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感

2016-12-29 21:31储鹏斐史息良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数感培养措施

储鹏斐 史息良

【摘 要】数感指的是一种自主的或者自动的理解或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站在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层面而言,数感可以体现为:能够熟练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有意识的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联系起来;能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找出数学模型。数感可以说是一种基础的数学素养,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措施

新课程标准首次明确的将数感当成是数学学习的内容来提,同时将数感放在了六个核心概念中的第一位置,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帮助学生培养数感,这是新课标中着重强调的核心问题。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合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有趣的事物,利用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体验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

一、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重要意义

首先,数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是我们认识社会与自然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为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应当学会使用数学方法与观点来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认识,掌握用数的方法主动积极的观察理解生活中的事物与自然规律。比如说一间学校中共有600人,每人每天吃3两米,一天全校吃多少斤大米?一星期呢?通过让学生接触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把现实问题和数量关系联系起来。

其次,数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的探究和发现,解决某些问题可能要用到一种以上的方法,不仅仅是简单的套用公式来解答固定的模式化的问题。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普通的解决教材中的现成问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的。当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碰到具体问题时,积极主动的和一定的数学知识规律建立起联系,从而才能够建构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数学模型。而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前提条件[1]。

最后,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其根本在于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的核心便是抽象,对数的抽象认识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数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应当是与数的抽象、数的应用相联系的,随着学生数感的提高,他们可以用数来推理,实现举一反三,而年级的增加与数系的扩展,学生们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这些都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一)在有效情境中培养数感

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处于更加放松愉悦的状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我们应当要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让我们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和谐,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又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能够主动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在教学吨和千克这两个单位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如下的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当他们坐在老龟背上渡过通天河时,唐僧问老龟:你的体重是多少?老龟笑着说:有人说我的体重是1吨800千克,有人说是1.8吨,也有人说是1800千克,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多重了?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分数、小数与整数之间建立联系,也认识到了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吨和千克的认识,有效的培养了他们的数感。当然这仅仅是教学中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通过其他多种方式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数感。

(二)在操作活动中形成数感

在实践操作活动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加正确全面的去感知数、认识数,进而借助于对实物的感知来培养数感。大部分心理学家提出,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因为这样才能够让记忆更加深刻,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其内在规律与联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培养数感,通过操作活动来打破从概念到概念、推理到推理的抽象教学模式[2]。基于此,我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直接去感受与体验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说带领学生到操场中去走一走、测一测、量一量,让他们感受100米,200米,500米的距离等。这些实践活动受到了很多小学生的欢迎,它不但能够启蒙学生的数感,还可以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行为,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欢乐。教学实践说明,借助于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知数学,让他们真正的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其数感与数学应用能力。

(三)在实际运算中培养数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口算,强化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要尽量避免单纯的技能性练习,减少繁琐计算与程序化的叙述算理。所以我们应当根据实际问题来科学选择算法,进而提升学生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有效培养他们的数感。比如说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一道练习题:有21名学生到人民公园玩耍,他们想坐船游玩,但每艘船最多能够载5人,那么他们至少要租几艘船?如何乘船最为合理?学生进行计算21÷5=4余1,学生思考到,在这一问题中,商4余1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得到必须租5艘船才行,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解决办法。又有学生思考得到,如果剩下1艘船仅仅坐1人,则没有人愿意乘坐,因此还可以3艘船上各坐5人,剩下2艘船各坐3人;或者某一艘船上坐5人,剩下的船上各坐4人等不同的方案。学生们在思考这一实际问题时,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意义并了解到了应当如何合理运用计算的结果[3]。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任务,我们必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作为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我们应当坚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对数与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进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悟。要将教学活动放到实际情境中才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进而体验和感受数学,促进学生数感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淑珠.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1):194.

[2]陈艳.创设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感[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2):89-91.

[3]饶建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106.

猜你喜欢
数感培养措施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