佩服教师缜密的思维,对写作教学的独到看法与深层次的思考。
一节课,特别是语文课,我们看到的不是表演,而是真实的内心,走进文本、走近学生的真诚,我们看到的不是花拳绣腿,而是深沉的积淀、扎实的基本功。所以走进语文课堂,请看:1.教师方面:教师在课堂中走动范围,是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各个教学环节的呈现是以什么方式呈现?板书如何呈现?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如何?2.学生方面:学生上课时材料准备如何?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准备是否有区别?课堂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倾听时有哪些辅助的行为?学生对听课内容是认可赞同,抑或持否定质疑?小组讨论时学生参与度如何?学生课堂练习完成情况如何?
(三)想什么
本节作文讲评课,王老师整个上课流程环环相扣,以考试作文为切角,依次从审题、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范文示例、课堂小结这六个环节,整节课,老师始终按自己预设的方向走,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写作要摆脱平庸”这个教学目标,细思我们不难发现如何“拒绝平面”这个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从学生这一块,我们应该很清楚,学生不仅全员参与,积极性高,学到了写作要讲究立意、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等写作技法。应该说,学生收获较大。
我思故我在,一节语文课,懂得听,懂得看,还得懂得想:1.教师方面:教师是否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环节安排是否得当?教学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否提升了孩子的语文能力和水平?通过本节课生成了哪些内容?能否激发学生课外的继续拓展学习?所讲授内容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吗?该教师有哪些特色的教学风格?2.学生方面: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提升了哪些语文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有效?
三、课后:观其色、问个卷
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一节生动的作文课结束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神采飞扬,有的围着老师讨论作文;有的小组还在慷慨激昂地诵读精彩语句;有的学生还在紧皱双眉似有所思,有的紧握钢笔在本子上添添改改。趁此机会,我们语文组的听课老师迅速发下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如下:1.这节课激发了你学习语文的兴趣没?2.你觉得老师有没有关注你?3.老师预设的问题有没有解决你学习语文的困惑?4.你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吗?5.本节语文课你获得了哪些语文知识,提升了你语文学习的哪方面能力?6.你最喜欢语文老师的哪方面知识的讲析,哪个知识点的讲析你觉得需要什么方式传授?
为了谁?学生才是我们授课的“上帝”!一节课效果究竟如何?该如何改进?我们得先问问学生,这样观好老师的课后,再把把学生的脉,议课才容易对症,“药方”才更有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加促进授课与观课教师的健康成长。
希望,挥一挥衣袖,作别传统听课的随意模式,撑起观课的长篙,漫步语文课堂这个斑斓的星空,感受至真至善至美的语文世界,建立平等互助、互惠共赢的观课模式。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2]陈大伟.《走向有效观课议课》
[3]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