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达
从艺杂谈
李铭达
《山水瓶 》李铭达
《山静日长 》直径50│李铭达
我生于1988年的醴陵,土黄灰瓦的儿时记忆使我懂得如何在泥巴中取乐。在一个以陶瓷谋生的家庭长大,又承接了这门手艺,才幸运不至于在社会上无所适从。严格上说,我从事釉下彩瓷这行才五年七个月,下面就聊聊这段时间里我的经历和感想,难免粗浅,全作茶余饭后事。
2010年我拜师学艺,在熊晖老师门下学习陶瓷工艺和传统绘画。他是一位我非常尊敬以至崇拜的老师,原因是第一次看他在坯体上‘无法无天’的绘画,而作品烧制成瓷后精美至极,后又让我享受到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就开始心里痒啊,整天没日没夜的去勾勒描绘,后来痒到不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就在坯上搞起创作来。烧出来的瓷我心里当然有数,只是师父一个劲儿的鼓励我。稍后我又把自己学到的勾线汾水技法结合纸上练习的山水画瞎弄起来,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至今我对釉下五彩瓷仍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针对坯上彩绘这一环,特别是对创作者,我固执的认为一定要汾水,汾水不是技法而已,汾水是理念,是感觉。地球人都知道釉下五彩瓷烧制温度高达1380℃左右,彩绘着色在釉下面,成瓷后光洁如玉。相对来说温度越高,杂质就越少,成瓷后会更白更透些,而汾水是把颜色参和水染涂在坯体上,这样颜色比较能吃得进坯里,成瓷后的颜色像是从坯体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是透的。而视觉效果上白瓷与颜色是浑然一体,有点儿类似于中国画所说的力透纸背的意思。在釉下彩这行我最为佩服两位老先生,一位是已故陈扬龙老先生,他把汾水玩的大牛逼,晚年创“薄施淡染”法,在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把釉下五彩瓷拉到一个高峰。张守智教授无比推崇此法,我认为陈老先生是值得的。另一位是熊声贵老先生,他对工艺的掌握炉火纯青,从泥巴到成瓷中间环节无所不知,无所不精,这对一个从事釉下瓷的人来说太要命了,想表现的都能在瓷上表现出来,工艺不再是阻碍,而变成了一柄利器,熊老正是用这柄利器在“江湖”上披荆斩棘,登上另一座高山。从作品上看,陈老“淡”,熊老“重”,两人各自开辟了一条由工到艺的巨匠之路。
釉下五彩瓷还很年轻,很多价值还有待发掘,这个宝藏既然落在醴陵,肯定是需要更多的人去打开的。
李铭达,工艺美术师,1988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市,自幼受李小年(外公)、李璜香(母亲)影响,热爱书画。2009年毕业于湖南省第一师范。2010年拜入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熊晖门下学习陶瓷绘画,先后得到陈杨龙、王坚义、宋定国、熊声贵四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指导,现就职于醴陵新世纪艺术馆有限公司。
《秋江渔隐 》李铭达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50×30│李铭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