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6-12-29 17:46王析多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分数评价信息技术

王析多

一、问题提出

《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重交流与合作,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1]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它已经成为了信息技术课的一种学习方式。

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缺少的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也不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而是如何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试图将社会学、团体的合作理论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通力合作达到学习目标,最后获得相同的奖励。[2]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每个学生的努力和相互配合,更好地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3]

“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有[4]: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②任务分割、结果整合。③分配角色、分享领导。

三、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有明显优势的,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如何划分小组,如何管理合作学习的课堂,如何评价小组成绩及每个人的表现,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等。

笔者认为要针对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充分考虑合作学习的效率。

(一)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

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合作的基础。

1.确定是否需要合作学习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在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前,还存在一个是否选择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

2.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标准

经过实践,以下三点可以作为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标准:

(1)合作结果具有开放性。合作过程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合作结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任务能给学生以宽阔的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如,高中信息技术课必修模块中“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这个内容,可以设计出合作学习的任务,如“北京一日游”、“我的职业规划”、“我的大学梦”等。

(2)合作任务能让学生有收获。这种收获不仅是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还要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通过小组协作、任务解决、人际沟通、团队活动等过程,都应该能让学生掌握新的技能,构建新的知识,形成新的价值观或体验到某种经历。

(3)能公平准确地评价学生活动。合作学习不仅要评价,而且一定要注重评价的公平性、准确性,评价越客观,老师越能被学生信服,他们对合作学习越能热情参与。

3.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整合,这种整合旨在完成特定的学习活动。[5]对于信息技术课,学习资源主要是教材、帮助文件、帮助网站、素材、参考资料、学案等。所谓的学习工具,比如机房,可以把机房的座位设计为U字型、圆桌型,便于学生交流;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有关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设计合作学习的评价

这里的评价不单是对学习活动结果的评价,更多的是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我们需要评价的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学生实践活动。

1.评价活动成果与过程

对于信息技术课,活动的成果一般都是学生的电子作品。但是为了更好地反应活动的过程,通常把作品和能反应过程的要素相结合来评价,比如作品占总成绩的70%、能反应过程的内容占总成绩的30%。

2.尽早给学生发放评价表

这里所谓的评价表,就是老师给学生作品打分的细项。发放评价表的最佳时机是,合作活动开始时甚至于在开始前,我多数时候是在开始前发放。这样学生会对要做的事情有个计划、估计,他们可以了解大致什么样子是及格标准、什么样子是优秀标准。

3.评定成绩

按照合作学习理论,一个小组的同学分数应该是一样的,但在实践中,不可能一个小组的学生的付出都一样,不乏有态度不认真、贡献较小的学生“混”在里面。我一般有两种做法:①我给作品打一个成绩,比如80分,乘上小组人数,比如4人,小组的作品分是80×4=320,让学生自行分配每个人的分数。②组员分工具体、清楚,分数公开,对于每个学生有两个分数,一个是组内同学给出的分数,另一个是由老师给出的作品的分数,两个分数取平均值。

(三)管理合作学习的课堂

要想顺利地实施合作学习,离不开老师的管理。老师要从头至尾地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始终关注每一个小组的情况。

1.建立合作小组

信息技术课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该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一方面组间同质也有利于保证小组评价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稍差一点的学生。每个小组的人数,视任务的难度而定,一般2到3人比较合适,但有些特殊的学习任务可以考虑人数适当地调整。

2.任务分工明确

在一个合作学习中,任务分工要明确、细致,要记录每节课的工作。不要造成只有一、两个学生做,其他人乘机“休息”,更不要变成为“一人设计,其余人制作”的状态。

3.指导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必须有教师学法上的指导。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前,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①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尽快领会他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②学会质疑,对他人的观点有疑问时,能够互相交流;③学会陈述,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④学会接受,当他人的意见与自己的不同时,能够调整自己的想法。

4.提醒活动进度

老师可以把一个合作学习任务分为几个小任务,规划一下每个小任务的用时。适当地提醒学生“下面该做哪一步”、“哪些知识和技能是需要先弄清楚的”、“目前多数小组已经进行到哪个步骤”等,避免在某个环节上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5.中期检查与交流

如果合作任务是一项比较大、比较复杂的活动,那么可以考虑做中期检查或中期交流与展示。一方面,老师能了解到学生的进展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起到督促、纠错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完成较好的学生是一个鼓励,对全体同学开阔思路也是有益处的。如果有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也可以借机进行讲解。

(四)反思合作学习的作品

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除了进行评价外,最好能留出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思,这既能激励学生,又能总结知识技能。反思阶段也不要忽视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能为他们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工作打好基础。但是如何能踏踏实实地落实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需要我们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效率,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Z].5.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李冬梅.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开展合作学习.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984300100 hhlt.html.

[4]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杨开城.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M].44.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

猜你喜欢
分数评价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