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悦
[摘要]研究河南省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着装需求的状况,从而帮助她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着装,同时为高等教育以及服装生产和销售行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问卷法进行测量,并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级的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在着装需求的各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不同专业的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在着装需求的社会需求和审美需求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生理需求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医学院校的女大学生对于着装的生理性、社会性和审美性均有需求,生理需求最高,社会需求最低。专业不同,着装需求也不同。
[关键词]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着装需求
一、引言
作为社会人,我们每天都会思考自己的着装打扮,或者对他人的外在形象进行思考。着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着装行为本身就不仅反映了御寒、防暑等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反映了社会的、心理的、审美的等人的各种高级需要。大多数女性又先天对着装打扮比较敏感,女人的衣橱里永远都少一件衣服。同时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及人们对第一印象的重视也使得大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着装形象。
谭顺霞将服装需求定义为:不同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地区、经济收入的个体为了达到生理、社会和审美的要求而对服装本身以及着装后的状态产生的一种诉求。由于国内目前对于着装需求的研究还不成熟,故其测量问卷也不多,主要有中国公民服装需求问卷和职场着装时尚需求问卷等。
早在1897年,G.S.Hall认为人类在孩提时期就用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来引起对方的注意。在1923年,Thorndike又细化了服装需要,分为9大需要。2009年,Ge Xiao和Kim的研究将消费者的服装需要分为:功能性需要、社会需要和经验性需要。
国内目前对于着装需求的研究尚不多见。农秋娟在2011年提出了服装需求层次关系模型,依次是:基本需求、受尊重需求、品牌性需求、文化性需求、个性享受需求。王萱(2012)发现考究型白领女性群体追求高雅和品质、理智型白领女性群体追求时尚和品位、节约型白领女性群体追求实用和质朴。
前人的研究很少涉及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何况是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目前对于着装需求的研究比较缺乏。而医学院里女生本来就占大多数。因此,研究这一特殊群体的着装需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程序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河南省某医学院中抽取343人参加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有效回收率为89.7%。其中,大一73人;大二93人;大三69人;大四73人。医学专业165人;非医学专业143人。
(二)研究工具
中国公民服装需求问卷:单雪等2011年编制。问卷包括两大部分,共52个题项。本次只用前33个题目,即第一部分参与调查。涉及三个一级维度: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审美需求。每个一级维度又可以分为几个二级维度:防护性需求和舒适性需求属于生理需求;合群需求、文化品位需求、成就需求、自我表达需求属于社会需求;服装款式需求、服装质地需求、服装色彩需求、服装协调性需求和服装稳定性需求属于审美需求。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1表示“完全赞同”,5表示“完全不赞同”。该问卷除了舒适性需求、文化品位需求和色彩需求指标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没有达到0.6以外,其他维度、分问卷及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较好;重测信度都达到极其显著水平;总问卷与各因子的相关都在0.3以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大多在0.1-0.6之间,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三)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
问卷统一发放,进行团体施测。由受过统一训练的研究者向被试说明统一的指导语。测试完毕及时收回问卷。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女大学生着装需求的总体特点
参照前人研究,如若女大学生在该维度上有需求,则维度得分大于3。
本研究中,女大学生在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大于3分,说明女大学生的着装的三个维度上均有需求。而且生理需求的平均得分高于4分,审美需求的平均得分接近4分,说明女大学生对于着装的生理性和审美性要求较高。生理需求、审美需求和社会需求,强度由大到小。
(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着装需求特点
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在生理需求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社会需求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审美需求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在生理需求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社会需求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审美需求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而且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对着装的社会性和审美性的要求均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
(三)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着装的生理需求特点
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在着装生理需求的防护性需求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接近4分,在舒适性需求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4分,这说明女大学生对于着装的防护性和舒适性要求较高,但是对于着装舒适性的需求高于防护性需求。
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在着装的防护性需求维度上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着装的舒适性需求维度上得分差异也不显著。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在着装的防护性需求维度上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着装的舒适性需求维度上得分差异也不显著。
(四)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着装的社会需求特点
女大学生在着装的合群需求、文化品位需求和自我表达需求维度上平均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女大学生对于着装的合群性、文化品位性和自我表达性均有需求;在成就需求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低于3分,但是接近3分,说明女大学生对于着装的成就性表示无所谓。同时,女大学生在着装的文化品位需求维度上的得分高于4分,说明女大学生对于着装的文化品位性具有较高的需求。女大学生着装的社会需求强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文化品位需求、合群需求、自我表达需求和成就需求。
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在着装的合群需求维度上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着装的文化品位需求维度上得分差异不显著,在着装的成就需求维度上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着装的自我表达需求维度上得分差异也不显著。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在着装的合群需求维度上得分差异不显著,在文化品位需求维度上得分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成就需求维度上得分差异极其显著,在自我表达需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医学专业在着装的成就性上的需求极其显著地高于非医学专业,医学专业在着装的自我表达性上的需求也显著地高于非医学专业。
(五)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着装的审美需求特点
女大学生在着装的服装款式需求、服装质地需求、服装色彩需求、服装协调性需求和服装稳定性需求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3分,这说明女大学生对于服装的款式、质地、色彩、协调性和稳定性均有需求。其中,在服装色彩需求维度上的得分高于4分,在服装款式需求和服装协调性需求维度上的得分接近4分,这表明女大学生对于服装的色彩、款式和协调性均有较高需求。女大学生着装的审美需求强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服装色彩需求、服装协调性需求、服装款式需求、服装质地需求和服装稳定性需求。
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在着装的服装款式需求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着装的服装质地需求维度上得分差异不显著,在服装色彩需求维度上得分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服装协调性需求维度上得分差异不显著,在服装稳定性需求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在服装的款式需求维度上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服装的质地需求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在服装的色彩需求维度上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服装的协调性需求维度上得分差异不显著,在服装的稳定性需求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对于服装的质地和稳定性的需求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
四、讨论
研究发现,生理需求、审美需求和社会需求,女大学生对其需求强度逐渐降低。这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人们需要保暖御寒、保护身体,因此生理需求最高。而女大学生日常生活还是以学习为主,社交活动较少,故着装的社会需求比较低。这为主要消费对象是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服装生产业和销售业提供了理论基础,所生产和销售衣服穿上是否舒适,同时是否足够时尚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在着装的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审美需求维度上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医学院校中专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本领,因此她们对外在的要求并不高。
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在着装需求上的差异表现得很明显。医学院校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医学相关知识,学生将健康的生活方式放在第一位,追求着装的舒适性,因此在生理需求上差别不大。医患关系的日渐紧张,就业压力的增大,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社会的信任、支持,实力是必备的,同时着装也要大方得体,因此他们对着装的社会性和审美性要求较高。
对于女大学生着装的生理需求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对于着装的舒适性需求最高。这与谭顺霞对中国公民的研究结论一致。有研究指出,相对于紧身型服装,人们更偏好宽松型,这与本文的结论相符合。
对于女大学生着装的社会需求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对于着装的合群性、文化品位性和自我表达性均有需求,对于着装的成就性表示无所谓,对于着装的文化品位性具有较高的需求。该结果与谭顺霞的结论基本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作为高等人才,他们希望通过穿衣打扮体现出自己的文化品位。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在着装的合群需求、文化品位需求、成就需求和自我表达需求上不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用人单位看重学生的内在知识多于外在表现有关。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对于着装的成就需求和自我表达需求非常显著地高于非医学专业,这可能是由于医学专业的大多数学生以后从事的职业专业性较强,需要良好的自我表达,同时收入也不菲,故她们在着装上体现出更多的自我表达性和成就性。
对于女大学生着装的审美需求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对于服装的款式、质地、色彩、协调性和稳定性均有需求,其中对于服装的色彩、款式和协调性均有较高需求。这与谭顺霞的研究结论基本上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想要彰显个性的心愿使得他们在购买服装时更多在乎的是价格和款式。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在这几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不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对医学生的期望有关。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在服装的质地和稳定性需求上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医学专业学生以后要从事的职业收入不菲,而且需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沉稳,以获得别人的信任,故医学专业的学生对服装质地、本身视觉上的稳定性需求比较高。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的不足:(1)被试只选取了河南省某医学院的女大学生,取样代表性有待验证。(2)人口学变量较少。本研究只探讨了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女大学生在着装需求上的差异,变量较少。
以后的改进:(1)今后的研究可以将样本范围扩大至其他医学院校,甚至是中小学生、在职人员以及老年群体,以此来推断中国人的总体。(2)着装需求不仅仅受到年级和专业两个因素的影响,应该完善其他的人口学变量。(3)随着认知研究方法的兴起,随后可以进行认知方面的研究,为着装需求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六、结论
医学院校的女大学生对于着装的生理性、社会性和审美性均有需求,生理需求最高,社会需求最低。专业不同,着装需求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