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磁山,寻找美丽中国的原型来磁山,探索幸福中国的根源

2016-12-30 04:37张海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先民文化

张海江

到磁山,寻找美丽中国的原型来磁山,探索幸福中国的根源

张海江

美丽中国。一个令人感到分外美好和自豪的名词,出现在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篇文章中,这也是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的新表述。

美丽中国绝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更是我们奋力追求的新目标。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像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我省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部署,契合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河北省代表纷纷表示,河北要通过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实现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目标,为美丽中国增光添彩。

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引下,走进磁山去寻找美丽中国的原型。

"磁山文化"的发现,向世界宣告:磁山是粟谷的发祥地,黍的起源地,核桃的最早栽培地,鸡的最早养殖地,陶器最早制作地。正是勤劳智慧的磁山先民早在一万多年前创造了承前启后的辉煌,人类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旧时代,开创了农耕文明的新纪元,这在中华文明史上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磁山文化——中华文明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山文化遗址”保护标志牌

“磁山这片黄土地,悠悠中华文明源。老祖先靠勤劳智慧敢为天下先。第一次把猎物养进圈,第一次把种子撒进田,第一次把林果植进园,第一次掘窖储粮备长远。在这里磨盘磨棒碾谷米,鸟头形支架下冒起炊烟。告别饮血茹毛旧时代,开创农耕文明新纪元。”磁山文化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了远古的信息。

当时的磁山先民生活比较富有,丰衣足食,连年有余,过着欢乐祥和的生活,每一个都生活在文明、和谐的大家庭中………当年的磁山是一个美丽富饶家园。

抚摸着遗址上的表土,隐约之处你可以“看到”我们磁山先民在遗址修筑房屋,把一年下来有所剩余的栗、黍,成熟收获下来的野果等许许多多食物,粮食放到窑穴中去,尽管遗扯被历史尘埃封存了一万多年前,但通过已挖掘出土的抗穴。房址,粮食窖穴………仍可感受到磁山先民改造自然,挑战自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通过先祖留给我们的遗迹,使我们发出许多思考。

1972年发现的陶器

一万多年前的磁山,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种植粮食及其它作物。磁山东与鼓山隔河相望,西依红山,远处层峦叠嶂,森林茂密,经常有野兽出没,成为狩猎的好场所。巍峨的红山和鼓山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护佑着这片温馨家园。

在一条弯弯曲曲的河边,有一块高高的台地。远远望去,就能看到台地上排列着一群低矮的房子。那圆锥形的屋顶,好像一簇雨后从地下冒出来的蘑菇。这些房子由木质结构建造,并使用树条或苇子编织的箔把四周围起,用麻绳或荆条捆绑好。房顶由木杆支架好,上面盖有席子,并覆盖着谷草或其它茅草。在屋墙和屋顶上抹有一层厚厚的泥,晾干后用火烧烤,就成了坚硬的屋墙和屋顶。这样建造的房屋,不怕风刮雨冲,相当坚固。地面铺着谷草、兽皮,并放置着生活用品,这在当时地球上人类还处在树栖,洞居中,磁山先民已经住上了现代化别墅。

白天,村子里几乎看不到什么男子,因为他们一早就出去耕种土地,捕鱼打猎,或者干其它活去了。妇女们留在家里忙着家务劳动,她们有的正在用鸟头形支脚陶盂熬小米粥;有的留在家里看孩子;有的在使用最早的纺织工具;有的用网梭正在用植物纤维、动物筋条编织鱼网;有的结伴在洺河两岸森林中,自家房前屋后采集榛子、小叶朴、枣和核桃等野果;还有不少妇女和儿童在南洺河岸边正在拾河贝、丽蚌……

在南洺河的河中,磁山先民正在用鱼网捕鱼,手握前面插着鱼鳔系着绳索的镖枪,正在以快捷的行动,向水中游动的鱼刺去,刺中的鱼终究未能逃脱磁山先民手中。挣扎的鱼被连着鱼鳔的绳索拽了上来。在洺河两岸的森林中,无数的鹿、獐子、金钱豹、花面狸、猕猴等动物在原野中栖息、奔跑,男人们几人一组,正在进行着狩猎,狩猎主要工具是弓箭。箭头用骨料制成,十分锐利,可以射击跑的较快的动物。此外,还有使用陷阱、围攻、火焚等方法。就这样一只只凶猛的野兽在智慧的磁山先民手中被擒获。有的男子在用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盘、石磨棒)把收获储存起来的谷子进行着脱皮;还有不少男子和妇女一同在烧制陶器;有的男子在用谷子、谷糠、采集到的野草来饲养家禽、家畜。更多的男子出现在田间地头进行耕作。

远古时期的磁山,好像一座天然公园,山清水秀,花木飘香,又像一座天然动物园和水产博物馆,飞禽、走兽、鱼、蚌、虾、蟹杂处期间,为磁山先民从事渔猎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数公里外的远山区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近区低山丘陵间灌木丛生,山前空旷的台地上草垫连绵,洺河岸边及沼泽地带水草丰美,河面水域宽阔、浪花飞溅,吸引着众多野生动物在此觅食、栖息、繁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天然的动物“王国”。在这个动物“王国”里落户的“居民”组织或“部落”群体,至少不下20余种,其中主要包括金钱豹、梅花鹿、马鹿、麋鹿、獐子、簏子、赤簏、短角牛、野猪、狗獾、蒙古兔、花面狸、猕猴、东北鼢鼠、豆雁、草鱼、鳖、丽蚌,等等,它们各有各自的生活特点和习性,又各有各自的活动空间及处所,即互相依赖,又相互排斥。一万年前磁山文化遗址磁山先民生产、生活的画面,正是美丽中国的原型。

磁山遗址又称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东约1公里处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东北依鼓山,距武安城17公里,是中国最初发现的一种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10300年,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已知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家鸡骨骸,比原来认为的世界最早饲养家鸡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考古学上定名为"磁山文化",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1982年3月《光明日报》报道: 磁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 又《明一统治》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古矿录》记载:《明一统治》称:磁山,在县西南30里,土产矿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针的故乡。

“你幸福吗?”幸福含义的提议成了中央媒体多次提到的内容,一种时尚的说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十八大报告高屋建瓴,描绘了今后中国的科学发展之路。最令老百姓欢欣鼓舞,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收入翻一番,不是简单的数字增加,要建立在发展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前提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念好科学发展经。

十八大报告关于居民收入翻一番的阐述让普通的老百姓看到了我们党对于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态度,看到了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更看到了幸福中国的雏形。平衡发展,平衡的是贫富差距;协调发展,协调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不是让富裕的人变贫穷,而是让贫穷的人变富裕,并且强调发展与环境容量相适应。要让我们的国民经济以平衡、协调、可持续为目标健康发展,依靠的就是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做文章。

自古以来,“福”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人生大目标。“福”的含义是多主面的。旧时有幅春联曰:“四时春为首,五福寿占先”。意思是,“福”包括长寿,富裕、康宁、修德、善终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密切关联,互为作用的。从“福”字的组成,即可看出我国农民对“福”的理解。“福”字左旁是示旁,右旁是一口田,意思是一口人十亩田,有衣穿,就是福。

太行山脚下,洺河北岸,有一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磁山文化”的发源地——磁山。一万多年前,磁山先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他们已经开始在这里安居乐业,较恬适地饲养起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地球上人们瘦骨嶙峋。每天都在饥肠辘辘地采集野果,草根为生,这里已经大面积种植谷物,秋天后收获后,小囤满,大仓满,地球上的人们大都过着裸体或以树叶遮身的野人生活,这里的人们已经穿着讲究,穿着用自己双手纺织的植物纤维的布,佩戴着骨蚌等饰物,体态丰盈,彬彬有礼,有田间劳作,看孩子。一万多年前的磁山先在这片沃土上最早一种植粟谷;栽培核桃;养殖家鸡。其房址选择居高临水,森林茂密的环境居住,在这种生活,生产环境中诞生了针灸、酿酒、民间舞蹈……当时的先民丰衣足食,连年有余,和谐安宁,一年四季有粮食用,有衣穿、生活追求长寿,富裕康宁。

磁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幸福”的诞生地,幸福中国的根源。

历史文化是一种蕴藏,一种魅力,一种财富,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磁山遗址的发掘真实的记录一万多年前磁山先民劳动、生活的情景,其文明进步的发展程度举世罕见,为研究原始社会气候、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提供大量的史料,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空白,为世界农业起源、家禽饲养发端等提供了直接依据,标示着磁山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磁山文化是一座文化宝藏,是及其珍贵,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如何在秉承博大精深的磁山文化基础上,大力弘扬并深入挖掘磁山文化内涵,是摆在新磁山人面前重大课题。磁山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我产去保护、开发、探索……

猜你喜欢
先民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汉晋先民的丧葬观:以“魂瓶”为中心的考察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