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飞
【摘 要】地理科作为一门非统考的科目,导致了学校和学生的不重视,所以对我们地理老师来说,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传授地理知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难题,更是一个挑战。
【关键词】优化;教学;钻研;教材;培养;能力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它不仅涉及到地形地貌,范围,气候,还涉及到经济政治人文等问题,要上好地理课教师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综合知识,要具备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本领才能真正上好地理课。
一、优化教学,认真钻研教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体验。”以前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这样灌的结果是究竟学生有没有听,听到多少,根本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改革一下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动起来。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的目的就是要吃透教材,为此,就要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科学内容,尤其要注意课本中反映的地理科学新成就、新发现、新知识,并要掌握地理知识更新的情况。对于教材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学习,达到精通的地步。只有如此,上课时才能运用的得心应手,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最简单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做到简单明了。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世界海陆变迁那一节里,在讲到板块构造学说的时候,我认真多次的钻研了教材后,我除了用多媒体显示这些有关的知识,还通过了利用我们的桌子进行现场的演示。假设两张桌子是两个板块,让同学们一起来碰撞一下,这样子就很容易理解了火山的震引起的原因。这样子学生学起来就简单明了,并不需要很多的其他解释了,而且学得轻松,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率。
二、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令人感慨的是那些平时成绩平平的学生,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表现十分出色,学生在失败、挫折、成功中得到了锻炼、体验,这是在任何地理课堂教学上所不能获得的。优化教学,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收集口诀,巧妙记忆地理知识。初中地理需要识记的知识很多,而记忆方法则是加快事物反映的必要手段。根据学科特点、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运用识记规律,探究识记方法,不但能使记忆变得敏捷,而且准确性增高,保持长久,运用时能迅速提取。巧妙记忆的方法很多,我觉得在我们地理课的学习中,通过一些简单的口诀来学习是非常的有效的。学生常常都没有这种编口诀的能力,所以我们老师就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口诀来帮助他们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优化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以来,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方法是教师的讲授,同时利用教材,黑板上的图形,文字以及挂图等教具。这种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学效率不能大幅度地提高。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和生动的材料,从而使老师的讲授产生更大的效果,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多媒体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地理课本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材,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地理课有丰富的人文特色、经济发展、政治演变、景观美谈等内容可供教师去挖掘与开发,教师在备课中多思考,多在课堂上讲些故事,会大大提高地理课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