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市场融资监管问题探讨

2016-12-31 08:36:45
金融经济 2016年22期
关键词:非上市三板投资者

肖 涵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福建 福州 350002)



新三板市场融资监管问题探讨

肖 涵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福建 福州 350002)

新三板市场主要承担着非上市中小企业的股权转让职能,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该市场建立起开放的产权体系,使得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有机会认购其股票,也同样盘活了该类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池。但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则不能放任新三板市场主体失范行为的发生。破解新三板市场融资监管问题,需要围绕着:研究新的入市标准、强化企业实证调研、建立技术停牌制度、引入声誉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来展开工作。

新三板市场;非上市中小企业;问题;实施手段

新三板市场主要承担着非上市中小企业的股权转让职能,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该市场建立起开放的产权体系,使得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有机会认购其股票,也同样盘活了该类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池。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模式,设立新三板能够较好的利用现有的金融市场,来服务于中小实体经济。然而,事物的两面性也决定了,投资新三板企业的投资者将面临更大的股票风险,而在直接融资机制下投资者将“分先自担”。但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则不能放任新三板市场主体失范行为的发生。因此,探讨新三板市场融资监管问题便成为了当前急需开展的工作。事实上,证券市场也充斥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的现象,前者将激励某些非上市中小企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后者将抑制有关部门对其的资金监管效力。可见,破解问题的关键便在于,降低信息问题在融资监管中的干扰程度。

一、新三板市场特征分析

从融资的需求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新三板市场的特征:

(一)融资金额相对较少

以非上市中小企业为市场主体的新三板,受到企业自身资本存量因素的决定,其相对于其它市场板块的融资金额相对较少。从股份特征来看,其属于名副其实的“小盘股”。然而,由于该市场承担着对非上市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转让的职能,从而就使得尽管融资金额较少,但由于存在着较为宽松的进入门槛,进而就可能因信息不对称而增大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而投资风险所表现出的极端现象便如同“欣泰电气”股份,被证券会强制勒令退市。最终,使得广大投资者血本无归。

(二)股价波动相对较大

股价波动相对较大的现象归因于我国股市的两大特征:第一,散户市。这就意味着,广大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容易出现“羊群效应”。第二,主力坐庄。这就决定了,股票的涨跌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无关甚至背离。由于新三板市场中的企业资本存量普遍较小,这就使得主力坐庄的成本随之较小。在利益驱动下,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与主力的合谋,便能借助股价的涨跌来控制广大投资者的交易心态,进而在融资环节实施机会主义行为。

(三)极易出现踩踏现象

同样来自于股价波动相对较大的实施,当监管不力而导致非上市中小企业管理层和主力集体抛售股票时,股价极具下跌的态势将在广大投资者中产生恐慌心理。随之而来的便是跟随非理性抛售股票,但在现有的股票买卖制度下,散户几乎难以在第一时间“夺命而逃”。

二、融资监管问题解析

以上市场特征的形成部分来源于人为操作,所以融资监管的着力点应放在规制融资失范行为之上。那么当前的监管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对此,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逆向选择问题

在解析新三板市场的融资监管问题时,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等三个环节来展开,而这里便就事前监管问题进行解析。前面已经提到,新三板市场主要作用于非上市中小企业的股权转让(委托),这就相对于其它市场板块存在着较低的进入门槛。“较低”主要表现在审批标准方面,进而就为逆向选择创造了条件。为此,由于部分企业的入市动机不纯,便可能会对新三板市场带来系统性风险。然而,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仍是难题。

(二)道德风险问题

在实施股权转让的过程中,这些非上市中小企业实则转变为了公众公司。从形式逻辑出发,公众投资者可以用脚投票来遏制部分企业的融资投资行为。但我国股市的散户市特征决定了,广大中小投资者根本无法获取这些企业的真实信息,而且从投资目的上来讲也不关心这些企业的实际融资意图。这样一来,就为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从近年来出现的案例可知,尽管有极少数投资者会走司法程序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但其效果仍存有“哗众取宠”之嫌。

(三)监管补救问题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欣泰电气”那样,监管部门的补救措施便在于强制勒令退市。事实上,这些非上市中小企业还可以走“破产清算”的司法程序,从而规避企业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由此可见,当前的监管补救措施不仅未能考虑到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而且也无法完全规制某些非上市中小企业的经济行为。

三、破解思路

基于以上所归纳出的三点问题,这里相对应的给出三个方面的破解思路:

(一)破解逆向选择的思路

破解逆向选择问题,有助于规避在融资监管上出现系统性风险。当前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进入门槛较低,另一方面根源于企业的融资冲动。因此,在破解问题上就需要沿着提高进入门槛,而增大违约成本的思路而展开。前者将能从客观方面来增大非上市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变相增大他们的信息造假成本。对于后者而言,则可以减低他们的融资冲动,进而降低他们实施融资投机的收益预期。可见,上述思路在当前还较少被业界所重视。

(二)破解道德风险的思路

道德风险的发生根源于逆向选择问题,但在无法完全避免逆向选择的情形下,则需要思考如何建立起有效的过程监管机制。而且,在实施监管机制时还需要考虑到对监管成本的控制。前面已经分析到,融资问题的主要发端在于企业与主力之间的合谋,进而通过人为操纵来控制股价。那么通过利用股价检测手段来分析出股票异动现象,并根据该现象来统计出企业实施融资投机的概率,则可以作为约谈企业管理者的重要指标。

(三)破解监管补救的思路

中国证券市场所存在着的散户市将长期存在,这也就意味着,新三板市场中的中小企业主要是向广大中小投资者进行融资。为了培育新三板市场,首先就需要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此,不能仅仅是让违规企业退市了之。企业产生于社会,也最终将回归于社会,所以形成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将能倒逼新三板企业的行为。进而,抑制他们的道德风险实施意愿。

四、实施手段

根据上文所述,实施手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研究新的入市标准

降低融资监管的压力和成本,首先就需要从源头来规避那些劣质的中小企业。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只能通过设置新的入市标准来进行。从原理来看,股权转让的目的应限制在获取外源性资金供给,并用于发展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这里就需要对申请企业的主营业务进行全面考察,并根据主营业务类型来对企业进行打分。另外,在标准中还应强调一点,那就是禁止将所融资金投资于非主营业务之外。这样一来,就为日后的监管提供了制度支持。

(二)强化企业实证调研

对申报企业的考察除了审核他们的形式要件之外,还需要通过强化企业实证调研,来确认企业申报材料核心内容的真实和有效性。为了降低监管部门的实施难度,这里可以寻求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协助。具体而言,监管部门通过严格审批赋予第三方咨询和调研机构一定的权限,并由第三方机构来对申报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实证调查。当然,所选择的第三方机构应与所采信的企业没有利益关联性,并在保密的条件下来展开工作。

(三)建立技术停牌制度

建立技术性停牌只能是针对性的,而不能出现规模化发展的局面。在利用技术检测手段发现企业存在融资投资迹象时,首先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约谈,并告知其可能会采取股票停牌措施。这样一来,在制度规制预期下将能震慑违规企业。随着技术检测的跟踪进行,若是出现大概率的融资投资可能,则给予技术性停牌。同时,监管部门应向广大投资者充分说明停牌的原因。

(四)引入声誉约束机制

从客观视角出发可知,信息不对称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住了制度规制效能的发挥。因此,在今后的市场监管中不仅需要高举反腐败大旗,还应在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上下工夫。笔者建议,证券监管部门应仿效中纪委和地方纪委接收投诉那样,放下身段借助网络平台来接收广大个人投资者的申诉和投诉。包括股价异动和“老鼠仓”的存在与否,仅靠监管人员的努力是难以及时发现的,而受到利益关联广大投资者则能提供有效线索。可见,提高市场规制效能仍不能忽略“人民战争”的意义。

五、展望

以下,再就积极培育经济引擎和实施审慎制度创新进行展望:

(一)积极培育经济引擎

股票市场属于虚拟经济范畴,在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股票投资实则只是零和博弈,若是将股票交易佣金和印花税考虑进去,股票投资则属于负和博弈。因此,在根本降低股票投资风险,还是需要从积极培育经济引擎上入手。那么如何看待“经济引擎”的作用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驱动下,新兴产业部门将逐步替代房地产部门、资源指向型部门而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决策层除了对资源指向型产业保持坚决压缩态势外,对于房地产业则维持着一种暧昧态度。从中不难看出,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力仍然较大。由此,在积极培育经济引擎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混改的有效形式,以及研究国有资本进入民营企业的可行性。在扬弃旧有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为股票投资者建立起新的收益预期,从而吸引场外资金进入到股市中来。

(二)实施审慎制度创新

笔者并不反对针对A股市场的制度创新活动,但提出这种制度创新需要建立在审慎的基础之上。那么如何做到审慎呢。或许这几个方面值得重视:(1)监管层应正视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并能理解现状形成的内在逻辑。(2)制度创新一定要有民意基础,并在小范围内进行模拟和试验。(3)对待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应采取批判的精神,在允许的情况下应与国外制度的设计者进行深入交流。随着“熔断机制”事实上的破产,这无疑给了监管层一记耳光,也使得广大股票投资者对管理层的能力提出了质疑。随后IPO制度的推行是否符合国情,则需要用事实来说话。但无论怎样,当一件事物被证明是“坏”的话,那么事物的创造者便需要有足够的勇气给予纠正。

六、小结

新三板市场主要承担着非上市中小企业的股权转让职能,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该市场建立起开放的产权体系,使得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有机会认购其股票,也同样盘活了该类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池。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模式,设立新三板能够较好的利用现有的金融市场,来服务于中小实体经济。本文认为,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则不能放任新三板市场主体失范行为的发生。破解新三板市场融资监管问题,需要围绕着:研究新的入市标准、强化企业实证调研、建立技术停牌制度、引入声誉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来展开工作。

[1] 张剑.情绪对股票投资收益及后续投资决策的影响[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11):116-125.

[2] 赵琳.博时基金2015年投资策略:超配股票、标配债券、低配现金[J].股市动态分析,2015,(4):34-36.

[3] 王伯英.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投资策略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2008,(8,23-24.

[4] 王天东.股票价格行为与投资策略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8):77-79.

[5] 帅晓林.我国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建设探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5(6):90-93.

[6] 王涌 .股票发行注册制不能少了诚意[J]. 中国证券期货,2016,(1):16-17.

猜你喜欢
非上市三板投资者
投资者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中国外汇(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4
新三板十大主办券商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7
PE为什么要上新三板?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5
拆VIE,上新三板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4
2015新三板创新公司100强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1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管尺度
商事法论集(2014年2期)2014-06-27 01:23:02
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收益率影响几何?
对外经贸(2014年5期)2014-02-27 13:55:56
关于非上市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的思考
商情(2009年9期)2009-07-31 07: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