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波
【摘 要】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内涵丰富,属于综合性教育。语文教育学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赋予教学激情,在枯燥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丰富的教学情感,改变传统语文学习纯粹的记忆,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刺激学生语文学习情感。以下就是本人在实施情感教育方面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相比于初中生、高中生来讲,更加重视教师的看法。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一句夸奖的话、一个表扬的动作就会让小学生欣喜不已。而这种欣喜更能使得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所以,这种情感教育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情感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教师严肃、不平易近人、让学生害怕的局面。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某些害怕、恐惧的状态下,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专心致志的学习。而如果在一种很有亲和力、很舒适的一种环境下,则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情感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好情感这一重要的纽带,那么不仅能够和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创设美境,唤醒情感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及需要,以创设出不同的美好情境,这样不仅能更好的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借助于想象的翅膀,使得自身的思想情感能与教材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交融与碰撞,以更好的体验与感受文章中的内在美。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该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故事,为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小女孩一次次擦然火柴时的幻想场景,使小女孩饥寒交迫的现实与幻想的美好之间产生鲜明的对比,以更深刻的凸显出小女孩那惹人怜爱的形象,加深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2.感情朗读,引领体会情感
可以说有感情的朗读既是信息的输出,又是一种信息的输入,学生可以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来体会文章的情感,从而转化为自身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要变讲读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读、思、议、想结合起来,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引领学生体会情感。
如《桂林山水》,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切身感受桂林山水的壮丽与秀美,从而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肤浅的文字层面上升为深层的情感体会。这样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喜爱,同时能促进学生深入地掌握语言,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写作水平、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虽然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都是阅读的精华,但是课本上的文章数量有限,如果只是阅读课本上的聊聊几篇范文,对于学生在阅读教育中情感的提升却很慢,或者说远远不能起到多大的效果,所以在进行课本上的文章阅读学习之后,还要选择其他一些比较好的文章进行阅读教育,以拓展学生阅读的范围,同时将学生的思维从课本内拓展到课本以外,而且拓展的内容大多都是应该和课本内的
文章相近的,这样对于情感的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文章都是作者实践体验的结晶,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体验,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巩固的目的。
4.提高修养,完善情感教育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同样能感染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而学生的积极情感一旦产生,学习的情绪会处于最佳状态,学习的效率也会处于最佳态势。课堂上教师应施以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学生便会无拘无束地愉快学习。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实践证明:教师讲课时精力充沛、情绪激昂、态度祥和,学生就会受到熏陶,产生愉悦激昂的情绪,思维积极,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反之,教师上课萎靡不振或疾言厉色或冷若冰霜,都会带来学生的郁闷恐慌,思维迟滞,降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滕肇军.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5).
[2]区洁丽.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审思与重塑[J].小学教学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