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2016-12-30 17:23陈梦凯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高校

陈梦凯

[摘要]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设“美丽中国”。高校既要创建节能环保的绿色高校,又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任务。在新时期应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建设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教育,创新绿色科技,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马鞍山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一,安徽工业大学是“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因此,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从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措施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高校既要创建节能环保的绿色高校,又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任务,在新时期应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培养专业人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一、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单位之一,要对其本身的校园环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其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培养专业人才;最后,高校要创新新技术,应用于地域经济中,为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一)建设绿色校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对自然资源的态度是只使用不保护,只关注当代不着眼未来。资料表明,我国污染排放强度高,每单位GDP产生的氮氧化物是日本的27.7倍,德国的16.6倍,美国的6.1倍,印度的2.8倍。我国每单位GDP产生的二氧化硫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0倍。因此,我国开始思考现有的经济模式,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美丽中国”则是对其做出的最新阐述。

我国有小学30多万所,高中3万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000多所。面对这么庞大的数据,校园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其本身理所应当成为构建生态文明的场所之一。硬件、软件设施的节能减排,校园的环保,校园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等都是绿色校园的组成部分。

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现有2个校区(佳山校区、秀山校区),占地面积达2467亩,校舍的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这样庞大的土地资源构成必定成为马鞍山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由此,建设绿色校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开展绿色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一

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基地,高校面对的学生年龄段大都是16--25岁之间。这一时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教育者应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更好地享用自然,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这也就是所谓的生态道德教育。因此,当代的高校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认识到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将所学的知识合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高校肩负着培养专业方面的人才的重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人才和有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0000人,各类硕士研究生2300多人。其专业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近的有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有专业与资源息息相关的冶金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他们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让所有毕业生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一。

(三)创新绿色科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手段之一

邓小平曾经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进入新时期,科学技术又被赋予了新含义,创新绿色科技。科技的发展不能够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寻求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校是科技的发源地之一,高校的研究所、研究人员大都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其所创新的科技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影响因素之一。

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坐落于马鞍山市,马鞍山市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学校周边的大型企业有,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等过有大型企业,其也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创新绿色科技,加强校企间合作,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以“建设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教育,创新绿色科技”为原则,大力推进其生态文明建设。

(一)合理利用资源,建设绿色校园

我国对于高校的校园建设在土地、资金上都有很大的政策倾斜,高校应当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加强基础建设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努力建设绿色校园。

其一,对校园进行美化。而不仅仅是绿化。美化指的是校园美观、舒适、并且能够协调学习生活环境,集自然美、人为美为一体,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建设,突出以人为本。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结合合理的设计理念,并注重对美化后校园的管理、维护,保证美化效果的长久保持。

其二,增加节能环保装置在校园中的使用率。节能环保装置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教育的成本,也是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表现,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教室、食堂、宿舍淘汰原有的一些高能耗不实用的设备,降低用电量和用水量。大范围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

其三,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循环再利用。高校的教职工、学生众多,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巨大,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对垃圾进行分类,对于电池等高污染垃圾要集中收集,与当地环保部门合作处理。对于食堂的剩饭剩菜应该进行再利用,设立本高校所有的养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教科书和相关图书可以进行循环使用。

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加大对佳山校区和秀山校区的校园美化,可以以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专业为基础对校园美化提供相关的方案;发展太阳能产业,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师生生活提供方便;生活垃圾合理处置,做到废物循环利用。

(二)使用多种手段,开展绿色教育

高校的绿色教育包含两个方面,其一,针对所有全体在校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其二,则是发挥相关专业优势,开展节能减排人才的培养。

对于生态道德教育,高校应该注重其系统化,设置专门的课程,招聘专业的教师。让广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并带到将来的工作岗位当中。将宣传栏、校报、广播站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宣传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道德教育。发挥高校社团的作用,社团是学生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的场所之一。创建环保社团,开展环保相关活动,利用周末、假期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工厂、机关等,在现实中接受教育,并将所学的生态文明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高校是培养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而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高校应该着手培养掌握节能减排技术、环保技术的大学生,确定相关专业,制定对应的培养计划,建立相关实验设备等相关硬件配套设施。让其在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这对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生态道德教育应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融合到“形势政策教育课”,进一步发展使其成为必修课之一,以校、院的宣传栏、报刊为媒介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美丽中国”,以社团联合会为基础,成立更多的环保社团,扩大社团成员的覆盖面。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走进马鞍山的社区、周边的工厂如马钢等,宣传、实践生态文明。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相关专业优势,例如建筑工程学院和冶金学院,培养专业人才。安徽工业大学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成立了一些社团,其骨干成员定期回收旧电池、宣传环保,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节能减排也成为其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招牌之一,培养了一批人才。

(三)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绿色科技

高校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而与企业的合作也是高校发展的方向之一,创新绿色科技,将其应用到当地的相关行业当中,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科研人员、实验室并与企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努力创新绿色科技。

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节能环保研究,并应用于周边的马钢、梅钢等冶金企业,让企业不仅收获更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企业生产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研究马鞍山的区域经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学校还应鼓励老师多与企业合作,创新绿色科技,并在职称、福利上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

三、小结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分析探索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建设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教育,创新绿色科技”作为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方案,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校园”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高校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