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行业工作回顾之九:新业务拓展
丰富供给优化结构集聚发展全面推进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
拓展行业服务领域、提升行业服务效能、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是实现行业在“十二五”期间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2010年11月,中注协“五代会”提出实施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在2011年制发的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新业务拓展战略的目标、任务与措施,行业全面启动新业务拓展战略。
五年来,行业持续拓展新型审计鉴证服务,大力开发非审计业务新领域,搭建行业创新平台,集聚专业服务力量,不断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实现自身业务的转型和跨越发展。2015年度,全行业业务收入达到680多亿元;其中,非审计业务收入209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28.35%。全行业非审计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度的16%提高到2015年度的30%,行业业务结构、收入结构、人才结构等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同时,一批执业质量优、服务领域广、社会信誉好的会计师事务所脱颖而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领域显著扩展,服务效能快速释放,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各行各业的关联度明显提升,公众和市场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价值、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和服务种类的认知明显提高。
在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前的2009年,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收入为317亿元,其中审计业务收入占84.36%,非审计业务收入仅占15.64%,相对于发达国家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5:5的比例结构有很大的差距,反映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服务品种过度单一,同时也反映出行业的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存在不足。为此,行业将拓展新业务领域,提升非审计业务收入比重作为推动行业跨越发展的“瓶颈”加以突破,作为行业“十二五”期间的重大任务加以规划和落实,在明确“创机制、建制度、搭平台、强保障、广推介”总体工作思路的同时,提出要在巩固传统领域审计业务、大幅提升非审计业务比重的基础上,实现行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其中审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0%、非审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5%左右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收入比例达到5:5。
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以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围绕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国办56号文件,顺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所提供的有利政策环境,从新业务拓展的政策规范、实施指引等方面制定或推动制定政策制度性文件36个。《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明确实施新业务拓展战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意见》明确了新业务拓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根据实施意见的部署和要求,随后制发了《各地注协认领新业务领域拓展重点推动项目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管理暂行办法》、《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强做大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对“一特三高”业务、示范基地建设等规定了促进措施和扶持政策,增强地方协会、事务所拓展新业务的自主意识和驱动力量,构筑起新业务拓展的制度框架,营造行业拓展新业务的良好政策环境。
“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致力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鼓励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行政改革、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等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等,强调要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财务审计、管理咨询等第三方服务,加大政府对上述服务的采购力度,为行业创造了巨大的服务需求,搭建了更高的创新平台,释放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注册会计师行业紧紧抓住国家政策调整所创造的新机遇、新需求、新空间,发布《会计师事务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指引》等7个审计实务指引,针对现实中提出的新需求加强技术标准建设,提升事务所承接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总结梳理市场新需求,对《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进行了3次更新,为事务所提供业务拓展的方向指引。各地方注协也在“十二五”期间积极促进和协调当地政府部门出台鼓励第三方外包服务政策措施等支持行业拓展服务范围和业务领域。这些政策扶持措施为新业务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鼓舞注册会计师投身新业务领域,推进新业务快速开展。
五年来,围绕新业务拓展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技术规范的要求,出台一系列新业务实施指导性文件,加大新业务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加强对新业务的宣传推广,在专业服务的供需双方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让行业更深入地走向公众,也让公众更多地了解行业。
一是制定新型审计鉴证业务指引,规范新型业务。先后制定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基金会财务报表审计指引》、《外商投资企业对方权益确认审核指导意见》、《高等院校财务报表审计指引》、《商业银行审计指引》、《会计师事务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指引》等技术指导文件。
二是培训新业务操作技术,提升新型业务拓展和胜任能力。中注协和各地注协积极加强新业务指南和新业务拓展种类的培训。中注协共开办新业务相关培训班175期,培训人员56881人,各地注协相应开展了覆盖面更广的培训,许多地方还尝试进行新业务培训课程招标,鼓励有新业务创新实践的事务所开发课程,增进培训实效,为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注重宣传推介,搭建专业服务供需桥梁。建立新业务网页,发布新业务拓展的动态进展、媒体报道、政策文件等,累计发布1000多条,刊载理论研究文稿80余篇、实务经验文稿50余篇,还联合各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建立网页,动态反映各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和日常服务内容。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举办三届“京交会”会计服务板块活动,举办了以新业务拓展为主题的第四届注册会计师论坛,与江苏省财政厅、扬州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发展专业服务业、推动创业创新”专业论坛等,重点研讨行业所面临的新机遇、新发展、新领域。编发《新业务拓展战略:政策、理论与实践》、《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的背景、做法、成效及思路》等书刊,介绍新业务拓展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案例。组织“拓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奖征文活动。组织开展了“十大类岗位能手大赛”,将征文和竞赛活动向行业和公众作公开宣传,营造行业拓展新业务的良好气氛,以先进榜样引导行业新业务拓展。
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是为全面实施新业务拓展战略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发挥培育新业务项目、推介高端会计服务、对接服务与需求、展示成功经验和服务能力这“五大平台作用”。五年来,中注协、地方注协与有关政府(部门)合作,先后在北京金融街、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武汉光谷、江苏扬州等重要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园区,创建了14个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3个会计服务试点项目,促进实现会计专业服务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政府职能转变等区域战略、改革发展战略、管理创新战略的对接。
示范基地合作各方在新业务的培育、对接、推广和示范方面开展了大量有效工作。一是健全基地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协调当地政府及财政、金融等职能部门支持基地发展,已出台资金扶持、税收优惠、购(租)房优惠、人才奖励等政策措施100余项,累计兑现扶持资金2亿多元。二是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指南并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促进入驻事务所诚信执业、规范执业,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价值。三是定期召开全国示范基地联席会议,总结建设经验,交流业务拓展情况,表彰业绩突出的基地。四是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对接供给与需求,举办各类推介、洽谈、论坛、培训等,各基地已举办活动30余场次,培训班150余期。示范基地有效汇集起行业内外力量和资源,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创新服务以及同其他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试验田”。
五年来,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拓展了一批新业务,推动了事务所服务创新,累计推出近200项新型业务。二是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事务所。三是助推当地改善投资软环境,有效促进了当地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四是丰富了行业发展内涵,提升了行业声誉和形象。
会计师事务所和广大注册会计师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自觉把握新业务拓展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会,面向市场,把握重点,提高能力,业务领域覆盖面持续扩大,推出了一大批创新服务品种和服务业态。
一是持续拓展新型审计鉴证服务。巩固和深化传统领域的审计、资本验证、涉税服务,拓展了医疗卫生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基金会、慈善组织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审计,积极开展商业银行金融审计和农村财务公开鉴证服务;开展“走出去企业”和“企业走出去”延伸审计服务,11家事务所获准为在中国香港地区上市的内地企业H股提供审计服务;开发了信息系统审计和大数据审计服务。
二是大力开发非审计服务。发挥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资本运营全程服务的优势,积极拓展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ERP管理系统流程设计、税务筹划、战略管理、并购重组、工程咨询等咨询服务;中小事务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中小企业公司秘书、代理公司注册、代理记账、市场调查、人力资源咨询等咨询业务领域。
三是重点开拓产业结构调整专业服务。拓展高新科技、金融、保险、文化影视、设计、旅游等行业的专业服务;开发对产业转型的专业支持服务,以及对研发、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创新措施的专业服务;积极参与“三农”投资绩效评估服务,开发和承接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服务项目。
四是着力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等新型业务。开发承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财政支出和投资绩效评价、市场调查、体制改革等社会管理领域的鉴证业务;拓展政府购买服务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事业的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和调整升级的业务项目。
2012年以来,根据有关鼓励支持政策,中注协对在全国首次开发承接特殊领域、高端需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一特三高”业务进行评审,对13个项目进行了奖励,资助资金总计650万元。这些项目有:普华永道中天的Webtrust安全认证业务和绿色公司债券鉴证业务、信永中和的碳排放鉴证业务、瑞华的事务所内部管理信息化系统、立信的客户满意度调研服务、天职国际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咨询、致同的电子公司法证调查业务和反垄断监督受托人业务、安永华明的矿物质报告鉴证业务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认证业务、武汉正浩的经济案件会计证据甄别、天健的H股IPO审计业务、武汉康力的中小创新企业财务外包业务等,这些项目以其新颖性、创造性在行业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激发了事务所创新拓展新业务的热情。
注册会计师行业将进一步领会和贯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自觉实践五大发展理念,在总结新业务拓展实践的基础上,持续深入实施新业务拓展战略,创新战略实施措施,丰富专业服务产品供给,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增强市场对专业服务价值的认知,优化专业服务市场环境,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用发展新动力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
简讯
信永中和成功协助招商证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由信永中和担任H股IPO项目申报会计师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证券”),成功于2016年10月7日通过发行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全球配售,获逾5.23倍超认购额,募集资金106.95亿港元,位居2016度香港IPO前三位。这是信永中和乃至除“四大”之外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完成的首宗大型金融企业H股IPO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
招商证券是内地十大券商之一,也是中国领先的投资银行,系百年“招商局”旗下金融企业。200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中证100、上证180、新华富时中国A50等多个指数的成分股。截至2016年6月30日,招商证券资产总额2452.65亿元人民币,拥有200家证券营业部,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十强。
信永中和于2012年起为招商证券提供审计服务,2015年担任招商证券H股IPO项目的申报会计师,并与联席保荐人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摩根大通(JP Morgan)及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通力合作,以有效的组织、精湛的专业、良好的沟通、优质的服务圆满完成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框架下的会计师报告,确保了申报工作的顺利完成,得到了招商局集团、招商证券以及国际投行的充分肯定。这是信永中和多年来坚持专业本色,践行国际化发展的结果。
信永中和2005年开始国际化布局,成立信永中和香港。目前拥有54家香港本地上市客户、18家H股客户,并完成28家香港IPO审计项目。此次协助大型金融机构招商证券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标志着信永中和全面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国际服务能力又登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