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事半功倍的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本文从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创设活动情境及对学生活动表现的评价等面探究让学生融入课堂,使课堂动起来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活动;针对性;全体;个体;活动情境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在此精神指引下,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动”中学史、悟史,在“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轻松学好历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
一、课堂活动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开展的任何活动都应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而服务,以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为宗旨。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密切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历史课堂活动想要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成为活动的主体,可如果缺少了教师的“导”,课堂可能“花样百出、热闹无比”。因此,设计历史课堂活动时,既要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效参与”,又要防止学生们“跑偏”。如学习《近代工业的兴起》(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状元实业家”一目时,笔者让学生阅读课本、看图片、比赛讲张謇的故事,然后讨论:张謇中了万千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状元,为什么放着官不当,去兴办实业呢?有同学说伴君如伴虎,风险大,办实业安全又实在;有同学说办实业可以轻松赚大钱,比做官好,而赚了钱之后可以更好的生活。这一来学生就来劲了,这个说赚钱了可以办慈善,那个说可以环游世界,甚至有人说:有钱可以很任性。学生的发言很主动,课堂也很热闹,但是已经偏离了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此时笔者及时提醒学生们结合张謇所处时代,回答张謇弃官办实业的原因。学生很快讨论得出结论:张謇为救国,放弃做官,兴办实业,抵抗外国资本入侵,使国家富强。因此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不能偏离主题和抛弃重点,要让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任务清楚。
二、开展课堂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活动要面向全体,尽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但是在课堂活动中,往往出现优生“大包大揽”,学困生“混水摸鱼”,课堂活动变成了优生生动的表演课,这和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的理念是遥相背离的。因此在开展课堂活动时,老师要设法激励、鼓励学生,尤其是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和学困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劫难中的抗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时,针对网络曾热议的话题:该不该重修圆明园?笔者让学生发表自已的观点。几个女同学发言后,笔者说:怎么有自已的想法的全是女同学,看来我们班要靠女生撑起一片天了,结果不服气的男生和女生间展开了发言赛,你一言、我一语,几乎全体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在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曾尝试使用“纸上谈兵”讨论法来解决学生参与率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即每个学习小组安排好专人负责记录其它同学讨论的结果,而后将各组结论张贴于黑板上,大家上前观看(每人负责观看一组)其它小组同学的结论,而后结合各组结论,小组讨论是否对本组的结论作出修改。这样一来,小组的每一个同学根据能力、兴趣的差异,分派不同的任务在身,都必须积极、认真的团结协作,才能在小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课堂活动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并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
历史课堂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科学地选择活动形式,以确保课堂活动高效地开展。七、八年级学生表现欲望强,就可以表演历史剧、讲历史小故事比赛等活动;九年级学生不再喜欢简单的活动,他们的思维层次已经上了更高的台阶,所以我们可以让他们进行历史辩论、制作图表、问题探究等历史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而兴趣这种积极良好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感性的、富于吸引力的活动情境。如在学习《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中《汉谟拉比法典》一目时,设计的活动如下:同学们通过预习,对法典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古巴比伦,做一回公正的大法官。有一天,自由民甲不小心打瞎了自由民乙;奴隶丙打了自由民丁一巴掌。(由四个平时较能表现,且动作较夸张的学生根据所述内容表演)你们说这两个案子怎么判呀?通过表演和评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汉谟拉比法典》所实行的“同态复仇法”和法典的实质。
四、要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评价,并有效总结知识点
课堂活动中的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评价语言要努力做到:精练准确,丰富生动,机巧灵活,幽默有趣,独特创新。总结知识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用联系的观点对与活动相关的知识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够完全地掌握知识点。如学习《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中“谁点燃了火药桶”一目,学生就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展开辩论?一方肯定普林西普的行为,认为他为了民族的尊严而不惜牺牲自已的生命值得称道;另一方认为他用刺杀的方式不妥,且为德、奥发动一战找到借口,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评价和总结为:大家通过思考、讨论而得出的结果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发言的同学也十分投入,迸发的“火药味”也让我们感受到火药桶被点燃时的危险。持肯定观点的同学从刺杀的目的出发,是爱国的有血性的少年。持否定观点的同学从刺杀的性质、结果出发,是有理性和高瞻远瞩的少年。如果把大家的观点,合而为一,就完美了。简言之,普林西普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欠妥,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通过评价和总结,既肯定了学生活动表现,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又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同时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
总之,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重视历史课堂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控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提高活动效率,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快乐的学习。
作者简介:
舒盛辉,年龄:40;性别:男;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中一;职务:教师;工作单位: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