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友+宋丽芳+李天翔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及联合放化疗治疗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5例涎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单纯手术切除治疗69例, 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26例。观察本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采用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13例复发, 均为多形性腺瘤, 复发率为18.8%;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治疗的患者11例复发, 其中腺样囊性癌6例, 恶性多形性腺瘤4倒, 粘液表皮样癌1例, 复发率为42.3%。结论 对腭部涎腺肿瘤的治疗, 若为良性肿瘤, 主要采用单纯手术切除, 能获得较低的复发率;若为恶性肿瘤, 应以手术切除为主, 配合放化疗治疗, 尽可能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腭部涎腺肿瘤;手术切除;放化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48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特有的一种肿瘤, 病灶位置特异, 其病理学诊断相当困难[1]。主要分为恶性上皮性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软组织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和继发性肿瘤5种。临床上涎腺良性肿瘤通过手术治疗通常可治愈, 对涎腺恶性肿瘤主要采用手术、放化疗辅助的综合治疗。由于涎腺肿瘤具有多样性特征, 若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操作不当多会导致眼睛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等面神经损伤, 严重者可引起术后复发和面神经损伤[2]。本研究对9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腭部涎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6月~2015年5月在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涎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临床资料完整。95例患者中, 男49例, 女46例;年龄6~71岁, 平均年龄(41.9±9.7)岁, 其中30~60岁72例;原发灶部位:原发于硬腭30例, 硬软腭交界37例, 软腭28例, 大多数肿瘤未越过中线;病程1个月~25年, 其中1年上70例;肿瘤类型:良性肿瘤69例, 其中多形性腺瘤58例、Warthin瘤5例、嗜酸性细胞瘤2例、乳头状囊腺瘤4例;恶性肿瘤26例, 其中腺样囊性癌7例、粘液表皮样癌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7例、腺泡细胞癌2例、腺癌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肿块, 可伴有疼痛症状或溃疡形成或麻木及张口受限。
1. 2 诊断方法 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病程、体征、细胞学穿刺检查等。疑为恶性肿瘤者进一步经术前活检、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对肿块进行定性。术前可用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上颌窦、翼突及鄂骨水平板有无骨质破坏, 从而确定手术范围。
1. 3 治疗方法 69例良性肿瘤患者均采用单纯手术切除病灶术治疗。26例恶性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 均扩大切除范围, 配合全颈淋巴结清扫术或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进行放化疗。
1. 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肿瘤复发情况。
2 结果
采用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13例复发, 均为多形性腺瘤, 复发率为18.8%;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治疗的患者11例复发, 其中腺样囊性癌6例, 恶性多形性腺瘤4倒, 粘液表皮样癌1例, 复发率为42.3%。
3 讨论
3. 1 腭部涎腺肿瘤的发病特点 涎腺是腭部肿瘤的好发部位, 是腭部肿瘤常见的一种类型。本研究收集95例腭部涎腺肿瘤, 约占本科同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12%, 因腭部小涎腺较多, 且集中在硬腭各方及软腭, 因此, 临床上多认为腺源性肿瘤居多。本研究结果与报道基本一致, 肿瘤集中分布在硬腭后方及硬软腭交界处, 其中良性肿瘤69例, 恶性肿瘤26例。
3. 2 腭部涎腺肿瘤的治疗 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由于腭部组织结构及功能较特殊, 因此手术操作者既要考虑功能的保存, 又需避免切除范围过于保守, 造成术后复发[3]。本研究根据腭部涎腺肿瘤的病理类型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单纯手术切除患者为良性肿瘤, 采用单纯的手术切除, 复发率为18.8%, 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患者为恶性肿瘤, 以手术切除为主, 辅以放化疗, 复发率达42.3%。
3. 2. 1 良性肿瘤的治疗 腭部涎腺肿瘤主要为多形性腺瘤, 因此类肿瘤术后易复发, 因此需于肿瘤外缘0.5~1.0 cm正常组织处切除肿瘤病灶, 且常规切除表面黏膜及深面骨膜, 软腭部肿瘤可用包膜外摘除术, 并且切掉肿瘤邻近腺体, 骨质粗糙的患者切除局部骨质[4]。本研究单纯手术切除69例良性肿瘤有13例复发, 复发率为18.8%, 均为多形性腺瘤。
3. 2. 2 恶性肿瘤的治疗 本研究手术切除联合放疗26例恶性肿瘤, 复发11例, 复发率为42.3%。有研究指出, 腭部涎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是因手术安全缘掌握不充分引起[5]。因此对腭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需遵循下列原则:①腭部肿瘤易从薄弱的腭大孔进行扩散, 故对硬腭后分或软硬腭区肿瘤特别是腺样囊性癌, 已累及腭大孔区者即使上颌骨完整, 亦需考虑进行上颌结节及翼突的扩大切除术, 并尽量高位切除上颔神经和翼腭凹内容物。②对鳞癌、腺样囊性癌等恶性程度高、易复发的肿瘤即便骨面没有明显破坏, 应洞穿切除, 如果有肿瘤已侵袭至上颌骨次全或全切除。③对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等, 若疑骨质或骨膜被侵袭, 可切除牙槽突水平的腭骨, 保留鼻腔黏膜, 术后功能保存良好[6]。④软腭区肿瘤根据病变范围作半侧或全部软腭切除。
3. 3 腭部涎腺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清 腭部涎腺恶性肿瘤转移率较低, 由于其病理分类及原发部位不同, 颈部转移也有较大不同。通常而言, 腺样囊性癌的转移风险是涎腺肿瘤最高, 而其他腭部小涎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腭部肿瘤中, 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发生颈部转移风险较大, 软腭恶性肿瘤发生颈部转移风险高于硬腭, 手术切除腭部涎腺肿瘤对口腔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但应以完全切除为原则[6-8]。本研究中26例恶性肿瘤, 行全颈淋巴结清扫术4例, 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8例, 其效果优于单纯手术切除者。所以, 对有或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考虑行选择性或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总之, 对腭部涎腺肿瘤的治疗, 若为良性肿瘤, 主要采用单纯手术切除, 能获得较低的复发率;若为恶性肿瘤, 应以手术切除为主, 配合放疗治疗, 尽可能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黄彩平, 王弘士, 涂小予. 24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 中华肿瘤杂志, 2003, 25(1):91-93.
[2] 郭海鹏, 杨熙鸿, 林建英, 等. 口腔小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现代肿瘤医学, 2005, 13(1):93-94.
[3] 杨利和, 姚小武, 卢子正, 等. 口腔小涎腺肿瘤37例临床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6):63-64.
[4] Teo YK. Bronchial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an unusual cause of complex cystic lung mass in a young man. Journal of Bronchology & 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 2010, 17(1):73-75.
[5] 热孜亚·艾尼, 木合塔尔·霍加.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因素分析// 第六次中国国际暨第九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1:649-652.
[6] 葛明华, 王佳峰, 夏庆民, 等. 涎腺腺样囊性癌76例预后因素分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 47(3):202-206.
[7] 杨文娟. 腭部黏液表皮样癌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4(7):895-896.
[8] 何馨. 涎腺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8): 262-263.
[收稿日期: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