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喨 王家顺
适应新体制迈强走实士官骨干培养新路子
张景喨 王家顺
习主席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建军治军骨干。随着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士官骨干作为部队全面建设的主要力量、加快战斗力生成的中坚力量、落实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其作用日益重要、地位日趋凸显。抓紧抓好士官骨干队伍建设,必须主动适应新体制,积极探索新模式,迈出培养新路子,为改革强军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推动士官骨干队伍建设发展,必须用新眼光审视新事物、用新思路筹划新发展、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一是主动作为的思维。随着部队进入军旅营常态运行体制,相比过去军师旅团体制而言,士官骨干培养发生嬗变,出现资源更少、力量更弱、路子更窄、方法更缺的问题。各级领导、业务机关和基层营连上上下下都要树立主动作为的思维,主动研究新体制对士官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和新特点,想方设法破解遇到的新问题、新瓶颈和新困难。旅团党委要重点统筹关注士官队伍培养的长远规划、顶层设计、培养目标;业务机关要重点思考士官队伍的组织培养、考核评比、跟踪问效;基层营连则要重点关注教育管理、素质提升、岗位实践,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各级合力共育的新局面。二是战训结合的思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已经形成“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大格局,基层部队也要适应新结构,区分岗位实践、职能分工的不同,按照专业技术型士官、指挥管理型士官、指挥技术型士官三个不同类型,对所属士官队伍进行准确把握定位,细化完善能力标准,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精准化、配套化、专业化的培养使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性局面,推动士官骨干素质更加专一精熟。同时,要在专攻精练的基础上,瞄着复合化、全面化的目标,进行交叉培养、换岗锻炼,努力成为“懂训练、能管理、善指挥、精操作、会维修”的新型骨干人才。三是多能全程的思维。过去,士官骨干培养思维模式固化,简单地把士官骨干当兵看、当兵管、当兵用,直接影响了作用发挥。各级要准确定位士官骨干的地位作用,切实按照“精一门、专两门、会三门”等要求进行培养储备。同时随着武器装备更新、作战样式发展,士官培养也逐步成为动态发展的过程,一次培训、一期学习、一段训练不能彻底解决士官骨干能力的问题,必须树立全程培养、全程考核、量化评估的思维,切实把好入口关、选配关、培养关和淘汰关,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梯次搭配完善的士官骨干队伍。
部队采用新体制后,对训练、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层次的大变革,士官骨干作为部队建设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地暴露出能力素质短板,这就倒逼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探索创新士官培养新模式,进而占得先机。一是科学统筹选训自训模式。作为基层一线的建设人才,士官骨干的培训必须走选训与自训相结合的路子,才能真正使其能力素质与军事斗争准备要求接轨合拍。要区分层次对士官骨干进行全员普训,教导队主要组织预提班长培训,每年抽组精干力量组织两期左右士官骨干专业集训,重点进行班排战术、作战行动指挥和武器装备操作使用等内容训练;各营每周利用半天时间组织班长备课示教,重点进行“四会”教学能力培训;连结合日常工作重点对士官的管理方法、开展安全工作和两个经常性工作能力进行培训。通过选训自训的融合互补,实现士官骨干队伍培训的全覆盖。二是深入推进军地结合模式。要结合部队装备列装、专业士官骨干编配和部队执行演训任务等实际,按照军地结合培养的思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军地院校专家教授、厂家技术员面对面教学培训,重点进行武器装备性能、信息化系统操作、新装实弹射击、装备维修保养等内容教学。按标准选送优秀士官骨干分批次前往友邻部队、装备生产厂家、技术院校学习深造,结合接装和联调联试,进行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的升级提高。要与驻地高等院校、地方医院、汽车修理厂合作,建立士官骨干人才培养基地,定期组织士官骨干进行岗位实践锻炼。三是积极探索指标量化模式。为提高士官骨干整体素质,要一改以往士官考评“一锤定音”的传统模式,建立士官骨干能力素质考评档案,探索实行“全程考核、量化评估、实时淘汰”制度,实现士官骨干精细化培养。在考评时机上,坚持随机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年度考评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实行全程考评;在考评内容上,指挥类侧重于考评组织指挥、教学、管理和做思想工作的能力,专业类侧重于考评对本专业的掌握和武器装备的操作熟练程度;在评定成绩上,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测评、年终考评与平时表现相统一,把考评成绩与入党、考学、晋级、立功受奖紧密结合起来。
习主席强调,要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面对强军新使命、战区新组建、部队新整编的现实,必须积极探索创新士官骨干培养储备新经验,充分挖掘好蕴藏在士官骨干队伍中的巨大能量。一是眼光前瞻,把培养储备关前移。随着新体制的调整改革,新型作战力量将逐步充实到部队,在未来作战中作用将越发凸显,逐步成为新质战斗力生成重要因素。要按照“打仗型、实用型、骨干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前移培储关口,抬高培养基点。要从高学历高素质新兵中开始跟踪考察,进行大面积选苗,将优秀的苗子放到关键岗位锻炼,做到早规划、早教育、早培养。要着眼新型作战力量对人才建设需求,科学制定人才队伍长远规划,严格按照编制、计划、条件、标准和程序配备士官,逐步形成统配合理、结构科学、专业对口、岗位称职的士官骨干队伍。二是内外联动,把培养储备力聚合。新型作战力量对士官骨干人才带来素质要求高、成长周期长、培养难度大等新课题,要培养一名合格的人才,需要上下协同、多方合力。为此,在培养实践中要善于借助上级力量,通过“随队跟训、骨干集训、见学代训”等方式,对本单位没有力量组织、没有办法实施、没有装备训练的相关新专业进行超前筹划训练;要紧紧抓住参加联合演习、联合实兵对抗、跨区机动演练等与其他军兵种联演联训的有利时机,选派人员到友邻部队边学习边训练边总结,在融合共享、协同配合、互联互通中学习掌握新型作战力量作战原则、战场运用等知识技能。三是主体首创,把培养储备法搞活。创新的沃土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新型作战力量是一个全新的力量、全新的领域,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训练方式,必须要全面实施训练创新、人才创新。要着力构建“万众创新”的环境条件,尊重官兵首创精神,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激励士官骨干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要遴选懂指挥、精技术、熟悉信息化装备操作的行家里手,组建一个创新骨干团队,为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要建立一套创新保障机制,完善奖惩激励机制、评价反馈机制、试错容错机制,为创新活动提供运行支撑。
【作者系77228部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