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畔领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学部,江苏 苏州 215131)
中华体育精神与长征精神的互动发展
王畔领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学部,江苏 苏州 215131)
通过对中华体育精神与长征精神形成过程的回顾和内涵的再梳理,认为二者都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价值追求、产生根源和实践方法上具有内在统一性。长征精神激励当代中国体育发展,而中华体育精神则是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延伸与发展。
长征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内在统一;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是其民族所长期坚持的社会实践并由其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作支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9月23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继承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1]。本文对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长征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互动发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长征精神的形成及内涵
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这一伟大革命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砺和锤造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它直接负载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记录了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数字:在中央红军历时1年的长征中,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 km以上,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正是在这种千锤百炼的革命实践中,广大红军指战员的理想境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团结精神、纪律观念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进而凝聚成为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是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红军广大官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磨砺而成的。任何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都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长征精神所体现的为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2]。
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第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第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第三,独立自主、唯实创新,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第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第五,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新型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对当今的启示有: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强化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和号令意识;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抵制“四风”陋习[3]。
1.2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及内涵
20世纪50年代,为我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荣国团提出:“人生能有几回搏”;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不畏强手、顽强拼搏,连续5次获得世界冠军展现了“女排精神”;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1990年北京亚运会,展示了“亚洲雄风”。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时,《中国体育报》把中国体育运动几十年来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潜心提炼、凝聚和阐发,推出了论中华体育精神的六篇系列文章,由“祖国至上”“敬业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等六个方面组成,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4]。
2000年,谢琼桓喊出“中华体育精神是全民族的精神财富”[5]。如今,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北京奥运会通过彰显中华体育精神来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并且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绝佳契机。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习近平说: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就需要这样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展现的拼搏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1]。中华体育精神就是体育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所起积极作用的高度概括,是体育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一个侧面反映。
中华体育精神的主要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荣誉与梦想的主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忧患意识;二是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精神,不怕挫折、不畏牺牲、勇于拼搏、敢于胜利;三是超越自我的乐观自信精神,自尊自信、超越自我、乐观开朗;四是规范有序的公平竞争精神,公平竞争、规则意识、求实创新;五是信任宽容的团队精神:协同意识、尊重独特性与发展差异性、追求共同发展;六是辩证的实用理性精神:辩证法、实用理性[6]。
2.1中华体育精神与长征精神具有内在统一性
首先,从价值追求看。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情操、气节、风格、作风等,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和升华。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征途中他们时时处处铭记国家民族的大义,牢记劳苦群众的疾苦和诉求,以实现抗日救国的历史责任。这种精神已经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支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而中华体育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体育工作者为正在进行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的一份特殊礼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体育为中国社会发展贡献出的精神力量,极大鼓舞了我国各行业的建设者,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从这一意义上说,长征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其次,从产生根源看。红军长征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率先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并把这种深厚凝重的民族大义转化为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勇行动。正是这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从20世纪初,中国在学校开设“兵操课” “体操课”开始,中华体育精神就已经开始萌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全面落后,为了发展体育运动,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国际综合竞争力,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应对国际竞技体育的挑战,努力攀登世界竞技体育高峰。我国体育工作者在国际赛场上以一次又一次地胜利,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中华体育精神得以全面展现。长征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民族大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由此可见,长征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最后,从实践方法看。长征精神在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共同倡导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维实创新、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等精神状态,鼓舞和激发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中华体育精神的实践方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有所体现,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体。长征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2.2长征精神激励中国体育发展,再塑新时期中华体育精神
红军长征虽已成为过去,但长征精神不会过时。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今天建设各项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在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每逢休整期间,部队都会组织体育活动。在长征途中红军的体育对保持官兵的体力,坚定革命斗志和激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7]。在当代,体育事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发展水平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十三五”时期是发展体育产业和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群众体育需求的增长将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另一方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对中国体育发展带来了具体的、明显的促进效应,包括竞技体育水平的转变、群众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以及建设体育强国观念上的转变。从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到筹办2022年冬奥会,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长征精神以其“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等深厚的思想内涵,对中国体育发展起着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功是客观条件上的硬实力加上主观条件的软实力造就的,当前已经围绕如何提高中国体育的硬实力在科学训练、科学竞赛、科学保障、科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但凡重大的攻坚项目,只有硬实力的提升,没有软实力的提升,并不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十几年前,中国体育界就已经深刻认识到长征精神对于全面发展中国体育事业,造就政治坚定、意志顽强,敢于和勇于胜利的威武之师,对再塑新时期中华体育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表示:“长征精神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激励我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巨大动力”[8]。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说:“田径是一个特别需要吃苦耐劳的项目,田径工作者非常需要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9]。在2014年“长征精神与体育座谈会”上,专家呼吁“体育事业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同时,为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三长精神”倡导者杜地发起了国际长征运动会。杜地认为,长征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是超越自然、极限、自我的伟大实践,这种执著与挑战和体育精神是相通的。通过举办国际长征运动会,能唤起当代的中国人乃至世界对于长征精神的缅怀与铭记,能将长征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杜地的倡导也契合了当下的运动时尚。去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共青团中央、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江南青年公益健走传承长征精神”活动,旨在倡导广大青少年绿色出行、参与全民健身、投身社会公益、传承长征精神,着力打造新媒体化的体育健身与绿色环保、社会公益、思想引导有机融合的活动新方式[10]。全社会已经开始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完成艰难的登山、徒步和长跑。而竞技体育领域则以“树立科学理想、坚定信念;坚持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唯实创新;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激励自己。
2.3中华体育精神是长征精神在体育领域的延伸与发展
如果说中华民族精神是熔化在中华各族人民血液中挥之不去、化之不开的浓厚民族感情、优秀民族品格和民族志向,那么折射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长征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而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中华体育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浓缩,为全社会树立起一面旗帜,拥有这样的精神和旗帜,我们就会在社会各项事业中取得胜利。在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时期,在筹办和备战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机遇期,以及在建设体育强国和发展体育产业关键期,中华体育精神必须也必然秉承长征精神的优良传统接受新的时代考量,也必将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发挥其辐射和影响力,进而推动长征精神在体育领域的延伸与发展。
在体育领域弘扬长征精神、躬身践行长征精神而形成的新时期中华体育精神,体现了长征精神对中国体育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体育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内在统一性,也决定了中华体育精神必然秉承长征精神的优良传统,并与长征精神一起为习近平提出的“新长征”,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1],提供精神支持。
[1] 人民日报.习近平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表示: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N].人民日报,2016-08-26(1).
[2] 胡芳.长征精神动态演化历程的特点、反思与展望—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3):18—27.
[3] 于舵,谢镤.长征精神的内涵与现实价值[J].党史文苑,2016(9):3—5.
[4] 胡小明.论中华体育精神的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3):6—13.
[5] 谢琼桓.中华体育精神是全民族的精神财富[J].求是,2000(21):11—13.
[6] 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1.
[7] 刘德佩.红军长征途中的体育运动[J].军事体育学报,2016,35(3):1—3.
[8] 黄庆畅.发扬长征精神,举办成功奥运会[N1容民日报,2006-09-24(03).
[9] 葛会忠.中国竞走队高原励志 弘扬长征精神激励田径健儿[N].中国体育报,2006-10-30(3).
[10] 李勇.江南青年公益健走传承长征精神[J].中国军转民,2016,12,10:5.
[11] 梁桂芝.习近平新长征表述论析[J].长江论坛,2016,141(6):12—51
OnChineseSportsSpiritandLongMarchSpirit
WANG Pan-ling
(Suzhou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llege, Suzhou 215131, China)
With intrinsic unity, both Chinese sports spirit and long march spirit are integral parts of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While the long march spirit encourages modern sports development. The spirit of Chinese sports is th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pirit of the long march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long march spirit; Chinese sports spirit; intrinsic unity; national comity
G80-051
A
1671-1300(2017)03-0075-04
2017-03-14
王畔领(1981—),男,安徽亳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