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专用 天然“薯”性
——探访马铃薯主食化的种源支撑
马铃薯主食开发,不仅仅是提高产量、增加种植面积那么简单。这其中一个关键,是要有主食化加工专用型种源的支撑。近两年来,我国相关育种技术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雪永鹏 易思耿 鲁 明
“产量高、薯形好、黄皮黄肉、芽眼少且极浅、结薯集中,单株结薯6~8个,大中薯重率80%,薯块含干物质25%以上,相比其他品种更适合马铃薯主食化加工,这样的马铃薯品种最受薯农和主食化加工企业的青睐”,日前,在被誉为“中国薯都”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康亚军这样告诉记者。
如今,随着马铃薯主食化时代的到来,一些适合于主食化加工的品种从众多马铃薯品种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薯农们喜种的明星品种。其中,尤以“陇薯10号”“、冀张薯8号”两个品种的表现最抢眼。
“薯业要发展,种薯是关键。为了适应马铃薯主食化发展,安定区提出了马铃薯种植品种向专用化转型”,安宁区农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在马铃薯种薯生产方面,安定区整合项目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建立了从原原种到原种再到一级种的3级种薯扩繁和良种补贴推广体系。该区生产的原原种、原种等在满足区内用种的情况下,已销售到国内外市场。2016年,该区微型生产量计划达到5亿粒,其中仅外销的原原种就达4.5亿粒。
记者在安定区采访时了解到,在种薯培育上,像“陇薯10号”等一些马铃薯主食化品种受到了企业和薯农们的格外青睐。
在安定区巉北工业园,分布着大大小小10多家马铃薯加工企业,每年在马铃薯上市的季节,这些企业门口车水马龙,前来交售马铃薯的农用车都会排起长队。随着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加工企业对原料的要求也越来越细,之前只看土豆的“颜值”,现在更要看“出身”——“同样大小的马铃薯,像‘陇薯10号’等主食化品种2015年的市场收购价要比普通品种高出0.2元/kg”。对此,甘肃薯香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兰俊鹏解释说“,我们公司收购的马铃薯主要用于加工全粉,品种直接影响全粉品质和出粉率。像‘陇薯10号’等主食化专用薯,5 t多就能产出1 t全粉,并且口感好、色泽白、市场认可度高,而一般普通薯可能要用到6 t以上,产出的全粉品质也不是太好。”
除了价格高之外,主食化品种还具有产量高、病虫害少、田间管理少的特点,这“两高两少”对于薯农们来说是最直接的实惠。出粉率高、品质好,让马铃薯主食化品种受到加工企业的追捧,提高了市场收购价,进而刺激了薯农的种植积极性。
安定区高峰乡气候高寒阴湿,属二阴半干旱地区,是适合马铃薯种植的最佳地区,已成为当地最大的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2016年年初,高峰乡牌坊村村民李生科与定西丰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马铃薯订单种植协议。“像我种植的‘陇薯10号’、‘陇薯3号’‘、冀张薯8号’,都是适合主食化加工的品种,我们只管种,销路合作社全包了,而且是高于市场价0.1元/kg。”站在马铃薯地块旁,李生科看着1.33 hm2长势良好的马铃薯高兴得合不拢嘴,“很快就能采挖了,产量按最少1 500 kg/667 m2,以当前2.8元/kg的市场价算,今年种植马铃薯的收入应该能达到6万多元。”
高峰乡只是安定区积极推广马铃薯主食化品种种植的一个缩影。通过多年努力,安定区探索出了种薯企业负责提供种薯,合作社负责投放、规模化种植、订单收购,农户负责田间管理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该区结合“微型薯补贴入户”和“户均一亩种子田”工程,建立原种扩繁基地1 333.3 hm2、一级种扩繁基地1万hm2,为千家万户种植提供稳定可靠的种植基地,确保区内马铃薯种植脱毒薯全覆盖。
缪翼
当新疆马铃薯馕、广西马铃薯米线、武汉马铃薯热干面等地域特色产品出现在超市中,人们对马铃薯的认知是否被一次次刷新了呢?
是的,马铃薯已经悄然变成主食。
外国人把土豆当主食吃,可能你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其实,这里指的是土豆全粉。因为,只有土豆全粉才能保留鲜薯的全部营养,并且在与小麦、玉米、水稻同样储存条件下,可保质15年。
淄博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吕晓坤,韩克泉,李 忠(17.17)
然而,在全球2 000多个马铃薯品种中,干物质含量高、淀粉含量高、多酚氧化酶含量低的专用品种很少,虽然已初步筛选出20多个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但加工易褐化、蛋白质含量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由于品种更新换代较慢,新品种的研发推广还难以很好地满足主食加工对品种的需求。
可喜的是,在马铃薯主食开发工作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我国马铃薯主食化进程正在加速。会上,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熊兴耀带来好消息:2016年5月上旬,完成张家口市张北县和察北管理区播种工作,种植亲本材料400份,播种120个组合的3万粒实生种子。为了加快育种进程,以高代品系为切入点,53份高代材料参加品比试验,部分材料干物质含量较高,显示出较好的主食化潜力,有望成为主食化品种。
目前,马铃薯品种基础信息数据库正在日趋完善。在2015年收集的82个国内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大于6 666.7 hm2)信息的基础上,又收集了2001—2012年审定的163个马铃薯品种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包括基本信息、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性等,完善马铃薯品种基础信息数据库,为下一步主食化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马铃薯主食化品种筛选更加侧重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多酚氧化酶含量、还原糖含量及加工适应性等主食化指标。目前筛选出的“中薯18号”“、陇薯8号”“、庄薯3号”等品种基本能够满足马铃薯馒头、面条等加工需求。
熊兴耀告诉记者,为了适应马铃薯生全粉的加工需求,重点针对多酚氧化酶性状开展马铃薯分子育种研究。材料方面,已对部分马铃薯品种性状、多酚氧化酶性状及加工适应性进行评价,初步确定“大西洋”和“夏波蒂”为分子改良目标品种;技术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双单倍体马铃薯中获得成功,四倍体马铃薯品种“底西瑞”遗传转化体系已经成功建立。
吕兵兵
在前不久山东济南举办的种子“双交会”上,希森集团的展位前人头熙攘、分外热闹。“才开始2 h,我们带来的1 000多份材料就被领光了,有预定意向的客户已经超过了100户”,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山东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希森自豪地说“:‘双交会’就是优良品种比拼的舞台。2016年,集团一起推出了‘希森5号’‘、希森6号’‘、希森8号’共3个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供不应求,种薯一出地头就被抢购,推广情况非常好。”
“希森5号”是适宜加工淀粉、全粉和薯片的优质品种,出苗后90 d即可收获,一般产量可达2 500~3 000 kg/667 m2,水肥条件好可达3 500 kg/667 m2,干物质含量可达28.7%,淀粉含量18.2%。“希森6号”是加工薯条的专用品种,平均生育期为90 d,一般产量在4 000 kg/667 m2以上,干物质含量为23.6%,淀粉含量16.1%。“希森8号”,深紫色薯皮和薯肉,一般产量2500 kg/667 m2以上,干物质含量19.8%,淀粉含量12.4%,此外还富含花青素等营养物质。
据了解,山东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成立于2001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和深加工企业,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的马铃薯种子占到我国市场的近40%。该企业建有马铃薯种质资源库,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山东农科院、山东农大、西北农大等科研院所保持科研协作关系,10多年来累计投资近40亿元,在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地建成种薯大田扩繁基地约2.67万hm2。
“马铃薯是全营养食品,选育加工新品种并推进主粮开发大有作为”,梁希森说“,2016年公司推出的这3个加工型品种,可以在东北3省、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等适宜地区推广种植,发展潜力很大。”
朱海洋
浙江人爱把土豆当菜吃,一直以来,当地农民自繁自育,8成多品种为自留农家种,余下的商品种薯则几乎都从北方引入。过去,由于受消费习惯限制,加工用的土豆品种在浙江市场上难有地位。不过,因为有了CG366和CG332这两个新品系,浙江的土豆格局有望被改写。
在2015年的浙江农博会上,用这种土豆粉制作而成的曲奇饼干、年糕、面包等,一经亮相,便成了全场人气最高的“新宠”,引得市民争相品尝。跟其他省份的加工专用型品种不同,这种土豆黄皮黄肉,既能当粮,还能做菜,具有鲜明的浙江特色。
“浙江主栽的农家种俗名‘小黄皮’,是过去从东德引进的优良品种,其黄皮黄肉,干物质较高,粉质、食味、抗病性都不错。这次选育就是以‘小黄皮’的主要优点为目标,同时改进其产量偏低、芽眼深等缺陷”,主持这一品种选育的浙江省农科院专家吴列洪介绍说。
吴列洪告诉记者,菜用土豆水分多、干物质少,烧出来口感爽脆;加工用的土豆则需淀粉多、水分少,一般肉呈白色。同样是加工1 kg土豆全粉,菜用品种要8 kg,而加工用品种只需5~6 kg。考虑到浙江土豆消费习惯,吴列洪将品种选育定位为“粮菜兼用”,既能做到水分少、淀粉高,同时口感好、入口软糯,肉色还能呈黄色。
如何选育?据了解,在2011年,先由浙江省农科院开展马铃薯杂交组合配置,此后,金华农科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实生1代和2代的选育,根据品质、产量、抗性等鉴定,才从2万多个株系中最终筛选出两个目标品系CG366和CG332。2015年,浙江省开始小面积试种示范,尤其是CG366在遂昌开展生产性试验后,春季鲜薯产量可达2 500~3 300 kg/667 m2,秋季少些,但也有2 200~2 800 kg/667 m2,与当前全省大面积推广的“中薯3号”相当,比“小黄皮”增产3成。论干物质含量,CG336品系达22%~23%,比“中薯3号”和“小黄皮”分别高出5%和3%。另外,其食味、薯型都十分出众,既适合浙江鲜食土豆市场,又可作为颗粒全粉加工用。
专家声音
随着马铃薯主食化的持续推进,扩大消费引导、加快政策创制等将成为重点环节,主食产品健康效用评估、主粮化品种种植综合效益评价等研究结果将成为重要支撑,开展主食产品消费体验、扩大主粮化品种生产试验示范将成为主要手段。
——王小虎(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育种创新还需加强,尤其是适宜主食加工的马铃薯品种选育工作。马铃薯因为产地、品种不同,淀粉等干物质含量有明显区别。比如,山东产区的一些品种产量可达3~4 t/667 m2,但淀粉含量较低、出粉率低;相反,淀粉含量较高的甘肃“一点红”,出粉率高,但产量却仅有1~1.5 t/667 m2。如何培育出高产且高淀粉含量的品种,是产业开发的关键。?
——戴小枫(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