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美 郭永洪 伍国锋
(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的血压动态监测
王先美 郭永洪 伍国锋
(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的血压动态变化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首次测到的收缩压水平分为3组:A组收缩压<18.7 kPa(140 mmHg);B组收缩压18.7~22.5 kPa(140~169 mmHg);C组收缩压≥22.7 kPa(170mmHg)。动态监测并分析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结果 入院时首次收缩压较大的患者,术后收缩压也较高,从术后第6天开始B组与C组患者之间的收缩压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置管引流术后患者应严密监测入院时首次收缩压较高患者的血压变化。
高血压脑出血; 动态血压监测; 护理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age;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Nursing
血压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的启动因素,也是影响病情转归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病人血压的动态监测和有效控制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和护理的重要环节。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血压的一种方法,克服了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的局限性,能客观地反映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本研究对2013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的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连续记录血压值并分析其收缩压变化特点,旨在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
1.1 一般资料 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2013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的患者7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60.1±13.6)岁。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3)经头颅CT确诊的自发性脑出血。(4)入院后24 h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5)患者(家属)知情并同意。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首次收缩压水平分为三组:收缩压<18.7 kPa(140 mmHg)患者分为A组;收缩压值在18.7~22.5 kPa(140~169 mmHg)的患者分为B组;收缩压值≥22.7 kPa(170 mmHg)患者分为C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动态血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每小时测量并记录1次血压值,连续记录不少于7 d,每小时有效记录数不少于1次。
三组患者收缩压比较 见表1。
mmHg
组别例数术后第3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5天术后第6天术后第7天A组14138.7±13.0140.0±14.4138.9±12.3138.9±12.1138.7±10.5B组18156.4±11.7154.0±10.2156.3±10.3153.4±10.9150.7±12.3C组38164.3±18.5164.6±12.0161.5±15.8158.3±15.9163.6±19.0F13.10222.02613.519.6494.433P0.0000.0000.0000.0000.016
注:1 mmHg=0.133 kPa。
表1提示:B组患者收缩压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收缩压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收缩压、术后首次收缩压、术后第6天及第7天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患者术前末次收缩压及术后第1天至第5天收缩压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压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血压常不易控制,术后血压波动大或急剧增高是发生再出血的重要原因[1]。动态血压监护仪使用时应为患者选择尺寸合适的袖带,袖带缠绕肢体的松紧度适宜,应避开感觉障碍的肢体,同一部位连续监测不应超过4 h[4]。监护仪的连接线、管道应妥善放置,监护仪的压力管避免打折、受压、扭曲或拉伸。
3.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文献[3]报道,脑出血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升高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超过1/3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发生血肿扩大[2]。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评估中,除了对吸烟、饮酒、入院时静脉血糖值、用药情况、合并症等有可能影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因素进行评估外,对血压的监测和评估尤显重要。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入院时首次收缩压较高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仅在24 h内要关注其有无血肿扩大,而且在术后5 d内均要警惕再出血的发生。
3.3 有效的护理对患者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脑出血患者术后48 h内血压波动往往最大[5],血压很不稳定,是再出血发生的高危时期。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搬动患者时动作应尽量轻柔,头部尽量固定不动,避免因剧烈搬运引起血压急剧升高而致再出血发生,同时也应注意保持脑部引流管通畅,尤其对躁动的患者,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血压测量设定为15~30 min/次,病情平稳后可设定为60 min/次。根据AHA/ASA对自发性脑出血血压控制的推荐意见[6],在本研究中,入院时C组患者入院后5 d内收缩压均大于21.3 kPa(160 mmHg),应实现个性化、平稳降压;A组与B组患者,在入院后7d内收缩压均值均小于21.3 kPa(160 mmHg),则应更多的关注血压波动情况,因为较大的血压变化与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入院时首次收缩压较高的患者术后收缩压均处于较高水平,这种差异在术后第6天时会逐渐缩小。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压管理中,尤其要关注术后5 d内血压变化。术后患者若发生躁动不安,并且血压持续增高,则更要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情况,警惕术后再出血发生。
[1] 檀巨宁,毕艳华,雷学,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7):2358-2359.
[2] Kazui S,Minematsu K,Yamamoto H,et al.Predisposing factors to enlargement of 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atoma[J].Stroke,1997.28(12):2370-2375.
[3] 任思颖,伍国锋,毛远红,等.立体定向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J].贵州医药,2012,36(9):795-798.
[4] 孙伟,王小伟.心电监护仪操作与维护保养的临床指导[J].医疗装备,2015,28(8):40-41.
[5] 陆珊珊,陈东亮,黄子娟.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后48h的血压监测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96-1397.
[6] Morgenstern LB,Hemphill JC,Anderson C,et a1.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 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guideline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 ssoe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5,46(7):2032-2060.
王先美(1981-),女,硕士在读,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神经科危重症护理
郭永洪,E-mail:826071538@qq.com
R472
B
10.16821/j.cnki.hsjx.2016.04.019
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