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走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近日,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非洲肯尼亚开幕,来自全球173个国家的部长或高级代表、联合国机构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共议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会议指出,全球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识。
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深刻实践,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所谓绿色发展,实质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粗放增长的新的增长模式,其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增长,走出一条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然而,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总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截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以消耗大量资源的代价换取经济产值的增长。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粗放生产方式,使得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超载,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二是我国能源结构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能源结构方面,受制于能源禀赋,我国当前以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还在持续上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推广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清洁能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
除了矛盾,我们还要正视目前复杂的形势。一方面,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加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仍然是硬道理,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更要做好稳增长的功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时期我们既要保护环境,也要发展经济,必须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绿色低碳产业能很好地实现两者的协调,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生态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
二要增加有经济效益的环保投资。环保投资大致分为两种,公益性环保投资和非公益性环保投资。前者能带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不一定带来经济效益;后者能同时带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要强化环保法治,提高环保标准。短期来看,强化环保法治、提高环保标准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损害一些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则会促进环保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需要采取“整体优化”的环保战略,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纳入环境保护的要求,促使这些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域,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进行优化和转变,从而实现改善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