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心理服务经验做法及对应用心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7-01-03 18:34陈玲丽李璜
军事体育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牧师军人心理

陈玲丽,李璜

(国防科技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4)

美军心理服务工作起步早,实践经验丰富,对象广泛,形式多样,体制机制建设比较完善,有着相对完整的心理服务工作体系。他们的经验做法对我军应用心理人才培养、对促进我军更好开展军队心理服务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美军心理服务的人员构成

1.1 军队专门机构

军队专门机构是心理服务工作的实施主体,有科研体系和心理防治体系两大部分。美军在陆军组建了卫生科学学院、牧师学校、陆军行为和社会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有近千名专家进行相关研究。美军组建了战斗应激职业医疗队,配属了相应精神科医生、心理学专家。美军在军一级单位设立战区级的专业心理保障力量——战斗应激职业医疗队,由47名成员组成,包括5名精神保健医生、1名临床心理学家、28名行为科学和精神病专业军士、6名社会工作军官及数名护士和行政官员;在师一级单位成立心理卫生组,编制为5人,其中精神保健医生、临床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军官各1名、行为科学专业军士2名[1]。

1.2 来自“上帝”的随军牧师

随军牧师是美国国家武装力量的一部分,是实施心理服务工作的宗教主体。1775年7月29日美国国会正式建立了随军牧师制度[2]。随军牧师被列入军队正式编制,通常配到陆军营、空军联队、海军大型舰艇和小型舰艇中队以及机关和医院,授军官军衔,着军服、佩牧师标志[1]。近年美军牧师队伍一直维持在3000~5000人,涵盖了200个以上的宗教派别[2]。随军牧师的最高领导机构是随军牧师事务委员会(隶属于国防部),对各类随军牧师分支机构实施领导。随军牧师不仅要行使宗教服务和主持宗教活动,还要培养军人良好道德观、提供心理咨询和开展思想工作。美军要求随军牧师及时给予作战人员心理服务,向官兵提供心理咨询、缓解心理压力、化解心理障碍、消除心理疾病等,帮助他们战胜心理上的敌人。他们一直被美军视为“精神支柱”“上帝意志的传播者”,是美军为官兵提供心理服务的主要力量。

1.3 地方院校的心理机构和民间社团

地方院校的心理机构和民间社团是美军实施心理服务工作的社会主体。美国有着为数众多的民间社团,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美军充分利用这些民间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效果非常明显。比如,美国退伍军人协会、越南老兵基金会是美军非常有名且具有高影响力的民间社会组织。在美国国防部组织的“美国支持你”活动中,美国退伍军人协会与国防部共同发起了旨在援助负伤军人的“英雄归故乡”活动,动员美国社会各界表达对军人及其家庭的支持、对反恐战争的支持,从而激发和强化官兵的战斗精神,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1]。越南老兵基金会通过慈善募捐筹集资金和物品,为无家可归的越南老兵提供基本食宿和精神康复等服务。

2 美军心理服务的特点

2.1 平时心理服务宗教色彩浓厚

自独立战争以来美军就在军队中建立的随军牧师制度,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作用。随军牧师通过主持宗教仪式、开展宗教教育、进行军人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军人缓解压力和痛苦、提供建议和忠告等工作,活跃在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各个层面。在军事院校牧师制度也同样重要,不仅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学员必须做礼拜,军校牧师还深入到学员宿舍和训练场随时准备开展服务[3]。军校牧师比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员,在学员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每当学员遇到相关事项都会很自然地找牧师谈心,比如对教官、高年级学员的不满,做了错事有内疚感,说心里话,宣泄负性情绪,等等。

2.2 战时心理训练备受重视

战场心理问题的存在为战场心理干预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契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为缓解战场心理问题纷纷建立了战场心理干预机构。Thompson和McCreary认为关于战场应激控制研究最终集中到如何提高战场心理准备(mental readiness)的训练计划上来[4]。训练某一心理素质的战场心理准备逐渐兴起:比如美国各军兵种开发的一系列针对心理韧性的训练计划、战斗行动压力控制计划、战场适应性训练、战场自信心与自豪感训练、战场生理极限训练、战场团队协作训练以及战场勇气训练[5]。美军认为,预防身心疾病、增强军队抗压能力相比于成本高昂的由军事活动诱发的心身疾病治疗及照顾,心理训练更为经济有效,从而促使美国军方积极开展心理培训方案的研究,比如美军与哈佛大学耗资3亿美元合作打造军人幸福课程教育训练体系。美军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综合性军人健康计划(Comprehensive Soldier Fitness,CSF)。该计划是美国陆军为士兵、家庭成员和文职人员提高工作绩效、提高心理韧性而开发的一项整体性的健康培塑计划。共包含5个维度:身体、情绪、社会、家庭和精神。由4个部分组成:(1)士兵入伍时的心理健康测评及规定时间间隔后的再次测评;(2)通用心理韧性训练;(3)基于士兵初次测评和再次测评结果的个性化训练;(4)为每个单位培养心理韧性训练骨干。心理韧性的培塑方式既包括基于网络的训练模块,也包括面对面训练。

2.3 心理服务模式从“有病再医”到主动防护

很长时间以来美军心理服务工作部门的传统职责是采取措施,对官兵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和干预;而这种“诊断—治疗”的心理服务模式却使军队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心理问题和慢性疾病的治疗占据了军队医疗费用的75%[6]。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化、军事心理学学科进展,美军心理服务工作从“有病再医”的被动防护模式转变到构筑积极防御的“主动反应全方位心理防护体系”。美军意识到,把抑郁、焦虑、自杀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军队心理服务的重点,实属本末倒置。心理防护不是事后的补救工作,而是事先的免疫和强健工作。比如美军开展的心理复原力训练:该训练计划在全军范围内展开,较之于注重筛查、治疗、干预的传统模式,心理复原力训练强调以预防为主,通过认知、人际交流、情绪管理等技术,聚焦于官兵身心健康的“前端”,将心理服务工作关口前移,立体式地打造官兵心理复原力[6]。

3 我军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及对应用心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3.1 我军心理服务人才队伍现状

2009年原四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经过5年建设,旅团级部队至少有1名专职心理服务人员,连级分队有3名以上心理骨干,团以上政治机关有1名经过院校专业系统培训、能组织开展和指导心理服务工作的干部。”根据这一要求,全军部队至少需要近万名心理服务专业人才。但是课题组调研多家旅团级单位,发现这些单位虽然基本上都设置了心理服务机构,但是严重缺乏专职的心理服务人员,连级分队少有心理骨干,心理服务相关工作由医生(临床医学背景)或宣传干事兼职完成。部队心理服务人才缺乏、骨干队伍素质薄弱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心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的“瓶颈”。我军亟须培养岗位需求明确、岗位对接性好的应用心理专业人才。

3.2 我军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3.2.1 加快军队院校应用心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招收部队中有志于成为心理服务专职人员的在职干部或士兵,进入军队院校研究生院继续深造,与其签订合同,资助其完成学业,毕业后要求其再回原单位服现役。可以遵循以下思路进行应用心理专硕人才培养:(1)以心理学专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心理学主干课程教学,形成应用心理专硕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帮助学员建构心理学基本知识结构,加大对心理学理论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员应用心理学知识的自如程度。(2)以心理学实践技能的训练为重点,突出应用心理专硕人才的技能结构,具体包括:设计与开展心理教育的技能,实施心理测评的技能,进行心理咨询的技能,组织基层部队心理训练的技能,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技能。(3)开展部队导师制,以实践基地为依托,培养应用心理专硕人才的实践技能。聘请基层部队相关的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为导师,与院校导师一起,实行双导师制,共同培养应用心理专硕人才。依托基层部队、地方的心理咨询中心、医院的精神科,为学员搭建心理教育、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与心理研究的平台,提高应用心理专硕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

3.2.2 依托军民融合培养应用心理专业人才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我军重大人才战略的支撑工程,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当前部队应用心理人才紧缺的现实,结合美军的经验做法,迫切需要走军民融合式心理服务发展道路。(1)招募地方心理服务人员,扩充我军心理服务人才队伍。直接从地方招募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奔赴各战区,深入到营一级,广泛投入到军人心理问题的防治工作中。(2)推出军地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培养心理服务专业人才,促使其为官兵开展心理咨询、释放心理压力、治疗心理疾病等工作。(3)依托地方科研机构开展广泛的心理服务科学研究。结合军事需求,以当前部队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学术研究的重点,比如军人婚恋、与配偶两地分居、军人二孩等问题,以期构建和谐军营、幸福社会。

3.2.3 利用军人职业化契机大力推进心理骨干的培养

军官职业化是未来趋势,势在必行。可以利用军人职业化契机,在军人职业化进程中要重点发展定期服役,甚至终生服役的那些士官、老班长,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轮训、送学培训、专家带训等方式,不断充实心理服务专业队伍。

参考文献:

[1] 华建玲.美军心理服务工作现状述评[J]. 政工学刊, 2010(7): 74—75.

[2] 石岐峰.论美军随军牧师心理服务工作的特点[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2): 124—125.

[3] 陈林,王芙蓉.美军院校心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1): 70—72.

[4] Thompson, M. M., & McCreary, D. A. Enhancing mental readiness in military personnel[M]. In T. Britt, A. Adler, & C. Castro (Eds.), Military life: The psychology of serving in peace and combat (pp. 54—80). Westport, CT: Greenwood. 2006.

[5] 陈玲丽, 陈瑞芬.美军心理素质研究现状及对我军启示[J]. 军事体育学报, 2017(2): 71—73.

[6] 黄宽, 王金丽.美军心理服务工作的转型[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4(3): 120—122.

猜你喜欢
牧师军人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谁是真牧师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军人就该这个样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