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人与资本的永恒博弈
056 冷眼观热斗
060 那些曾被围观的控制权之争
066 “人格分裂型”股权结构可休矣
072 葛文耀反思家化风波:这么好的民族品牌真的被伤害了
076 投资人眼中的“人资”博弈
2015年底开始发酵、2016年中冲突激化到顶点的万科事件已暂时告一段落。虽然尘埃尚未落定,但这注定将会是一个被写入教科书的经典商战案例。
简单总结的话,万科事件仍是一场人与资本之间的博弈,类似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太多。乔布斯在1985年被董事会驱逐出自己一手创建的苹果,国内引发广泛关注的“人资”战争也可追溯至2001年新浪创始人王志东的出局。尽管本质未变,敏感的人仍从万科事件中嗅到了一丝异于往常的微妙气息:万科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强势相当惹眼,甚至令人生畏,鼓动整个团队出走创业的声音不绝于耳,企业剩余天然应归股东所有的默认逻辑似乎也遭到动摇。
于是,在操作此次专题时,我们向所有的受访者和撰稿人提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在人与资本的博弈中,双方力量的天平是否明显有向人倾斜的趋势?
尽管每个人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已有基本的共识,即:资本的相对强势暂时不可逆转,但人的价值确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资产更轻、知识更重的互联网领域,资本的效率越来越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这一趋势本身亦有其复杂之处。人的价值被放大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但对于讲究理性与平衡的资本市场来说,其影响未必全都是正面的,万科团队的强势也让不少人忧心忡忡。
再深入一层,讨论“人资”战争时将人与资本简单作二元对立的分析法本身也许同样值得反思。深圳新财董董事长彭钦文的一个说法值得玩味。他说,其实根本没有纯粹的人与资本的较量,真正发生正面对抗的双方,手中握有的都是综合性的资本,绝非一方只有人或只有钱。如果忽视这一点,对类似事件的分析就会流于表面,甚至偏离本质。
但无论怎样,或许多年后回头再看,万科事件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它在更大范围内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模式的反思,甚至预示了一道时代分水岭的出现。(文 / 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