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曦
转型期间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如何控制风险和提质增效
杨曦
设备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成本管理和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抓好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投资管控、生产保障风险管控、成本管控等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实践,系统分解,阐述了如何作好的关键点以控制风险、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设备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工作应坚持设备全寿命、全系统、全过程管理,对设备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更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从技术、经济和组织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实现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各个环节或要素的协调,保证装备技术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以下从设备全寿命过程分析并提炼出风险管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点:
设备选型应统筹考虑设备的生产效率、工作精度、能耗指标、设备可靠性与维修性、设备安全性与环保性、设备配套要求、设备主要零部件的互换性、设备操作技术要求、设备的经济性、设备的交货期及售后服务条件等。对于公司的重要设备投资,应组织专家论证评审对技术方案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执行采购。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1、便于设备到厂后操作人员无异议,控制设备因操作人员有异议而发生再次改动的费用的风险;2、要考虑与现有设备备件的互换性,控制备件库存量;3、对于投入高的设备选型中要充分调研横向比较,充分了解该品牌在已使用顾客处的效果,控制投资失败的风险;4、如性能相当,应优先选用国产或者合资通用品牌,进口品牌次之,便于技术吸收以及杜绝设备维护保养受到外方限制的风险;5、设备的技术参数在技术评审时要避免高标准造成的投资浪费。
设备类需求计划经过公司设备类采购需求申请审批流程后,由采购管理部按照相关标准组织采购。在采购过程中,任何部门均不得擅自更改设备计划和设备技术方案。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所订购设备完工前的预验收,确保按合同要求安全交付使用。预验收合格后,设备方可包装发运。
实际工作中要注意:1、对于大型设备特别是进口设备,合同中要包含:图纸确认签字、培训要求、质保期期限、供货范围、安装调试要求、技术参数要求等,值得一提的是:涵盖在合同中对于外方来企业的安装调试人和天数的约束一定要计算清楚,以免发生后期执行过程中超过合同费用的情况,若无法预算,则应和外方协商采取包干的方式较好。2、重要设备在发货前应尽可能到厂家验货,若不能到场,则应有技术参数和外观照片的确认后,方可同意发货。
设备到货验收,实际工作中要注意:1、到货时一定要立即组织开箱验收,不能只见到货清单,杜绝供货范围出现重大缺失的风险;2、设备的存放与保管要求:精密(电气、自动化)设备应注意防潮,放置于安全地方。露天堆放的设备要采取防雨措施;3、设备到货后的保管应落实责任;4、进口设备应做好商检工作。
设备到货开箱验收后,应尽快组织安装调试。应加强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的组织管理,制订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工作计划,加强过程管理和控制,确保设备安装调试进度与质量。应严格把好设备质量关,未达到合同约定要求或验收标准的,应在索赔期内提出索赔、退货申请,或及时协商解决;未影响设备功能、性能正常使用而通过验收的设备,企业需与制造单位签署相关备忘录,明确问题性质及解决进度;存在重大缺陷或重大问题的设备不允许让步接收。设备通过验收后,应及时办理设备移交和转入固定资产手续。应做好新设备安装、调试、使用初期等阶段的数据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及时组织新设备随机资料的译制,掌握设备结构和性能。
实际工作重要注意:1、设备在投入运行前要组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培训和测试,控制误操作和维修风险;2、设备的质保期一般为一年,设备到货后应该尽快投入使用,便于尽早发现问题充分验证,避免出现过质保期后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而无法追责于供应商;3、应注意安装调试供应商是否存在相关资质。
设备验收内容包括:是否符合合同条款要求;设备备试运行情况;设备安全检查及评价;其他检测或相关证明;对设备安装调试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评价;设备两程两表;符合以上条款要求进行项目设备验收。项目通过验收后,应及时办理设备移交和转入固定资产手续。
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好验收关,杜绝输入性风险;设备形成生产能力应及时办理入固定资产手续。该项为审计的重点。
设备使用部门(项目组)应加强对质保期内的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管理部要及时联系厂家(或供应商)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在质保期期间出现设备供应商没有解决完的情况,应要求供应商签署备忘录(包含落实问题解决进度),以形成问题解决的闭环。针对质保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依据合同对供应商提出考核条约。
设备后评估应对设备的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以及供应商的信誉和服务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为设备运行管理及同类型设备投资决策和购置管理提供依据。
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设备使用、维护与检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包括设备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点检维修作业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前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操作设备;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设备;设备使用部门每周自检,设备管理部门每月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
应加强设备安全管理,经常开展设备安全教育,定期组织设备安全检查。应对设备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测,不准擅自拆除或闲置,保证设备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可靠有效。定期对设备开展技术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评价,应加强对动力、起重、运输、仪器仪表和压力容器等设备的维护、检测和现场性试验,及时消除缺陷和隐患,保持完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管理,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执行。凡列入国家、行业、地方淘汰范围的耗能过高设备及企业无法改造或无改造价值的耗能过高设备,应在规定期限内报废。凡超过排放标准的设备应停止使用,并在环保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治理或改造。治理、改造无效的设备应予以报废。
应按照设备固定资产编码规则规定,对设备统一编号、建帐、建卡,实行信息化管理,做到帐、物、卡(或电子数据)相符,做好封存设备、停用设备的管理。
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目前正处于供给侧改革各企业去产能阶段,各企业应认真梳理设备的状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做好富余设备管理,便于保障设备再次利用时的完好性。将落后工艺的设备及早淘汰,减少维护成本。对于富余设备管理有以下建议:长期未使用的设备及设备部件视同富余设备管理;富余设备定期通电30分钟后运转1-2小时。潮湿环境下的设备必须完成绝缘测试后才能通电运转;控制柜做好防潮处理,启用前完成除尘、防松检查。
设备报废管理:按照规范和规定的流程做好设备的报废处置。
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大型设备可照相存档案便于转让;小型设备可分批处理;属于专用设备的报废处置,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处理;非专用设备进行报废后,能够作价处理的,可对外进行转让。拍卖、转让、整体询价等处置方式应满足利益最大化原则。公司收到相关方的付款凭据后才能将报废设备交付到相关方;特种设备符合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应强制报废,向地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证书及注销手续。在对其进行处置前应将其解体或者消除其使用功能,不转让该类设备用于改造或降级使用。属于强制性报废的汽车,需要处置单位提供证明原件。且要有现场处置照片记录;含放射源的辐射类设备。该类设备报废时,应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该放射源的报废,将放射源从设备本体摘除,并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注销和销毁,对摘除放射源的设备本体可视同普通报废设备进行处置;电子设备(计算机、扫描仪和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带存储功能的数控设备等),该类设备报废时应拆除硬盘、内存等存储元器件,对其脱密处理。该类设备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设备管理部应书面告知采购管理部上述信息,采购管理部在处置该类设备时应与回收方签定告知书,告知回收方应按照国家法规进行消毁,不能随意丢弃其中的有毒有害材料。回收方应具备危险废物处理资质。
立足自主维修维保,控制委外费用;内部挖潜,合理调配资源变外修为内修;修旧利废劳动竞赛激励;核心部件的建议:合理做好进口备件国产化;降低采购成本:备件的进货渠道,非垄断备件采用合理供应渠道;加强供应商管理,在推荐供应商方面落实;加强设备的优化改进工作,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提高设备运行状态,对频发、高发的设备故障进行攻关,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加强规范性使用和维护保养管理,定期检查落实绩效考核,防止较大事件发生;严格审核采购需求计划:加强技术审核,源头控制,保障设备的情况下降低计划数量严控委外维修;合理管控设备、备件和维修需求计划的技术方案,避免过高标准造成的投资和维修成本的浪费,源头控制;选型上考虑国产、合资以及进口的选择,尽量考虑通用品牌;报废设备的有价值的元器件的充分利用。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