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伊特·汉普希尔
美国西伊利诺大学(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教授,
教学设计与技术(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系主任。
在美国实施BYOD的中小学校尽管有很多,但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于BYOD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与困难仍缺乏比较成熟的应对方案。但与中国不一样的是,美国采纳BYOD的中小学校在学段分布上并没有十分明显地集中于哪个学段,这可能是因为使用技术设备已经成为美国中小学课堂中的常态,自带设备也成为美国中小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
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刻意回避BYOD,无论是源于学校购置还是源于家长或公益机构提供,在教育教学的情境中,设备始终是设备,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能否将它们通过合理的设计,以富于创意的方式整合进日常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架构桥梁,到达知识的彼岸。
阮高峰
教育技术学博士,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师、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
从总体上来说,BYOD在中国还是少数先行者的探索实践,如果参照罗杰斯“创新扩散模型”,我的判断是它还处于了解阶段,即“革新者”使用的阶段。并且在使用的学校层次上,还是以小学和初中为主,主要是3~6年级。
BYOD归根到底只是学校教育信息基础设备建设的一种方案。影响学校在未来BYOD应用中决策的关键因素,在于这一模式是否可以满足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需求,能否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学习绩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