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子杰
精细化管理在我国铜矿企业运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文/林子杰
摘要: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传统企业的铜矿企业,粗放型的成本管控已经无法适应其发展需求,因此精细化管理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文章结合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其在铜矿企业运用的必然性以及铜矿企业在运营成本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铜矿企业;运营成本;应用
江西省是我国铜矿的主要产地之一,某铜矿2015年形成年产铜精矿含铜约12000吨(伴生黄金170公斤、白银13000公斤)、硫精矿(35%)40万吨,产值约8亿元的生产规模。可见,铜矿企业的发展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成本管理始终是企业发展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传统的成本控制具有单一性特征,精细化管理方案的提出改善了这一问题,因此应从根本上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精细化管理是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相对应的一种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强调全程管理,要求将高效的、实时的管理方式贯穿到生产、运行、维修等所有环节。铜矿企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企业,引入精细化管理的时间并不长,在以往管理中,数据的真实性欠缺,这与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相违背。铜矿企业引入精细化管理具有必要性,这一理念的最初提出源于上世纪初期,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在于降低企业成本、确保企业运营的合理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将进一步丰富,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来促进铜矿企业运营的规范化,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是其主要任务。
与其它传统企业相比,我国铜矿的开发条件不佳,成本管理存在滞后性。在企业多年的发展中,始终采取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大量的不可预算成本。为了促进铜矿企业发展,我们应明确铜矿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成本控制上所表现出的问题。
(一)传统的铜矿管理缺乏成本控制理念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铜矿企业弱化了成本管理。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造成管理不平衡现象。在成本管理中,也存在片面性,多数企业重视生产成本,但忽视了采购成本与销售成本管理。生产效率虽然得到提高,但企业运营成本却因此而大大提高。企业的流动资金无法跟上,使其运营存在困难,从而给铜矿企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这也是传统管理模式下铜矿企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企业开始进行内部改革,相关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处理。
(二)成本管理方式落后
技术的发展衍生了许多新型的管理方式,但这些成本管理方式最先应用于服务行业和高精尖产业,在铜矿这一传统企业中的体现则不明显。一方面,传统企业的理念更新慢,在成本管理上,依然坚持保守的管理方法。成本控制考虑因素中包括历史数据、机械设备的运行现状等,但忽视了地域环境因素,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员工的积极性这一主观因素。造成奖惩制度不合理,企业员工积极性不高,从而间接的提高了企业成本。
(三)成本控制与市场发展规律不符
以市场发展为前提的成本管理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在这一背景下,要求铜矿企业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调整,重视成本的预测,成本管理要具有计划性、全面性特征,包括合理的运营决策,合理的员工考核等。就目前的铜矿企业来说,成本控制并未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管理者对于市场形势的判断往往存在偏差,不能够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成本控制也未考虑到成本核算、市场供求等影响,静态的管理模式依然占据主流。
(四)成本控制范围与深度不尽合理
成本管理范围上,铜矿企业只关注企业运营成本,而忽视了其它环节,如采购,维修等会对运营成本造成影响。管理深度上,企业的管理制度实施力度不足,管理人员不能以身作则,造成成本上升。现代企业在发展中应遵循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原则,不论是管理范围上还是管理深度上都应满足企业需求。外部因素始终是我国铜矿企业管理中忽视的问题,这也是其管理深度和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铜矿企业的管理现状为,以减少人员和设备开资来降低成本,但对于运输、存储等其他环节的重视程度不足,既不能合理的控制成本,又由于带来员工情绪上的不满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在传统企业的成本控制中,这种管控模式甚至成为一种怪圈,无法实现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平衡。另外,在安全方面,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铜矿开采中缺乏防护措施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从而提高成本。
所谓精细化管理,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铜矿运营的全部环节作为管理对象,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的一种手段,其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一)强化精细化成本管控理念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首先要获得企业员工的认可,铜矿企业应通过正确的企业培训使员工认识到其重要作用。养成全员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发挥每个员工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作为管理者,其成本管控理念应首先进行调整,精细化管理具有全面性,不应只强调单方面的管理措施。事实证明,只有改变员工的成本管理理念,才能确保企业成本管理的合理性,才能确保企业的成本降低,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二)实行预防性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不仅是对以产生的成本进行管控,还要求企业管理者对可能产生的成本进行预测,从而制定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精细化管理要求其对成本支出进行全面的、合理的预测,分析成本大小,并制定成本控制计划。目前,铜矿企业已经意识到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精细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在管理中,逐渐实现以矿区、班组、个人三个层次为核心,形成了全面的成本预防管控体系。要求各个矿区与班组财务部门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来制定管理任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成本管理计划的实施。管理部门对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并监督预算计划的实施。在成本预算中,还要始终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的原则,确保每个环节的合理性,减少成本支出。
(三)规范成本管理考核制度
铜矿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核心为实现成本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使成本降低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要求企业在成本管理中要规范管理考核制度,可与其它企业进行交流,尤其是与同行先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并且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对考核制度进行科学细化与量化,制定针对性的项目成本考核目标。将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实施,最终达到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
(四)建立信息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智能化
信息时代,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也应随之更新。为此,铜矿企业应建立积极的、完善的和高效的管理网,并且要逐渐实现成本控制的智能化。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软件上,要根据企业需求不断的更新财务软件,使用先进的财务核算软件才能对企业成本和收益进行精确的计算,从而确保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另外,企业财务部门还应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汇总、整理与分析利用,获得企业运营、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精确数据,建立完整的企业成本分析数据库。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流程化,尤其是针对无理由拨款项的核查,保证铜矿企业成本管理的真实性。对其成本费用实施定额化管理,即依照行业标准来设置定额标准,从而使企业在于其他行业合作时能够处于优势地位,能够合理的反应其运行成本,从而规范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非生产性支出实行预算化管理。总之,精细化管理系统应不断的实现其智能化,并加大在铜矿企业的应用力度。
精细化管理最初提出是在20世纪,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于传统企业的成本管控是一种挑战。我国铜矿企业发展迅速,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带来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管理的全过程特征,要求企业针对现状制定合理的管控原则和管理流程,提高企业员工意识,并且在管理过程中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永黎.在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9).
[2]赵靖.新形势下提高我国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论述[J].企业导报,2011(3).
[3]王瑞华,张碧雪,成大成.石油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
[4]丘广生.探析精细化成本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6).
[5]张文忠,于潇婷.精细化成本管理:企业的未来和成本管理的方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
上接(第107页)强化增强了会计行业本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凸显了会计在整个行业体系乃至社会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二)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深入改革,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融入WTO后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项目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及组织所认识,企业决策者开始认识到运用项目经济管理知识、工具和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项目的盲目性,减少项目中种种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会计指数的研究这里加强的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国家针对经济发展做出的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的必备条件。
会计指数的研究一方面能够起到监督市场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反应整个市场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其中涉及的有关财务方面为国家统计工作做出了必备的基础。不仅对小型一般企业能起到参考价值,对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管理也能做到科学掌控,最终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三)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保证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如今我们国家经济制度的改革已经基本全面开放,除了国家重要基础产业。一方面对企业来说,若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秩序,规避风险,对会计数据的收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企业经济的增长也保证了整个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各国的影响,因此国家也急需一批能够科学化分析市场经济的理论,以便系统性地客观性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会计指数的研究,并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是因一个是果,果又重新促进因的作用。
(四)增强会计行业的影响力
会计指数是用来企业、单位和国家用来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内部财务状况和外部经济状况。它能够从根本上阐述更深层次的要素,并且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准确性。很明显会计指数的研究保障了经济的平稳运行,同时也反映了会计行业的影响力。会计行业的影响首先必须具备其本身的优先性和有效性,从这个方面来说会计指数的研究是具备的。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目前对会计信息的运用多限于对微观层面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没有把会计信息与行业分析及宏观经济分析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决策支持作用。这已经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一项缺憾。而会计指数研究的推出,正弥补了这项缺憾。
[1]王军. 深入学习贯彻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 促进会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会计研究,2011(02).
[2]阎达五. 谈谈“社会会计”的若干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1988(01).
[3]李楠.基于环境会计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3(13).
[4]王化成,陆凌,张昕,张伟华. 加强会计指数研究 全面提升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J].会计研究,2012(11).
[5]高斯扬.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6(08).
[6]石伶.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障措施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421-421.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