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敏
摘 要:审美教育在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热议话题。尽管关于审美教育的研究不断加深,但从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上看,仍存在很多不足。对于审美教育的理论研究虽然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已经有所突破,但在审美教育的特性化研究上显得有些不足,这也成为审美教育体现个性化的横亘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
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
一、审美教学的现实意义
高中生随着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个性发展愈发突出。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强化,为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条件。在审美教育个性化实践中,教师在凸显学生主体教学地位的同时,还要将学生情感感知、思想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素质教育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在支撑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素质是维护个体社会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以使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会成为彼此交流的障碍,通过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结构,使学生获得均衡的发展机会。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原则
1.自由性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事件和问题中进行扩展,让学生去发展其中的真善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多元化认识客观世界,并让其进行自由交流,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从而达到一定的审美高度。审美教育的话题、环境以及评判分析的规则都应该是自由的。学生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可以进行自由的感情体验,形成良好的审美氛围。
2.细节性原则。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逐渐提高和完善的,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审美教学活动并不是死板的知识说教,也不是教师思想的强行灌输,而是师生、生生交流中生产的思想认知接触。审美教育注重过程,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让学生从思想上形成对正确观念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细节,从细微处发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思想的局限性,看到思想上的进步空间,带动学生个人的整体发展。
3.协调性原则。
审美教育需要尊重个体,允许学生进行自由发挥,不断扩展自身的情感认知。这种自由是需要建立在一定框架之中的,并不是绝对化的自由。教师应该照顾到学生的不同感受和个性差异,采用协调化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课堂不是“活跃”学生的课堂,是大家的课堂,不能让学生盲目的自由发挥而影响到其他的学生。为了实现审美教育的协调性,需要处理好师生、生生的关系,处理好个体和集体的关系,让不同性格、不同思想的学生具备同等的学习条件和机会,享受平等的教育。
三、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实施策略
在审美教育的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个性与学生的学习个性应当达到统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具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及时引导学生不断更新自身的审美角度和趋向,对美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师通过合适的方式和平台参与到学生的审美学习中,为学生赋予信心,在与学生不断进行审美经验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判断,注意审美资源和审美对象的相互关系。在审美教育中需要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鼓励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审美水平和能力。在审美实践中对于单一主题的评价应当是综合的,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承担的是参与者的角色,师生合作的学习过程更能促进审美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审美评价的目标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学生在审美教育中教师应当提供清晰的深入学习方向,才能逐渐提高学生对于审美的信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审美境界。教师在对学生审美学习成果的评估中,需要认识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得失,但并不能将其作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部判断,而是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树立起对审美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细节赏析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回应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通过对于审美教学内容中的细节和词语来表现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形象,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审美角度来确定审美的具体方向,这时正是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的恰当时机,教师可以直面审美情境中产生的特定问题,完成学生对教学内容审美过程的整合。对于学生的审美活动教师不一定是审美活动的主体,具体的审美活动导向还要看教学情境和教学需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了生发,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产生进一步审美的愿望,推动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通过新课改的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都得到了发展,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对于师生的关系做出了新的审视。新课改明确指出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新型的师生关系观念正在形成。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是自由的负责的个体,教师提供的并不是所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着帮助学生探索多元化、个性化审美鉴赏的角色。教师引导学生对于审美对象进行完整的解构和分析,让学生自由欣赏其中令人愉悦的因素和让人思考的深层含义,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形成审美教育的价值。教师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性认识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思考习惯,坚持正面导向,为学生自主审美意识的培养坚持不懈的养成和鼓励。
审美教育个性化的研究,作为提升审美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现今人们所关注和追求的美和审美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