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斌
高效课堂建设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是广大一线教师的毕生追求,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笔者认真反思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一些浅显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学习课程标准,把握科学教学的要义
要实现科学课的有效教学,首先要深入理解初中科学课程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课程理念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和后继学习打下基础。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地解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初中科学课程内容体系庞杂丰富多样,几乎全面覆盖了人类关于科学文明的各个领域,涵盖了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和科学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一线的教师必须要对这些丰富多样、浩若烟海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深入地把握。
二、多维度理解有效教学
从宏观层面看,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体现能否实现关于课程的价值,最终达成课程目标。初中科学课程的价值和目标充分地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90年代对于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即基础教育的基础体现为基础知识、基础经验和基本学习需要;从国家培养人才需要的层面看,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了适应复杂多元与快速变迁的时代需求,需摈弃哦传统的关于“基础”的概念,而重新去寻找未来社会基础教育的新核心。我们作为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教育教学人员更应清醒地认识和把握这些新核心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作为奠基人生发展的“基础”,其核心应有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即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元认知知识)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和素养体系中的“核心素养”(学习素养与关系素养),上述三种“核心”必然互相支撑,协调发展,有效教学能否达成衡量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能获得了上述三个“核心”。丰富多样的科学教学内容必然能够也应该能够更多、更好、更全面地承载上述三种“核心”的培养。
上述宏观的整体的目标的达成必然是建立在一节课一节课的教与学,一个知识一个知识的积累,一个技能一个技能的培养的结果。因此,教学有效性还应从微观的层面去考察和落实。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对有效教学进行过长期深入研究,他在其著作《有效教学十讲》中把课堂教学作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穿越玉米地,即穿越玉米地的时间对应学习某个知识(技能)所投入的时间,穿越玉米地时所掰玉米的多少比作学习时所掌握的多和少,第三方面,穿过后身体被叶片划伤的程度来类比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心理体验的愉悦程度,上述的三个方面就是对应评价教学的三个维度。概括起来讲,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学生以更短的时间,以更愉悦的心理体验获得对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
三、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之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
1.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获得有效甚至高效的教学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什么是主体性?在哲学上,主体性又叫主动性,也就是自觉能动性,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教学行为中,最终有否达成目标,对效率的评估终究是要看学生学的怎么样,掌握的好不好。因此,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能动性为前提,由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借助学生主动探索,变革,改造的主体活动来构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教学形式。
3.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措施
首先,应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任何一个班集体中的各个成员在性格、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会存在差异,或者说学习成绩有优劣之分,行为习惯有好坏之别,但如果教师怀有一颗慈爱之心,以包容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客观公平地去看待每个学生,这样的课堂就会非常融洽、和谐、温馨。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火花,教师也往往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上,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从而能自始至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成为课堂的主角。
其次,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科学课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难懂,若教师不从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特点出发,生搬硬套,以简单刻板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们便会由于难懂而感觉课堂的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热情,渐渐地会沦为课堂活动的“看客”或旁观者。因此,对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探索构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创设情境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生活情境,将所授知识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往往是非常广泛和普遍的,如惯性就是一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把它和生活中惯性的危害与益处联系起来讲,困难就会小很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影视资料或动画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有些抽象的东西,比如化学反应本质是组成物质的原子(团)从新组合的过程,若能用动画展示其过程,将会一目了然,非常形象。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投入到课堂中来。
再者,我们还应针对一些难度大的课程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他们的认知、学习搭建合理的台阶,让他们比较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总之,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要从学生实际能力和认知水平为依据,把课堂的教学活动定位在学生主体上。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做法还有很多,不一而足。
四、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之二:教师教学主导地位的发挥
1.对教师主导作用的理解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的主导性,两者不可偏颇。因为教师是知识、理论和技能的传授者,思维的点拨者,因此,在教学过程通常处于支配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可以概括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首先,体现在教师人格魅力上,由于科学课抽象难懂的特点,很多初中生都觉得科学课很难,很深奥,尤其女生更是如此。若教师具有较好的人格魅力,将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爱屋及乌,学生们会喜欢上教师所任教的科学课,会增强克服学业困难的信心。其次,体现在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启发作用,加深对科学课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主动去探索知识。再者,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对课堂的引领和过程的掌控作用,教师娴熟精湛教学艺术更会征服学生,学生不知不觉中突破一个又一个学习的难点。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措施
首先,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素质,自身素质至少应包含道德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道德文化素养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较强的事业心,对学生充满爱心,对他人有极大包容心,主动、积极、进取;谈吐风趣幽默,知识渊博,爱好广泛。专业素养表现为对学科知识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掌握科学的前沿知识,拥有很强的学科教学能力,同时又虚心好学,不断主动吸取新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吸收新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目标,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新课程目标下,能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能有效预设教学的远期、阶段和课时目标,预设有效的实施手段与方法,并能将不同阶段的目标进行无缝对接,形成严密的目标体系。
再者,要想能实施有效教学,精心备课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在深入研究课程目标基础上,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接受新知的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精选所讲内容,归纳重、难点,预想问题的引入方法,做到能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所讲解的主题上来;对所讲内容做到深入浅出,能运用贴切的案例、比喻诠释知识;根据不同的课型采油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陈述性知识应强化学生的识记,对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应多设计变式,加强演练以增强教学效果。
最后,要优化课堂教学。在精心备课基础上,进入课时目标的实施阶段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又尤以新课教学最为关键。新课中有的以概念为主(如物质的分类、空气、人体保健等节次内容),有的是规律教学(如常见化学反应、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月相等节内容),还有的则是操作技能(如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测量工具等章节),对不同类型的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此,通常的课型有以下几种:
(1)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规律类教学,科学探究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与科研工作者搞科研的相似过程:学习知识、培养探究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精神、形成互相合作的意识。探究式教学应做到以问题引导思考,以实验过程为途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参与度与参与兴趣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实验过程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会有较强的成就感,会增强学习兴趣,并发展他们合作、交际的能力。
(2)学案辅助式教学:这种模式也是比较高效的教学方式,一般适合概念类知识的教学。这种模式能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每位学生的参与度,较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这种模式的核心是设计比较合理的导学案,学案编制质量好坏是能否取得高效的关键,一般的做法是利用集体备课的机会博采众长,集集体的智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重难点,形成学案。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的要点,配套的知识点材料、例题、强化训练题及检测题和课外练习等。课堂中,师生互动,讲练结合,即时进行学习反馈,进行实时教学诊断。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五、结束语
总之,初中科学教学的高效实施,离不开对课程价值目标的深刻领会,离不开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思考;学生应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主导教学活动的普遍教学观同样适用于科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
[2]王红,吴颖民、《放慢知识的脚步,回到核心基础》.《人民教育》.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网络版)(福建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