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亮
(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093)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卢玉亮
(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09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以后,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难。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能够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效化解当前我国农村养老困境刻不容缓。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国家、家庭、个人等三个方面找出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养老困境的综合性对策。
农村;养老;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也加大了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尤其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和农村老年人人数较多,使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面临较大压力。但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许多贡献而如今丧失劳动力的农村老年人,我们应该尽其所能的从物质和精神上去关心爱护他们,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应在认真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目前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切实为我国广大的农村老年人提供一个有保障无忧虑的老年生活。
1、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
要想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在依赖于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也至关重要。完整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应包括农村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农村社会福利、农村社会救助(包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救济、救灾和扶贫)、优抚安置和资源补充保障等内容。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异军突起,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起步晚、底子薄,且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的差距一直都存在并越来越大,这都造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较城镇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还存在着养老保障项目不健全、覆盖人群较少、监管不力等诸多问题。
2、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年龄较大的农村人口由于乡土情结,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农村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环境中去。而一些比较年轻的农村人口则相反,他们一般读书多、见识广,更希望到城市中去发展,而且城市里也往往更加需要这样的年轻人,这样就使得在城市化过程中,从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绝大多数都是一些青壮年人口。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而且大部分家庭都为独生子女,这也使得几十年后的今天,青壮年人口增长缓慢。以上原因使得老年人口在农村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从而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变得严重。
3、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和核心化
受国家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农村家庭的子女逐步减少, 而4-2-1结构或6-2-1结构的农村家庭则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农村的独生子女在其成年后将要担负起4~6位老人的养老重任,这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是无法承受的。同时,随着我国农村核心家庭比重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开始与老年父母分开生活,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减少,这也造成了子女不能很好地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进而难以满足年老父母的养老需求。与此同时,农村年轻人口为了获得更好地发展前途,会通过求学、就业、经商、参军等途径向城市转移,并在城市买房定居,而其大部分父母依然居住在农村,这也就催生了大量“空巢家庭”的出现。“空巢家庭”的出现,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这也让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更为紧迫。
4、农村孝道观念日益淡薄
几千年来,孝道观念始终被中华儿女信守并亲身践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被传为佳话的孝道故事和名言,如:“孝感动天”、“亲尝汤药”等故事和“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大孝终身慕父母”等名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腐朽的思想观念开始冲击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较低,农村居民所受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在这其中,孝道观念更是受到极大影响,并且日益淡薄,部分年轻子女认为赡养父母不属于自己的义务,并将其看作是“累赘”,拒绝向父母提供精神和金钱上的应尽养老义务,甚至出现有些子女歧视、虐待、遗弃父母等违法行为,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造成了严重伤害。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困境是一个系统问题,解决它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协力,尤其是国家、家庭、个人三方面的协同发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在农村辛勤劳作了一辈子的老年人享受一个幸福晚年。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自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春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农村经济“底子薄”历史客观原因的存在,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一直存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直接拉低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间接加剧了农村养老的困境。因此,要想有效解决农村养老的困境,最为根本的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首先,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寻找合适的农业发展模式。其次,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种养殖技能培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最后,依据相关规定,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2、大力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已发生巨大改变,由原先的养儿防老逐渐变为投保养老,养老也不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通过投保养老,不仅可以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一份保障,而且也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因此,养老社会化将会成为未来养老的主要模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保障农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保资金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社保资金的投入。通过补贴(直接对个人账户)、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应的资助措施,拨出资金帮助农民参加社会保险。
3、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农村老人一生没有生育子女或子女过早去世,再或者因家庭特别困难,子女确无能力赡养老人。对于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如果依靠家庭或个人是行不通的,但若全部由政府来负责,又收效甚微,毕竟政府养老只能解决普遍的问题。所以,还需要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运用社会力量去解决。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社会慈善基金的捐助,但要想得到社会的捐助,就要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除了慈善机构自身的内部严格管理之外,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尤其是对社会捐助资金的来源及使用方面的监管。除此之外,还要采取正面激励的方式去促进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如对积极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组织或个人授予荣誉称号或给予税率优惠等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国农村养老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4、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然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对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弘扬,但由于农村的宣传设施和手段都比较落后,造成了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在农村的宣传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居民孝道观念的树立不牢固。因此,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一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介广泛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二是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组织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宣传队到到农村进行文艺演出,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农村居民在欣赏以“孝道文化”为主题的节目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三是定期到农村举办孝道文化讲座,并组织居民参加。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孝道意识,切实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5、要从小对子女加强家庭孝道教育
家庭教育在人的性格养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孝道意识实质也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性格。所以,为使农村居民能够树立孝道观念,要从小就对其加强家庭孝道教育。首先,就要在家庭里面营造一种孝道氛围。父母经常买一些有关孝道文化的读物放在家中,或者在家中摆放一些以孝著名的人物画像、名言,再或者经常给子女讲一些孝道故事等等。其次,要积极发挥自身榜样引导作用。想要培养子女的孝道意识,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作为父母,要亲身力行,为子女树立榜样,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经常陪老人散步聊天,对老人在精神和身体上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父母孝敬老人的行为,一定会对子女形成积极地榜样引导,让子女从小就形成强烈的孝道意识,并自觉践行。
6、农村老年人要主动进行自我养老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有较大的改善,寿命也有所延长。部分农村居民虽然已步入老年人行列,但精神和身体状况仍然不错,依然保持良好状态,可以进行自我养老。一方面,老年人应该储蓄一些财产用于养老。中青年时期是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最佳时期,一旦步入老年,就不容易再创造财富。因此,老年人要对自己的财富进行合理分配,不要将全部财产转让给子女,要留一部分财产用作养老。另一方面,在老有所为方面, 应当积极鼓励。农村老人一向具有勤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老人身体健康, 劳动热情不减。因此, 这部分老人可以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获取薪水用于养老。
[1] 王维平.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6(7).
[2] 苏保忠.转型时期的农村养老保障:挑战、机遇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7(10).
[3] 夏敏,韩旭峰,韩建民.当前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 钟建华.当前农村养老的困境与对策[J].探索,2012(4).
(责任编辑:李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