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弥,齐建光,周国鹏,胡 琳,董爱梅,孙 薇,迟春花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英国全科医学培训中工作场所评估与电子档案介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姚 弥,齐建光,周国鹏,胡 琳,董爱梅,孙 薇,迟春花
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会(RCGP)对全科医生培训的考核包括实践知识考试(AKT)、临床技能考试(CSA)及工作场所评估(WPBA)3部分,其中WPBA在我国的全科医学培训中相对欠缺。WPBA要求全科医生具备13项核心岗位胜任力,共有6套评估工具,分别覆盖了不同能力领域。RCGP网站下的电子档案是WPBA的电子记录系统,主要包括全科培训生的反思日志和个人成长计划、6套评估工具。本文重点介绍了英国全科医学培训中的WPBA及电子档案,并结合我国的全科医学培训现状,为改善当前全科医学培训评价和考核体系提出建议。
全科医学;培训;工作场所评估;核心岗位胜任力;电子档案;英国
姚弥,齐建光,周国鹏,等.英国全科医学培训中工作场所评估与电子档案介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1):3845-3849.[www.chinagp.net]
YAO M,QI J G,ZHOU G P,et al.Workplace-based assessment and trainee ePortfolio in UK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and its revelation to China[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31):3845-3849.
半个多世纪以来,英国全科医生在初级卫生保健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医疗卫生体系的中流砥柱[1]。英国高质量全科医生队伍的形成有赖于全面的培养体系和严格的考核标准,其中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会(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RCGP)是全科医生培训标准的主要制定机构,全科医生需要通过RCGP的考试获得证书后才可以最终执业[2]。RCGP的考试包括3个必要部分,即实践知识考试(AKT)、临床技能考试(CSA)及工作场所评估(WPBA)。前两种考核体系相当于我国目前部分地区实行的全科医学一阶段结业考试(知识笔试和技能考试),而后一种考核体系在我国的全科医学培训中相对欠缺。WPBA旨在应用不同且有效的评估工具,以确保覆盖全科医学培训中大纲规定的核心岗位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及培训生的行为态度[3]。在RCGP网站下的电子档案(trainee ePortfolio)是WPBA的电子记录系统,包括多种促进自我学习的方式,同时方便RCGP和全科医学培训老师对培训生的管理[3]。本研究者有幸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及其全科教学诊所学习,期间接触到英国全科医学培训中的WPBA及电子档案,认为其对改进我国全科医学培训的考核和评价系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故对其进行详述。
工作场所指医院或全科诊所,英国全科医学培训生在医院和全科诊所轮转期间均要进行该项考核。WPBA主要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与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不同,其主要是由带教老师在全科医学培训生轮转过程中,通过收集相关评估数据,及时发现培训生的不足,并进行分析和反馈,以促使其主动改进[3-4]。而所有的形成性评价工具均以培养全科医学培训生能力为基础。
1.1 WPBA的核心岗位胜任力 WPBA涵盖了RCGP全科医学培训大纲中要求全科医生必须具备的13项核心岗位胜任力[5]。该13项胜任力分别为:(1)沟通和问诊技巧。包括与患者的沟通及问诊技巧的使用,问诊技巧主要为英国全科医生接诊过程中需掌握的5个方面,即发现患者就诊原因、确定临床问题、向患者解释问题、解决患者问题及充分利用问诊时间和相应资源。(2)整体考虑。包括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对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经济及文化水平等背景的感受及思考。(3)数据收集及判读。包括数据的收集、使用及医生对数据的判读,这些数据主要用于临床判断及检验、检查的选择。(4)做出诊断或决定。包括有意识、有逻辑地做出临床判断。(5)临床管理。包括对初级医疗中常见病的认识和管理。(6)处理复杂临床问题。涉及的不再是处理直截了当的疾病问题,而是对共病、临床不确定性及风险的管理和解决等。(7)组织、管理及领导能力。主要包括对卫生体系和所在全科诊所的了解、在全科医生团队中角色和任务分配以及领导力的培养。(8)团队合作。包括在诊疗中确保与其他医生(同事和专科医生)的有效合作,如信息分享。(9)社区导向。包括基于当地社区人群的健康管理和社会支持。(10)保持高质量医疗水准,学习和带教。包括保持高质量的医疗水准,实现个人及他人的有效、持续职业发展。(11)注重伦理。包括伦理道德、诚信及对不同类型患者的尊重。(12)身心健康适于执业。包括医生对自身或他人表现、行为及健康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干预,而这些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临床风险。(13)实验室检查及操作技能。包括实验室检查和操作技巧。
1.2 WPBA的评估工具 WPBA共包含6套评估工具,在不同的轮转地点和时间,由不同的评估者应用不同的工具对全科医学培训生进行评价,最终成绩与区域或全国整体水平进行比较。
1.2.1 360度评估(multi-source feedback,MSF) 由培训生的同事对其临床轮转表现和执业行为态度进行评价[6]。其中,在医院专科轮转时由5名不同职位的临床医生进行评价,在全科诊所轮转时由5名全科医生和5名非临床人员进行评价,评价者的选择由培训生自己决定,但需要告知其带教老师。主要评价内容包括与患者沟通、临床诊治、与同事相处、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及自我时间管理等多个方面,评价等级包括差、不尽人意、一般、好、很好、非常好、出色共7个等级。同时,评价者还需对培训生进行评论,并指出其培训亮点部分(值得表扬的方面)和有待提升部分,所有评论均要求评价者尽可能的举例说明。全科医学培训生每年至少要进行2次MSF,每次评价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和培训生即刻约定时间进行讨论,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以帮助学生改进。
1.2.2 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pat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PSQ) 该问卷旨在收集患者对全科医学培训生的反馈,主要针对培训生在全科诊所接诊过程中对患者的同情心和医患关系建立技巧等[7]。问卷和解释信件由全科诊所的接待人员连续发放给某一时间段内就诊的患者(非主观筛选),最低份数为40份。问卷共包括11个条目(包括1个总结性评价条目),主要内容为从患者角度衡量培训生的接诊过程,如“医生让您觉得很轻松…(对您友好、热情,尊重,不冷淡,不粗鲁)”“您可以诉说自己的情况…(医生给您充分的时间用自己的方式描述病情,没有受到打扰或者转移)”“医生完全了解您的担忧…(医生谈到他有完全理解您,没有忽视或推脱任何事情)”“医生解释事情非常清楚…(全面回答您的问题,解释清楚,向您给出正确的信息而不是模糊的)”“医生为您制定了一套计划…(和您谈如何选择,也允许您谈自己的想法,没有忽视您的观点)”,评价等级包括差、不尽人意、一般、好、很好、非常好、出色共7个等级。最终匿名给出各条目的中位得分、最高分及最低分,然后由带教老师和培训生共同讨论和反馈。
1.2.3 问诊观察工具评分表(consultation observation tool,COT) 由带教老师根据培训生在全科诊所的接诊过程(直接观摩或录像)做出评价[8]。接诊病例或录像由培训生自己选择,但至少要涉及儿童、老年人、精神卫生等方面的病例。越复杂的接诊病例越能收集到更多证据并体现出培训生能力,且选择的病例可以为不同情境下的,如家访。所有病例的选择均需要通过患者的知情同意。在选择接诊病例时,培训生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自身表现较好的病例,这并不是问题,因为有能力区分表现好或坏的接诊病例也是其自身职业能力提高的表现。主要评价内容包括13个方面,如鼓励患者积极说话或提供更多信息、试图了解患者对健康的认知、做出合理诊断、采用恰当语言解释问题,试图确认患者是否可以理解病情,给予患者参与重要决定的机会、给出明确随诊或复诊条件和时间。由带教老师根据培训生的接诊情况进行打分,各方面均采用4等级评分法,包括证据不足、需要改善、能够胜任及优秀。最终由带教老师对培训生进行总体权衡和评估,并向其提交正式反馈及日后改善意见。在培训的前2年,培训生每年需完成6次COT,在培训的第3年需完成12次COT。
1.2.4 病例讨论(case-based discussion,CbD) 用以评价培训生对临床病例进行判断和决策能力的结构化面试或访谈[9],主要应用于在医院或全科诊所轮转过程中。同COT一样,其可以由培训生自己选择病例,但需要兼顾儿童、精神卫生、肿瘤姑息医疗及老年人等方面,也需要反映出不同情景,如家访或急诊。在进行CbD前,培训生需提前准备好相应病例材料。讨论内容围绕实际情况而非假设事件,所讨论问题也必须可以体现全科培训大纲要求的13项岗位胜任力,如可体现的能力较少将缺乏足够证据支持培训生的水平提升,带教老师会尽可能覆盖更多的能力,但不要求每份病例都涵盖所有能力。讨论时间为30 min,包括讨论过程本身、评分(评分等级同COT)、填表及反馈。在培训的前2年,培训生每年需提交2份病例,由带教老师确定1份病例进行讨论,每年需完成至少6次CbD;在培训的第3年,培训生需提交4份病例,由带教老师选择其中的1~2份病例进行讨论,每年至少完成12次CbD。当培训生发现自身某一岗位胜任力证据不足时,可额外增加相应CbD。
1.2.5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 主要应用于医院轮转过程,旨在考察学生的临床技巧、态度及行为[10]。这一评估反映了培训生在15 min内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能力。培训生需在轮转期间遇到的所有问题中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要求每次评估均能反映不同的临床问题。培训生需要在记录前了解患者的就诊次数(首次接诊或多次接诊),评价者需要记录并衡量病例的复杂程度。主要评价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沟通技能、临床判断、执业水准、组织效能及整体表现共7个方面,各项评估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病史采集、诊断、治疗及解释病情等。评价等级分5种,分别为证据不足、低于预期、预期边缘、符合预期及高于预期。除等级评价外,评价者还需对培训生进行评论,并指出其亮点部分和有待提升部分,并记录观察时间和反馈时间。
1.2.6 临床带教老师评估报告(the clinical supervisors report,CSR) 由培训生在各科室轮转岗位上的带教老师进行简单结构化综合报告[11]。带教老师需将待评价的培训生与其他同年资医生进行对比并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4个方面,共16个细节,分别为:(1)关系层面,包括与患者、同事及社区其他工作人员间的关系等;(2)诊断层面,包括病史采集、体检、鉴别诊断等;(3)管理能力层面,包括良好的病例记录、保持自我上进及提出学习要求等;(4)职业水准层面,包括伦理、尊重他人、组织纪律及面对压力等。评价包括证据不足、低于预期、预期边缘、符合预期及高于预期5个等级。同时还需要带教老师考虑一个问题,即培训生是否牵涉到某一事件(事故、重大事件、投诉),如果是,带教老师需考虑这件事情是否已经得到满意解决,是否影响培训生的继续轮转,并例行报告。
1.3 评估工具与核心岗位胜任力相对应 WPBA的每套评估工具均覆盖了13项岗位胜任力中的不同领域,所有胜任力贯穿于整个培训期间,每名培训生不可能在培训初期即具备所有胜任力,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将逐渐会有更多的评估证据显示其胜任力。各评估工具与岗位胜任力的对应情况见表1[4]。
英国的全科医学电子档案系统记录了培训生轮转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学习和WPBA等情况,并覆盖、衔接了全科医学培训大纲和岗位胜任力。电子档案系统不仅是电子化的记录工具,也是促进培训生在轮转期间提高临床能力和个人职业发展能力的教学工具。
表1 WPBA评估工具与岗位胜任力的对应情况Table 1 The matching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and assessment tools in WPBA
电子档案系统的用户主要为全科培训生、临床带教老师(主要负责某一轮转科室)、临床督导老师(负责培训生3年的总体轮转)及教学管理负责人。培训生在开始使用全科医学电子档案前,需要填写相应基本信息,如轮转单位和科室,同时与临床带教老师和/或临床督导老师进行匹配。电子档案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需要培训生完成,包括书写反思日志和个人成长计划。在反思日志中,学生可以随时记录临床轮转过程中遇到的相关事情,如病例、参加会议、阅读文献等,反思日志通过提问的形式填写,如“简述每件事情的经过”“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如何改进”“我需要再学习什么”“如何完成上述安排”等,以帮助培训生形成自我反思并促进学习。培训生提交反思日志后,由临床带教老师和督导老师给予其及时评价和反馈;个人成长计划指当培训生在一个新的岗位开始轮转时,均需填写相应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及期待结果。电子档案的另一部分内容为WPBA所需使用的6套评估工具,由培训生和带教老师共同完成的MSF、PSQ、COT、CbD、Mini-CEX及CSR等均记录在电子档案中,同时电子档案系统将按照评估工具与岗位胜任力的对应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教学管理负责人可以应用电子档案系统获取所有培训生的总体水平和岗位胜任力情况,也可以了解带教老师对培训生的反馈情况。
全科医生在职业生涯上的成长进步和经验累积需要一个详细的记录。通过充分应用电子网络系统,电子档案可以加载所有培训生的轮转记录,并在同一地点方便带教老师和教学部门管理、监测培训生的学习进度。同时,相应的电子记录也可以为培训生的轮转情况提供证据支持,帮助年轻医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此外,基于各种评估工具,电子档案可以清晰、系统地描述培训生在培训期间的岗位胜任力建立情况。
我国自2011年开始将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统一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其中,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12]。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全科医学师资培养和基地建设取得了重要进步,但在全科医学培训考核方面各地区仍存在差异,尚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对比英国的考核评价体系,提出相应建议如下。
3.1 建立统一的全科医学培训考核与评价体系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发展全科医学教育上的认识和历程并不一致,全科医学教育优势资源主要集中于少数城市,因而在全科医学考核及评价内容和标准上存在差异。目前全科医学培训轮转的考核主要依靠轮转手册和科室考评的评价方法,而这些考核多不严格,注重形式,而效率不高,部分地区的社区带教甚至缺乏考核和评价体系;此外,技能培训与考试缺乏相应量化标准。英国的全科医学培训之所以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全科医生队伍,其前提就是由RCGP这一全国性质的组织制定出严格标准。2016年2月中国医师协会成立了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该专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全科医生培训的基地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制定学员培训方案和考核方案[13]。通过全国性的组织建立统一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对促进全科医生培训的教育管理发展大有裨益。
3.2 明确全科医生培训中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其主要责任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全科医生是否能够胜任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要求,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对全科医生的定义要求其必须具备6项核心岗位胜任力,分别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以人为中心、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技能、采用综合性的全面方法、围绕社区及注重整体全面[14]。英国RCGP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又将胜任力具体细化为13项,并将其与轮转过程中的WPBA评估工具对应,用以反映培训生的不同岗位胜任力水平,帮助其提高未来从事全科医生岗位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学培训尚缺乏明确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目标,如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而这些胜任力可能与全科医生的工作有明显相关性。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始围绕全科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利用不同评估和考核方式,对住院医师进行全方位评估,经证实开展类似形成性评价对全科医生培训有较大的促进作用[15-18]。
3.3 增强全科医学培训中带教老师与学生的反思与自我学习 全科医学培训生的个人和职业发展既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反思和实践,也有赖于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支持。我国现行的全科医学培训考核和评价体系中缺乏全科培训生的主动参与,带教老师和学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师生联系不够紧密[19]。英国全科医学培训中的WPBA理念及电子档案应用,均强调老师与学生的互相反馈过程。对老师而言,全科教学教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如何学习,故应了解并尊重培训生的学习计划,指出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指导,达到真正的“授人以渔”[20]。因而,全科医学的教学思想应该是帮助培训生逐渐形成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也应该培养自身的互动教学、建设性反馈能力。
3.4 关注全科医学培训中的全人理念 全科医学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照顾,如何与患者建立长期、稳定、持续的联系对于全科医生来说尤为重要。英国全科医学培训的WPBA中,不管是核心岗位胜任力,还是评估工具,均对此有充分体现。相比之下,我国的多数考核只关注培训生的知识与技能,对全人理念关注的较少,如何引导培训生从“疾病”到“人”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案,但不妨借鉴英国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如下方面进行改善,包括培养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文化状态,使患者进行自我疾病与健康管理等。
3.5 在考核评估中运用电子化记录系统 英国的全科医学培训体系从2005年开始运用电子档案系统记录培训生轮转过程及考核评价,通过将各种考核量表电子化,其可以清晰描述培训生的培训进展情况。经证实,如果可以合理、有效地应用电子档案,其将成为促进全科医生培训的强大工具[21]。电子档案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时记录培训过程、为回顾各种评估提供证据文件、方便老师在医院或社区诊所等场合随时评价和查看、师生间可以进行除面对面外的其他沟通、方便教学管理机构的监督与统计;其缺点在于,开发系统需要一定的成本、使用需要网络和电子化设备支持、在操作方面可能不容易上手。我国部分地区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中已经开发和应用了档案系统,且其有助于改善全科住院医师的学习、管理和评价,可以提高培训质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2]。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英国全科医学培训中的WPBA,概述了其要求全科医生应具备的13项核心岗位胜任力、6套评估工具及全科医学电子档案系统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事业日益发展,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并探索运用电子化考核评价系统,有利于我国培养高质量的全科医生。
作者贡献:姚弥进行文献整理、撰写论文、成文,并对文章负责;齐建光、周国鹏、胡琳、董爱梅、孙薇、迟春花进行资料收集、质量控制及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1]SARAH G.General practice in England:an overview[EB/OL].(2009-09-01)[2016-01-04].http://www.kingsfund.org.uk/sites/files/kf/general-practice-in-england-overview-sarah-gregory-kings-fund-september-2009.pdf.
[2]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Becoming a GP[EB/OL].[2016-01-04].http://www.rcgp.org.uk/training-exams/becoming-a-gp.aspx.
[3]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MRCGP examinations[EB/OL].[2016-01-06].http://www.rcgp.org.uk/training-exams/mrcgp-exams-overview.aspx.
[4]HERSHEY S B.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J].李井泉,译.中国全科医学,2007,10(4):285. HERSHEY S B.Applica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the medico education[J].LI J Q,translate.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07,10(4):285.
[5]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WPBA competences[EB/OL].[2016-01-16].http://www.rcgp.org.uk/training-exams/mrcgp-workplace-based-assessment-wpba/~/media/Files/GP-training-and-exams/WPBA/WPBA-competences-detailed-descriptors.ashx.
[6]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The multi-source feedback(MSF)[EB/OL].[2016-01-20].http://www.rcgp.org.uk/gp-training-and-exams/mrcgp-workplace-based-assessment-wpba/~/media/Files/GP-training-and-exams/WPBA/RCGP-MSF.ashx.
[7]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PSQ for workplace based assessment[EB/OL].[2016-01-21].http://www.rcgp.org.uk/gp-training-and-exams/mrcgp-workplace-based-assessment-wpba/~/media/Files/GP-training-and-exams/WPBA/PSQ.ashx.
[8]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The consultation observation tool(COT)[EB/OL].[2016-01-21].http://www.rcgp.org.uk/gp-training-and-exams/mrcgp-workplace-based-assessment-wpba/~/media/Files/GP-training-and-exams/WPBA/COT.ashx.
[9]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CbD for MRCGP workplace based assessment[EB/OL].[2016-01-21].http://www.rcgp.org.uk/gp-training-and-exams/mrcgp-workplace-based-assessment-wpba/~/media/Files/GP-training-and-exams/WPBA/CbD-Form.ashx.
[10]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EB/OL].[2016-01-21].http://www.rcgp.org.uk/gp-training-and-exams/mrcgp-workplace-based-assessment-wpba/~/media/Files/GP-training-and-exams/WPBA/Preview-of-mini-CEX.ashx.
[11]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The Clinical Supervisors Report(CSR) [EB/OL].[2016-01-21].http://www.rcgp.org.uk/training-exams/mrcgp-workplace-based-assessment-wpba/~/media/Files/GP-training-and-exams/WPBA/CSR.ashx.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
[13]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EB/OL].(2016-02-26)[2016-03-21].http://www.cmda.net/gongzuodongtai/zhinengbumen/2016-02-26/15247.html.
[14]WONCA EUROPE.The European definitions of general practice/family medicine[EB/OL].[2016-04-01].http://www.rcgp.org.uk/policy/rcgp-policy-areas/~/media/Files/Policy/A-Z-policy/European_definition_of_general_practice.ashx.
[15]宋彬,边琪,徐晓璐,等.多元化临床能力评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1):140-142. SONG B,BIAN Q,XU X L,et al.Application of diversity assessment on clinical competence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residents[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11,31(1):140-142.
[16]丁静,魏斌,杜雪平,等.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带教中的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8):3295-3297. DING J,WEI B,DU X P,et al.Teaching experiences in standardized rota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residency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1,14(28):3295-3297.
[17]王玉中,徐宛玲.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效果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69-71,76. WANG Y Z,XU W L.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job-transfer theoretical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1):69-71,76.
[18]杜改燕,王爽,苏婷婷,等.以能力为本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方案的初步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30-1133. DU G Y,WANG S,SU T T,et al.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residency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competency[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2,15(10):1130-1133.
[19]许茗越,吕琳,尹芳,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全科医师师资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33-435,449. XU M Y,LYU L,YIN F,et al.Application effects of role-playing teaching methods on general practitioner teachers training[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4):433-435,449.
[20]GEORGE P,REIS S,DOBSON M,et al.Using a learning coach to develop family medicine residents′ goal-setting and reflection skills[J].J Grad Med Educ,2013,5(2):289-293.
[21]TAILOR A,DUBREY S,DAS S.Opinions of the ePortfolio and workplace-based assessments:a survey of core medical trainees and their supervisors[J].Clin Med(Lond),2014,14(5):510-516.
[22]苏婷婷,许龙龙,王爽,等.Portfolio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中应用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2):2615-2617. SU T T,XU L L,WANG S,et al.Application of portfolio in general practice residency training[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3,16(22):2615-2617.
(本文编辑:王凤微)
Workplace-based Assessment and Trainee ePortfolio in UK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and Its Revelation to China
YAOMi,QIJian-guang,ZHOUGuo-peng,HULin,DONGAi-mei,SUNWei,CHIChun-hua.
BeijingXichengDistrictXinjiekou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DepartmentofGeneralPractice,Peki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Center,Beijing100035,China
YAOMi,BeijingXichengDistrictXinjiekou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DepartmentofGeneralPractice,Peki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Center,Beijing100035,China;E-mail:755027954@qq.com
The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RCGP) implements the assessment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GPs) in the UK,which comprises three separate components:applied knowledge test(AKT),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CSA) and workplace-based assessment(WPBA).In China,however,WPBA is insufficiently used.WPBA is designed to collect evidence related to 13 items of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of GPs with 6 assessment tools covering different fields of abilities.Trainee ePortfolio in RCGP website is the electronic recording system of WPBA,which includes the trainees′ self-reflection study,personal growth plan and 6 sets of assessment tools.This paper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how WPBA and trainee ePortfolio are implemented in UK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of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situation of China.
General practice;Training;Workplace-based assessments;Competence;Trainee ePortfolio;United Kingdom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姚弥,孙薇);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姚弥,齐建光,周国鹏,胡琳,董爱梅,迟春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齐建光,周国鹏,董爱梅,迟春花),儿科(齐建光),老年科(周国鹏),内分泌科(董爱梅),呼吸科(迟春花);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应用卫生研究院(胡琳)
姚弥,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E-mail:755027954@qq.com
R 197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6.31.018
2016-05-20;
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