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胡 红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41)
BYOD的全称是“bring your own device”(带上自己的设备),也被称作BYOT(bring your own technology带上自己的科技),BYOP(bring your own phone带上自己的电话),或者BYPOC(bring your own Personal Computer带上自己的个人电脑)。其最初指的是允许员工带着自己私人的电子设备(个人电脑,手机或平板等)到公司办公,而近些年已成为美国中小学课堂上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然而,在中国课堂上,电子设备的应用更多地是被看成是对课堂消极的干扰,在课堂上教师使用各种手段命令禁止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然而往往遭到学生的消极反抗而有的课堂教师干脆听之任之,于是就出现了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其实,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和普及,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无法舍弃的一部分。根据笔者的调查,在227名学生中,所有学生都有是智能手机,120名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34名学生拥有平板电脑。如果能够把移动终端和教室上课的讲课内容与任务结合起来,学生将会产生新鲜感,从而其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提升。
在传统观念中,手机是上课的干扰,即使是在思想开放的美国,也曾有过至少16个州出台过各种形式的手机禁令。其实BYOD并不像一些某些人认为的,是对上课学生频繁使用手机的现实的妥协,而是符合一种符合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手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建构主义强调了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单纯接受教师的知识和死记硬背。在建构主义的主要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1)情境。英语语言的使用往往伴随着特定的情境,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通过讲授或展示来进行讲授,学生往往缺乏代入感。而通过移动终端完成的任务往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学生通过和手机的互动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不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加强,也能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语言的使用情境。例如在电影配音中,学生已成为影视作品中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的融入其中。
(2)协作与会话。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协作不仅指老师和学生的协作,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BYOD的引入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查阅网络上的学习资料,从而更有效率的完成合作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需要和教师,和组员进行会话过程。而随着多种英语学习app的开发,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平台完成更加复杂的项目,甚至能够突破传统课堂小组的限制,在移动终端平台上实现全班同学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成就感,和与同伴的会话程度将大大增加。
(3)意义建构。意义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理解事物性质和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这就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能够提升学生兴趣和互动性的BYOD在这一方面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BYOD手段在口语课堂中可以有多种应用,例如作业提交,资料查询,团队合作等。下面,我们就英语配音这一具体的任务形式来分析BYOD在口语课堂中的应用。之所以从口语入手,是因为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然而和听说能力重要程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学生仍然明显的哑巴英语的现状。尤其是大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更为薄弱,并且缺乏必要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甚至有学生由于在高中学阶段一直属于“问题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变得自尊心脆弱,不敢当众发言。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口语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不乐观,基本依赖于少数几个积极发言的学生和老师“强制”性质的抽点来进行。在此情况下,BYOD为上课的任务形式提供了新的选择。另外,影视配音本身是一种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全新的任务形式,其在口语课堂上也有很显著的意义。而很多配音app的流行,例如英语趣配音,英语魔方秀等也为BYOD的实现提供了便利。
(1)真实性。英语电影的素材不管是从语言使用还是文化背景来说基本上都是authentic(真实的),非常贴近日常的生活。就语言本身来说,相对于经过编辑的英语教材和略显生硬的课本音频来说,电影里的对话也许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有实用意义。例如,就最基本的打招呼来说,中国学生最熟悉的“-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其实远不如“how’re you doing?”“what’s up?”等表达方式更加地道,而后两者频繁的出现于欧美影视作品中。同时,模仿电影的不同语境中语言的语音语调,相对于单纯的背课文来说,也更符合真实的场景中英语的应用。而就文化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更深刻的意义是了解文化。英语电影恰恰是文化最为真实最为直接也最为生动的反应。在此情况下,在不能做到每个学校都有外教的现实中,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完成配音任务能够很直观的接触最“真实”的英语。
(2)趣味性。相对于平面的课本和老师单调的讲授来说,英语电影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精心设计的剧情,甚至亮眼的明星都能很大程度的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不少学生平时看电影更注意的是电影的情节,而非语言。因此教师利用移动平台上一些app截取出适合配音的影视剧片段,而学生需要反复观看某个电影片段,模仿里面的台词的语音和语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真正的在英语影视作品中学到了英语。另外,对于一些内向腼腆的学生来说,相对于面对面人对人的交流,电影配音的过程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的,能够对其面对面的交流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进行录音,从而进行回听或者对比,这样既使得配音过程更加有趣,又能更好的察觉自身语音语调存在的问题。
(3)即时性。相对于中学英语课本来说,高校英语课本往往更新周期比较长,而高职英语课本更是如此,就笔者而言,使用的课本《前景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印刷时间为2002年。虽然经典的课本意味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是难免在语言的即时性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在更新速度很快的口语方面。这种情况下,每年更新的英语影视作品就能够成为很好的补充。影视作品的更新速度较快,也更符合当下英语语言国家的使用习惯。利用移动终端我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英语影视作品片段,也能够了解最新的英美口语使用方法。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BYOD将为课堂带来革命性的转变,而英语影视剧配音也是使用BYOD的一项最容易实现,同时也对英语口语学习相当有用的手段。当然,在此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教师需要通过授课内容或技术手段来控制学生与上课无关的手机使用,学校需要提供无线网等足够的技术支持,以及教师需谨慎选择配音材料等等。这些问题并不是BYOD发展的阻碍,而是促进其发展的挑战。
[1]百度百科.BYOD[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48696.htm,2015-04-07.
[2]张丽霞,张立新.虚拟课堂的教学活动类型与功能解析——基于现实课程的模拟—扩展—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0,(6):66-69.
[3]何鑫.关于高职院校应用BYOD的设想[J].福建电脑,2013,(10).
[4]钟毅平,叶茂林.认知心理学高级教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5]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李卢一,郑燕林.美国中小学“自带设备”(BYOD)行动及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06).
[7]全丽,唐文和课堂学习中学生自带设备(BYOD)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7).
[8]罗洁.信息技术带动学习变革——从课堂学习到虚拟学习、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
[9]王朝英.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02).
[10]曹晨.英语配音在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