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金融强国需转变思路

2016-12-30 12:42杨涛编辑张美思
中国外汇 2016年8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强国影响力

文/杨涛 编辑/张美思



建设金融强国需转变思路

文/杨涛 编辑/张美思

从我国金融发展的内部视角看,金融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作为维系人类社会发展和演进的重要创新之一,金融一直在全球经济史的大舞台上扮演着难以替代的重要角色。无论在国家兴衰、社会变革还是百姓生活中,金融活动的影响都无处不在。有许多国家依靠金融创新,走上了经济强国之路;但也有许多经济体在持续金融危机中一蹶不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应该说,金融活动一方面依托于“熊彼特式”的市场创新来推动壮大;另一方面,其也成为现代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中最具魅力和挑战性的领域。

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已经进入历史关键期,金融“向左走、向右走”的问题,也愈发引起政策层和市场各方的重视。虽然改革开放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走向金融强国的道路上,仍需艰难跋涉。在一个没有先例可循的大国经济体的变革中,如何才能构建一个真正的金融强国,是如今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一大难题。对此,需要以开放的大视野,对现有金融改革中的基本思路进行重新审视。

从全球性的外部视角看,我国建设金融强国,需要推动我国金融的国际化,提升金融影响力。当前,全球各国和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从而使得全球金融形成了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在这种趋势下,国际货币体系却仍然呈现出未能与之适应的错位格局。最主要的表现是,美元等强势货币在全球金融稳定中的责任承担在弱化;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虽然综合影响力不断上升,但其货币的相对地位却依然弱势。

对此,我国应该通过推动货币金融的国际化,积极参与到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健全完善之中。这也是提升国家金融影响力的根本所在。金融国际化,是一国金融活动超越本土局限,在全球范围展开经营、寻求融合、谋划发展的过程,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监管的国际化。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我国稳步推动金融服务“走出去”,在全球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内金融市场持续、适度开放,使得国际化金融中心、金融体系成为我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品牌。

从我国金融发展的内部视角看,金融强国的建设也离不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我国的现代金融业在短期内走过了欧美上百年的历程,但在金融文化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改善。如应从片面追求金融业的高大上、金融创新的眼花缭乱、金融投资与发展的收益至上等,转向同时重视金融道德与伦理,以及金融发展中的共享与共赢,从而构建起更加理性、健康、积极向上的金融文化。

在此种新型金融文化的指导下,应该改变金融发展中的“唯数量论”和“弯道超车”论等。过去,我们往往更注重增加值、金融交易规模、金融机构数量等指标,对于结构和质量指标则重视不足。而如何有效推动金融发展的基本衡量指标的转换,引导金融业发展思路的优化,从追求“做大做强”,转向弥补功能短板、更好服务“小而美”领域,都应是现代金融变革的真正价值所在。

当然,与欧美金融体系的演变过程相比,我们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只有几十年时间,想要短期内获得“先手”地位并不容易。但是,这并非绝无可能。目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许多金融创新模式在全球来看都处于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技术驱动型”的金融创新,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是我国打造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推动的金融部门改革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新的矛盾亟待解决。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政府减少对金融部门的“父爱主义”,重构更加健康的政金生态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这也决定着我国金融能否从“躁动的青少年”转向“心智成熟、身体强健的中青年”。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强国影响力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秦晋争霸
天才影响力
The Great Unbanked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