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德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6-12-29 02:00
金融经济 2016年14期
关键词:德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语

吴 丽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论语》中的德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吴丽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本文从君子人格的德育目标、仁礼的德育内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结合的德育方法角度论述了它蕴涵的丰富德育思想,并深入研究《论语》中的德育思想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一致性,旨在促使《论语》中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论语》;德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论语》记录着孔子及其弟子谈话内容,共20篇,包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上到为政者治国理政,下至百姓修身养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讲话中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他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无产阶级额思想家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1]因此,要深入研究《论语》中蕴藏的德育思想,汲取其中的优秀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论语》中的德育思想

1.培养内外兼修君子人格的德育目标

《论语》这部著作主要谈论做什么人的问题,在书中孔子多次论述他的理想人格追求“圣人”、“贤人”、“君子”,前两种人格要求很高,而君子不是望尘莫的,人们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那么何为“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具有内外兼修的特质,不仅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首先,孔子注重君子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2]君子要守仁义,尊重礼节,谦逊诚信。其次,孔子倍崇的君子人格境界是积极入世的人格。君子人格是为了更好的投身政治生活,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宪问》)

2.仁为中心,礼为规范的德育内容

《论语》中包含丰富的仁礼思想。“仁”是孔子及其弟子探讨的主要道德内容,这一道德品质是其它德育内容的基础,因此要了解德育思想必须要了解“仁”的内涵,樊迟问仁时,子曰:“爱人。”(《颜渊》)在概念上,孔子认为仁相当于爱。《论语》中“仁”的内涵主要涉及三个层次。一,仁是人的本性,“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仁是人心的表现,没有了仁就不是完整的人。二,仁是人的价值选择。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三,仁是人的价值实现。文中孔子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他们行仁的方向。“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阳货》)另外,礼是达到仁的外在规范。孔子注重礼的约束和立人的功能。“克己复礼。”“不学礼,无义立。”(《季氏》)

3.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结合的德育方法

《论语》不仅谈论做什么人,而且还涉及怎样做人的问题,为做人提出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一方面注重教育者的引导作用,隐含着如下方法。启发诱导,孔子很善于抓住时机,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指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言传身教,孔子深刻认识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非常注重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因材施教,孔子对其学生有熟悉的了解,在教育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的不同特点,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另一方面强调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通过经常反思、直面自己的缺点、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二、《论语》中的德育思想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1.理论基础上,注重人性学说

《论语》中蕴藏丰厚的契合人类生存发展的人学思想精华,其德育思想的理论根基在于孔子对于人性的合理认识。其中对人性最直接的论述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天性是自然性,是活生生有血气的人。另一方面,人具有社会性。由于人们所处环境的不同,人被烙上了社会的印记。在这一点上,和给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指导的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观点相一致。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中,马克思提出其关于人性社会性的经典论述,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都认为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都提倡要把人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来认识。

2.教育目标上,注重塑造人格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多处提及的理想人生境界,是集崇高的道德修养与较高的政治地位于一体的人格。孔子注重对君子的德、才、学等方面的培养。“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君子具有宽容、理解、关心和爱护他人的优秀品质。除了要有德,君子还应有才,有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孔子看重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谋而合,两者都主张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的发展,都提倡人的个性充分展示,人的才能充分发挥。

3.教育内容上,注重孝悌美德

孝与悌,是家庭和谐的基本范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学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指尊敬和孝敬父母。悌是弟弟对待兄长的科学态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对父母的孝呢?首先要关心、顺从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生和养我们,对我们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我们理应竭尽全力孝顺父母。其次要注意父母的精神需求。“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时常和父母谈谈心,打打电话。但有时会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是我们应该抱着“和而不同”的心态,和颜悦色的对待父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需要从优秀的儒家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三、《论语》中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教育理念上重视以人为本

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人的特性来开展。虽然党和中央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好谈空话缺乏实用性,虽进课堂但不能进入学生头脑,容易流为形式和表面,没有注重学生主体的特点、需求,在大学生对思想政教育的认知度、认可度和认同度上还有待提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人文色彩,需要向《论语》学习。《论语》中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人本性。人既具有自然规定性,也有社会多样性,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吸收和消化《论语》 中的人本理念,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提高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2.教育目的上重视内在信念与外在行为的结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人们只对道德停在认识层面不够的,还要喜欢它,并以拥有它为快乐。概括地说,是人们把对道德的认识、道德的观念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与信仰。当人们真正有了道德信念,在需要时会展现出“杀身成仁”的惊人力量,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君子在内心的三畏、九思基础上有了外在行动;子女对父母的孝是建立在子女对父母不求回报而形成的感恩与敬畏之情基础上的;人们在爱人之心基础上实施“仁”的品质。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虽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所涉及,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育更多的关心受教育者知识的掌握,在教育者内心信念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上略显不足。《论语》中的德育思想启示当今的思政教学应多点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觉践行道德水平的能力。 3.教育内容上重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

《论语》十分强调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学而》)一方面重视学习给人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强调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如果教育者在教育过程忽视书本内容与现实的联系,那么这样的教育内容是空洞的,提升不了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用正确方法的方法学习。“咏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为政》)对教育者而言,即使拥有丰富的知识,如不能付诸实践和学以致用,那也是没有用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八佾》)

“子以四教:文,行,忠, 信”(《述而》)教育者不仅要教学生文学典籍,忠信之道,还要把教育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教给他们行动的知识。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应该具有时政的敏感度、历史文化的积淀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兴趣点,把枯燥理论的知识化为学生易理解易接受的内容。

4.教育方法上重视方法的灵活多样

整部《论语》中,孔子在对其弟子进行教育的时候,重视多种德育方法的运用。梳理出来大概有十几种,包括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对话互动、榜样激励、学思结合等等。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环境下,在长期的德育教学实践中,孔子摸索出许多适合德育教学的方法实在不易。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一个教育家教学丰富多彩性。这些优秀的教育方法为现代思想政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养料。随着经济全球化下多元价值的冲击和大众传媒下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面对多种多样的学生,教育者需要对学生有全面深刻地把握,这样才能提升教学内容的底气。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找出学生的共性,利用互动教学、案例教学、丰富的影视资料的手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提高德育课程的生动形象性,把教育内容有效的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古敏主编.《论语》[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3.

[3]胡兆生.《论语》德育资源的当代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

[4]李淼.透过《论语》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4).

猜你喜欢
德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借鉴儒家德育思想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渗透隐性德育思想的研究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中职校德育在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模式研究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