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外贸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述评

2016-12-30 16:31周艳丽
对外经贸 2016年2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

周艳丽 马 俊

(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金融支持外贸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述评

周艳丽马俊

(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摘要:我国已是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却不是贸易强国,出口增长方式和结构亟待转型升级。外贸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基于梳理国内外关于金融支持外贸发展和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和进展,总结现有研究的特点及问题,并提出后续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为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贸转型升级;金融支持;理论述评

一、金融支持外贸转型升级的含义

(一)金融支持外贸转型升级的概念

对于外贸转型升级这一概念,目前国内学者尚无统一界定。一些学者将外贸转型升级定义为外贸结构的优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王静娴(2014),其认为:“外贸转型升级的内涵,实质是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即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总出口比重中上升,特别是高新技术商品出口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提升,以及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和比较优势逐渐升级。”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在《培育竞争新优势,实现外贸新发展》提到,实现外贸转方式、调结构,需推进五个优化,即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优化国内区域布局,优化外贸经营主体,优化贸易结构,以及优化贸易方式。这些表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贸转型升级”的内涵和外延,但仍未对“外贸转型升级”这一概念的进行准确、系统的界定。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外贸转型升级”应当包括外贸的转型与升级两个紧密联系的层面。外贸转型从宏观角度而言,是指从粗放型、出口规模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效益为主的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成本优势的增长和发展,转向主要依靠综合竞争优势的增长和发展;外贸升级是从微观角度而言,是指进出口商品及服务结构的优化,出口商品技术研发含量和附加值的提高和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基于这一“外贸转型升级”的含义,金融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则是指金融体系,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期货(权)等市场和机构,利用各自在资金、服务和风险防范及转移方面的优势,采取各种手段来促进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外贸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竞争力的提升。

(二)外贸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范围

外贸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政策性金融支持和商业性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支持是指在政府支持下,不以盈利为目的并由国家财政提供相应的补贴,由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如优惠贷款、信用保险和担保等,支持和鼓励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政策性金融支持外贸的主要以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开展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进出口银行开展的出口信贷业务为代表;商业性金融支持是指各商业性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各项支持和服务,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向外贸企业提供各种融资和结算服务,各商业保险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商业保险服务,期货期权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风险分散和转移服务,融资租赁公司为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等。

二、国内外关于金融支持外贸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

(一)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1.降低融资成本

外贸企业大多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来解决资金需求。在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国家或地区,企业能获得更多外部融资渠道,融资成本也更低,则出口竞争力更强,更具比较优势。即一国(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能作为该国(地区)比较优势的来源,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更加依赖外部融资的制成品的生产上更具优势。

Kletzer和Bardhan(1987)较早关注这一问题。他们重点研究了信贷市场对外贸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即使国家之间要素禀赋和技术完全相同,且不存在规模经济,只要信贷市场存在差异,它们就拥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即信贷优势的差别可以作为比较优势的来源。Beck(2002)在他的《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有关联吗?》一文中选取了65个国家的制造业出口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在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行业,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出口份额相对较高,即金融发展水平高可以形成比较优势。

2.转移和分散风险

外贸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保险、担保等业务以及远期、期货、期权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转移和规避风险。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其为外贸企业提供的风险转移和分散功能越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效率则越高,从而较金融欠发达的国家(地区)而言更具有优势。

Baldwin(1989)首次从金融的风险分散功能角度解释金融发展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用模型研究证明:在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市场中,企业可以更好地分散需求波动引起的风险,在风险品的生产上就会有较低的成本和风险溢价,从而在生产和出口风险品时具有明显优势。Kalemli等(1999)用实证研究证明:随着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专业化的风险能得到更好的分散,则专业化程度得以大幅提升,因此形成了比较优势。Feeney和Hillman(2004)认为金融发展将使得进口竞争部门的资产组合多样化,风险得到分散,这样进口竞争部门就失去了寻求贸易保护的动机,从而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3.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

金融体系可以通过对企业研发的资金支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进步。一国(地区)的金融体系越发达,对技术进步的支持就越有效,其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就越有优势,其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式和商品结构就越优化。

关于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国外学者从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等角度进行了研究。Benard S Black等(1998)对美、日、德三国的金融体系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指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以发达的股票市场用于公司控制权的交易。Luigi Benfratello等(2008)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意大利各省的银行发展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程度。结果显示,银行业的发展影响了工业创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高科技板块的公司的影响更为明显,并且银行业发展降提高了这些企业致力于R&D的可能性。

4.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根据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使企业更容易筹措资金,扩大规模,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形成出口优势。Beck(2002)利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在存在规模经济的行业拥有较高的出口比重和较为平衡的国际收支,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于金融发展对外贸的促进作用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全面。上述学者们运用很多富有逻辑性的理论和模型证明了一国(地区)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外贸企业融资成本则越低,在对外贸易中对不确定的风险管理和规避能力则越强,更容易扩大规模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这些都有助于外贸企业形成竞争优势。

(二)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

1.金融发展与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我国外贸急需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把研究重点放在金融发展对外贸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上。孙兆斌(2004)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我国金融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通过推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优化了出口结构。冉光和(2011)等采用1992年1季度中—2009年4季度数据,运用模型分析了我国金融成长与出口结构优化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成长和出口结构优化之间相互促进,且从趋势上看,出口结构优化的金融需求将越来越强烈。但一些学者在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金融发展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仍有待提高。史龙祥等(2008)选取我国27个制造业1992—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融资能力改善对优化制造业出口结构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分析结果同时显示,金融结构优化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渠道和传导机制运行不畅,因而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2.金融支持外贸转型升级的路径

如前文所述,外贸转型升级的具体含义之一就是出口商品技术研发含量和附加值的提高。金融支持外贸转型升级的最重要的路径之一是通过促进产品技术进步和创新优化出口结构。近年来,不少学者对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其中代表性的有叶耀明等(2007)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证实了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对推动技术发展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张志强(2012)通过建立区域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框架,对我国金融发展规模及效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发现金融中介规模及效率的提高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作用显著。

3.政策性金融与外贸转型升级的关系

早在199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之前,就有学者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组建政策性金融体系提出了构想。之后佟志广(1996)分析了政策性金融支持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进出口金融支持制度的具体做法。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对外贸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地弥补了商业性金融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职能缺失。但很多学者的研究也一致认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仍存在较多问题,对外贸的促进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曹钰婧(2008)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出口信贷对推动我国外贸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分析了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存在的如受资金约束、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效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李磊(2010)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业务推动了我国出口结构优化升级,但我国进出口性金融仍存在业务经营和服务对象狭窄、资金渠道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我国外贸企业对政策性金融资源的需求。胡芳(2012)对我国1989—2011年以来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信保制度客观上支持了出口贸易的发展,且在促进出口商品“质”的提升上效果显著,有利于我国外贸的转型升级。王英磊(2014)从理论上分析了政策性金融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也重点分析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矛盾,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三、对现有研究的评论

(一)理论研究较多,对策研究较少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不难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关于金融发展对外贸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影响和作用,而对于金融体系应如何支持外贸转型升级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数研究对现今金融支持外贸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够透彻,提出的对策主要是改善融资环境、加快金融创新、加大对高科技外贸企业支持等一些笼统空泛的建议和措施,可操作性不强。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应建立在对相关金融机构、外贸企业等实际调研的基础上。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较多,商业性金融支持研究较少

如前文所述,外贸的金融支持体系包括政策性金融支持和商业性金融支持两方面。现有研究中对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研究占80%以上,涉及政策性金融体系、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等各方面,而商业性金融支持研究不到20%。且商业性金融研究中主要是对银行、保险等机构支持外贸发展的研究,对证券市场支持外贸转型升级的研究少之又少。如很多学者所言,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服务对象和资金来源等相对较窄,对外贸的支持作用有限,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应更多地依靠商业性金融体系,而其中股票、债券市场等作为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建议在研究中更多关注商业性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其中有较大潜力的证券市场,为增强商业性金融支持体系的作用提供参考。

(三)国家层面的研究较多,特定地区的研究较少

现有研究中多数是研究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问题,主要是国家层面的研究,提出的对策措施也较为笼统,而针对特定地区的金融如何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的研究相对较少。现实中我国各地区金融和外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作用关系也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学者如徐建军等(2008)、汪浩瀚等(2010)也在研究中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一些国家层面的研究结论可能对某些特定地区不一定适用。在为数不多的针对具体省市的研究中,又以浙江、江苏等地的研究居多,对中西部地区的研究较少。因此,建议多一些省市层面的研究,且多关注金融支持体系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的外贸转型升级问题。

针对以上特点或问题,今后对金融支持外贸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方向可适当调整,若能增加建立在调研基础上的研究,增加对商业性金融体系作用的研究,以及增加对省市层面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则会使我们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也更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琪.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分析[D].安徽大学,2014.

[2]王静娴.要素市场扭曲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4.

[3]钟山.培育竞争新优势,实现外贸新发展[J].求是,2013(16):54-56.

[4]孙兆斌.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J].国际贸易问题,2004(9):64-67.

[5]史龙祥,马宇.金融发展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8(3):37-41.

[6]Beck,T.Financial C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s There a Link?[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57):120-128.

[7]Baldwin,R.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 [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89(3):120-135.

(责任编辑:董博雯)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2-0043-03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云南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D2014ZD15)。

[作者简介]周艳丽(1981-),女,湖南祁东人,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金融;马俊(1970-),男,云南昆明人,注册国际商务师,高级经济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山西钢铁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