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
浅析事业单位应收账款问题
文/李俊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当前在我国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事业单位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事业单位的总资产很大部分构成比例是应收账款,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同样不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进行资产管理,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当前事业单位比较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业绩的提升,对企业的应收账款问题重视程度不高,无法提供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本文以当前事业单位应收账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形成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事业单位的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为事业单位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事业单位;应收账款;成因;问题;对策
(一)思想观念认识不足
事业单位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认识不足,缺乏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理念,导致很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比如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甚至对应收账款认识不足,导致应收账款成为坏账,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识不足是应收账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缺乏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向外借款时,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在确定借贷对象时,没有对其信誉、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使得很多款项借给信誉较差的公司,使得应收账款最终无法偿还,形成永久性应收账款。
(三)缺乏透明度
事业单位由于直接属于国资委管辖,单位在披露各项费用和资产时,缺乏足够的透明度,甚至根本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应一些应收账款,如职工差旅费等,这使得应收账款透明度较低,无法接受监督,使得应收账款无法到期按时收回。
(一)缺乏有效地激励和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部分事业单位为了提升自己的利益,改善自身的业绩,通常会采取赊销的方式进行交易,这一方面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业绩,改善经营状况。但是事业单位由于缺乏有效地监督和激励制度,使得在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时,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无法对赊销等应收账款进行很好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在确定赊销对象时,缺乏监督和内控制度,使得一些信誉较差的单位获得赊销资格,最终形成坏账。
(二)低效率的会计监督
当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是为了人民群众服务的,其目标并不是放在获取利润方面,事业单位虽然从事销售,但也只是其副业。这直接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像普通单位那样熟悉销售等业务。会计人员在对事业单位的销售业务进行记账时,由于业务的不熟练,导致其无法通过会计很好地对应收账款进行监督和管理,这进一步加剧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甚至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降低了监督效率,加剧了应收账款收回的难度。
(三)应收账款责任部门缺失
缺乏相应的应收账款责任管理部门是导致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责任部门,导致很多单位无法及时获取与应收账款相关的信息,及时做好应收账款相关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由于缺乏管理应收账款的责任使得他们在监督时不会尽兴尽力。而销售部门只负责销售量,应收账款对他们影响不大,导致他们不会过于重视对应收账款的追讨。总之,缺乏应收账款管理部门是导致应收账款成为坏账的重要因素。
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的管理,降低应收账款发生坏账可能性的概率,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合理的应收账款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改善经营状况,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善会增加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为此,必须从客户信用标准评估和应收账款的分类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具体地:
(一)完善客户信用评估标准
事业单位在确定赊销对象前,应该对客户的信用标准进行评估,通过档案记录和评估客户的信用标准。对想要赊销的客户应该认真核查他们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对这些企业和单位的资金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的结果对客户信用标准进行评估,据此来评估应收账款能够正常回收的可能性,按照可能性确定级别。在后期同样需要与客户保持密切的联系,方便做好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后期确定赊销客户时,需要以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作为衡量标准。
(二)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
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应收账款管理,需要根据应收账款的不同期限和金额来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对应收账款进行催账时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补贴程度的催收。并且根据应收账款的金额和时间确定应收账款的催收措施和催收频率,通过分类提升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做大程度降低坏账损失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邱玉宗.浅谈事业单位应收账款滞胀成因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3(5).
[2]苏伟刚.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管理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
[3]高踞.谈事业单位应收账款也应计提坏账准备[J].林业科技情报,2013(24).
[4]许明.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4(03).
[5]王冬坤.论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的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9(08).
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