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
(吉林建筑大学 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析
李 璐
(吉林建筑大学 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通过对创业能力内涵的研究,明确了民办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对策建议: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创业能力培养平台,以期为民办高校提高创业教育水平提供方向。
民办高校;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201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749万人,同时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民办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随着由创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2014年在工商部门新登记的注册大学生创业总数达47.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1.9万人。2015年1月29日,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发布了《全球创业观察——中国青年创业报告》,我国青年创业活跃程度在全球创业观察的70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22位。2015年,麦可思研究院对我国约26.4万大学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形成《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约有21万人选择自主创业,占比达2.9%,较2013届高出0.6%,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为2.0%,较上届高出0.8%。我国正步入创业时代,大学生创业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虽然我国大学生参与创业人数逐年增加,但能够运用中高技术创业的却较少。麦可思研究院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创业群体的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批发零售、餐饮服务、销售、教育培训等行业。另外,与美国相比,我国青年创业者学历水平较低,51.7%的美国青年创业者具备本科学历,而我国只有12.2%。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却相对较低,这与高校创业教育水平缺失、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不足有着必然的关系。
创业能力(Enterprise Competencies)是指能够发现新领域、创造新事物,以及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去创造更大价值的能力。在1989年亚太会议上,世界经合组织专家柯林·博尔将创业能力誉为人在社会中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20世纪80年代末,专家学者对创业能力的研究日益增多,国际上也开始把培养创业能力作为新的教育目标。对大学生而言,创业能力就是在创业实践中生存发展的能力,是实现创业目标应具备的知识和素质。笔者认为,大学创业能力包含行业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沟通交际能力、逆境承受能力、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一)符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学校教育是人才开发的手段之一,高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民办高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民办高校立足于国家创新建设的战略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创业教育,拓展学生的创造力、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能够成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加快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进程。
(二)实现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目标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也让很多人开始质疑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扩招、经济发展放缓、企业人口红利、大学生就业预期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民办高校而言,学生就业难更为明显,很多单位在招聘条件中直接将民办高校毕业生排除在外,不仅给民办高校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也让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存在意义产生疑虑。创业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各大高校开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创业实践指导,使很多大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途径。民办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真正为大学生开拓一条新的就业之路,实现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
(三)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教育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目标,一味地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眼高手低、能力欠缺、纸上谈兵的问题使他们在步入社会后备受诟病。高等教育改革能够改变固有的培养模式,开展学科创新,培养具备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同时,创业教育是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民办高校实现优质人力资源开发的保障。
(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很多大学毕业生走上了创业之路,但创业成功率只有2%左右,这与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密切相关。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前所积累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有助于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以敏锐的视角捕捉创业机会,快速有效地进行创业决策,以及能够克服创业过程中的挫折,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民办高校应进行创业教育,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表明,具备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即使不选择创业,也更容易收获理想的工作和满意的薪酬。
(一)明确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民办高校教育一直重理论轻实践,专注于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将大学生培养成了理论型的被动就业者,学生没有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缺乏创新意识,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体现“一专多能,敢创新,能创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创业师资队伍。首先,民办高校应加强对现有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力度,让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级各类创业培训,丰富创业理论知识,并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使教师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管理思想、理念和先进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其次,加大外聘创业教师的引进力度,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企业高级管理者、行业领域技术专家、风险投资家和其他高校创业领域的培训专家来校讲学,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帮学生创业出点子指路子,全方位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三)完善创业课程体系
创业课程体系是大学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部分。因此应根据大学生特点以及对创业的认知度,将创业机会识别、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财务会计等内容融入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注重创业理论教学课程的同时,加强创业实践课程环节,丰富大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民办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模拟项目,如组织创业计划大赛、进行创业兼职体验、企业管理认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激发创业兴趣。
(四)搭建创业能力培养平台
首先,学校应建设实验实训中心,面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掌握科技前沿,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协助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其次,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形成产学研战略平台,将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推荐给企业,得到企业的资金资助和技术支持,最终实现创业项目,达到使学生体验创业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创业能力的目的。
[1]蒋璐璐.基于创造力价值链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4.
[2]段美,欢佩君,赵亮亮.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9).
[3]韩晨光.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
[4]高桂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概念与实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3).
(责任编辑:乔虹 刘茜)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connot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he paper has confirmed the necessity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making the cultivating objectives clea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group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mpleting the course system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etting up the training platform of th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 direction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 on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private college.
private colleg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李璐(1984-),女,汉族,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吉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 GH150722)阶段成果;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基于能力培养的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JGJ2015)阶段成果。
G642.0
A
2095-3283(2016)10-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