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得松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成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限于表面,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影响教学成效,本文立足于当前高中学校教学实际,对这类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策略
【基金项目】课题申报号:BY2016-234;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065.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常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和“学”之间衔接不顺畅导致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深入的教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教”的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在认知思维上存在差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教师对于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一带而过,认为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已经全部掌握了,导致教师的认知和学生的真正理解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学生而言,新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曲线和发展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的难易程度,并控制教学进度,由于高中数学教学涉及了非常多的概念和公式,因此,教师需要在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了基础概念理论之后,再进行更深层次内容的教学.
(二)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的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如何利用好课堂学习的时间,充分提高教学成效,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临的教学难题,这也是新的教育改革环境下,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选取一些比较有解题难度和代表性的题目,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些题目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但是讲解这些题目占用了大量的课堂宝贵时间,由于题目相对较难,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多概念混合运用的方法,往往真正听懂的只是一小部分的学生,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让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为学生编写少而精、短而全的教学知识总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发散学习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因此,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学生个体,每名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需要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相结合,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领会教学知识内容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对于一些概念和公式,懂了,但是还是不会做题;会了,但是当对相关的概念和题型进行转变之后,学生就又不会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相关概念的认识不足,这就导致有些学生从知识表面上来看,觉得已经懂了,可是一旦做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并没有真正融会贯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较差,事实上,解题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运用思维能力的过程,因为如果学生不能灵活地使用数学概念和相关的公式,而是从表面独立地去理解单个概念,这种知识浅层次的理解,一定无法达到解题的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定会处处受限,困难重重.最后,解题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力的一个很好的考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平和的心态,很多难题都是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失败后,才得到破解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三、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安排教学课程,设计教学课件,在知识的传授和展示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概念的深层理解中去,加深对概念和相关基础知识的认知,同时掌握好正確的解题方法,改进思维方式.
(一)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高中生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处在成熟与半成熟之间,很多学生遇到不理解的数学问题,好于面子,不愿意主动去询问,而是选择默认自己会了,长时间下去,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学习成绩不理想.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疏导,帮助学生理顺知识概念体系,培养学生逻辑思考的习惯.同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让学生对于解题不再恐惧,既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又能在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中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课堂教学价值.
(二)强化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学生潜能的发掘过程,数学思维逻辑的训练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学生解题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思维能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过程,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听懂课程是初级的学习过程,会解题才是思维逻辑能力的表现,这是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练习中去,主动探索,相互交流,在学习中养成分析数学本质的良好习惯,在解题中分析,在解题中思考.
四、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是导致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基础知识概念,提高解题能力,强化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培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endprint
吴冠瑛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向前推进,同时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改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教学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高考分数增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新的教学模式在逐渐发展与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在改进中不断提高.本文对高中数学学习活动中“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活动;解决策略;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课题申报号:BY2016-234;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065.
“数学”一直以来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课题;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拓宽,数学知识的学习呈现螺旋式上升,学习难度也在一步步加大.同时高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因此,对于高中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问题的思考及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对高中数学学习活动中“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问题的分析
(一)学生学习方式盲目性
高中数学呈现内容繁多,知识点难度大,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学习时间紧张等特点,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忙于对教师所讲解知识及概念来龙去脉的记录和背诵,而没有切实关注教师对于知识所包含的思维方法的分析及重难点的讲解.所以由于学生学习方式比较盲目,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虽然知识点记录了很多,却没有透彻理解,疏忽了方式方法,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没有掌握其中的真谛所在.部分学生自认为知识点都已经掌握了,没有及时复习巩固,查缺补漏,从而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不容忽视的.面对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那些不易理解、难度大、方法新、烦琐复杂、对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的知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实教学中,教学方式仍存在一定偏差性,如,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教学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师没有做好知识点梳理、归纳和总结工作;教师教學理念偏差,重视“学优生”,没有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由于时间紧迫,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深入探索研究;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这些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三)高中数学自身特征
高中数学自身存在着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在教材内容方面:高中数学教材语言抽象,知识点多且杂,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较多研究的是变量和集合,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需要做定性研究.在课程要求方面:高中数学内容难度增大,数学知识的应用增加,要求学生会使用文字、符号和图形等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同时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题目讲究技巧和变通,很多巧妙的方法需要学生掌握,并且需要做到“举一反三”.
二、对高中数学学习活动中“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
(一)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
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进行自主学习,方能领悟数学的真谛.作为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更要传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学习计划.教导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做好自主学习;课中引导学生学会听课,领悟教师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引领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查缺补漏,做到“温故而知新”.对于没有理解的知识,学生要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把知识充分吸收掌握,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问题的发生.
(二)教师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改变原有的单一、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首先在课堂设计方面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课堂的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性发挥,注重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唤醒、开发及提高.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应该因势利导,如,面对新题型缺乏应对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知识点互相之间的串联,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式;对于粗心,容易发生运算过程错误的学生,应增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练习与培养;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先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题型,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找回缺漏的基础知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三、结束语
庞加莱曾说:“感觉到数学的美,感觉到数与形的协调,感觉到几何的优雅,这是所有真正的数学家都清楚的真实的美的感觉”.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虽然,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在逐渐发展与实践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在改进中不断提高.通过对高中数学学习活动中存在“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解决策略的研究,高中数学定会有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均正.高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280-281.
[2]徐苏焦.对运用自主学习策略进行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498-499.
[3]赵会慈.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之我见[J].学周刊,2014(19):109.
[4]杨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4(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