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陶 福 曾宪芳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司法局]
努力打造普法体系的多维空间
文 陶 福 曾宪芳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司法局]
面对“互联网+”概念时代的到来,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司法局普法工作主动顺应发展的新潮流,引入网络文化、云技术普法宣传新模式,突破传统普法宣传手段,将法治教育与“云技术”相结合,法治宣传与专业媒体相融合,公益普法与微电影完美结合,全面打造普法体系的多维空间。由原来的平面普法模式,引向借用云技术、微博、微信公众号、微电影等立体化普法新模式,使法治教育更低龄化、普法送法同步化、法治课堂随身化、法治氛围浓郁化。“微”视角展现了普法体系的“大”空间,普法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利用“云技术”向江岸区4所学校师生讲授法治课
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江岸区普法工作借力多种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等特点,使群众了解法律资讯更加便捷,进一步扩大了普法受众面。
一是江岸普法网打造新媒体背景下普法的“立体组合性”。2014年江岸普法网正式建成上线,全网7个各具特色子版块,“以案说法”“法律法规”“普法风采”等,内容贴近生活,与时俱进。
二是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新媒体背景下普法的“实效趣味性”。借力团区委“青春江岸”微信公众平台颇具影响力的优势,在“青春江岸”微信公众平台适时发布普法活动信息、有奖法律知识小问答、在线公开征集法治微电影群众演员、法治与文明建设进程、应知应会法律小常识、社区法治文艺活动动态等。通过“微”平台吸引了线上青年关注,并通过线上线下良好互动,最大程度地激发青年人学法热情。
三是“云技术”打造新媒体背景下普法的“互动参与性”。全市首创计算机“云技术”网络法治教学平台在江岸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广泛使用。“云技术”授课一改过去网络授课单向、被动的弊端,使身处江岸区的师生们可通过大屏幕“共聚一堂”、同步听课、双向互动。老师的讲授,学生们实时学习,学生们的问题,老师也可实时解答。为上好“开学第一课”,区普法办、区教育局开展多校联动法治宣传活动,在区阳光示范学校市八十一中进行了“云技术”法治教育示范课,4所中学同步法治课堂,法治课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教师的讲授为基础,以普法情景剧增加师生们的参与感,以微电影的播放激发学生们的好奇,从始至终牢牢吸引着师生们的眼球,达到了良好效果。
在规划江岸区法治文化建设之时,司法局对法治文化宣传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在原有的普法宣传方式中加入新鲜元素,开辟法治文化新视觉“冲击力”。
经过六个月的拍摄,全省首部反映社区矫正工作的微电影《彼岸》成功首映。这部微电影由区普法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来日方长影视公司联合制作。影片以真实的案例为切入点,将镜头前的演艺者全民化,除司法局工作人员本色出演外,市民也参与其中,让“全民参与”的氛围融于微电影,一句台词、一幕镜头带给群众法治的熏陶。这部普法文艺作品正式对外公布后,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媒体们的热捧。人民网、新华网、长江日报、武汉晚报、长江网等十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微电影登陆腾讯等视频网站后,短短几天时间,点击率达到近万次。
法治与微电影相遇,受到群众的热捧。“开放平等、联姻文化、即时互动”等特点的网络传播手段,使群众在参与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和观看过程中,实现了普法对象从“接受者”向“创作者”“传播者”的转变,成为普法的主动参与者、传递者。法治微电影让老百姓走上“微”荧幕,讲述身边的法治故事,探索出“微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江岸模式”。更令人可喜的是,因其时尚性、平民化,法治微电影受到年轻人热捧,大批草根青年成为运用新媒体普法的主力军。
召开微电影《彼岸》新闻发布会
举办江岸地区法治与文明书画展
为了展示江岸区“六五”普法成果和江岸地区人民群众在文明创建、普法工作中的良好精神风貌,展现江岸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生活、热爱江岸的情感,江岸区司法局创造性地将法治与文明融合,联合江岸区文明委、江岸区依法治区(普法)领导小组举办了法治与文明大型书画展。
书画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广大市民群众、江岸辖区内的80余家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省、市专职书画家及省、市、区领导也纷纷赐稿。参展的200余幅作品既有8岁小朋友的启蒙之作,也不乏如中国画协理事卫建堂先生、省书协副主席黄德琳先生、市书法研究院院长叶金生先生及92岁省市书协资深会员魏辉泰先生等一批书画界知名人士的作品。书画作品让江岸地区群众在一笔一划中领略着文化艺术魅力和法治文化精神。今年江岸区司法局将继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联合区文明办等区直属部门在全区举办“道德与法”书画讲座和第二次江岸地区“道德与法”书画展。
江岸区司法局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加大法治文化宣传阵地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丰富法治文化内涵,通过完善原有设施、打造新型阵地,形成了一批覆盖全区、便捷民众、设置合理、功能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凸显了法治文化魅力,走上了富有江岸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
一是校园法治文化阵地。建立了以市八十一中为代表的法治示范学校6所,建成了校园法治文化透视墙、校内法治文化走廊;“阳光QQ连线”、“阳光网络门诊”、“云技术”电子互动法治教学区等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新媒体方式,形成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青少年点、学校线、家庭面、社会层、虚拟空间的五维立体式校园法治文化“微”模式。
二是社区法治文化阵地。推出的法治文化示范社区以二七街操场社区为代表,五年来通过完善原有设施、打造新型阵地,形成了一批覆盖全区、便捷民众、设置合理、功能多样的社区法治文化阵地16个。
三是百步亭社区法治文化圈。百步亭社区是全国人居环境范例社区,江岸区司法局通过对法治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健身广场、法治文娱活动中心四大法治文化功能景观区的打造,形成独具百步亭特色的法治文化新品牌,打造成为江岸区法治文化建设主阵地。
百步亭文卉苑小区入口“法制小区”景观石确定了法治小区主基调。贯通小区150米的主干道上写有法治警句、法治人物故事等法治元素的法治文化长廊及小区中心广场“崇尚法治”“廉洁自律”两个大型主题写真水墨画,使居民在玩中有学、游中有悟,在休闲娱乐中充分体验法治文化氛围的熏陶。法治文化一条街,设在百步亭核心地段标志广场一侧安居路上,与廉政文化一条街连成一体、形成规模。法治文化健身广场让小区居民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法治文娱活动中心以“尚法之风、善爱之家”为主题,居民共同参与,定期举办法治文艺汇演、法治书法绘画摄影展、法治故事会等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借全国十大灯会之一的百步亭元宵灯会之机,将法治中国、法治江岸的主题融入民俗氛围十足的灯展之中,江岸区司法局制作了“依法治国”“法治编钟”“飞腾金龙”等多组花灯,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法治灯会与法治文化长廊、法治灯柱、法治景观石刻相映成趣,让群众在生活中感受法治熏陶,在欢乐中受到法治教育。
将道德教化融入民主法治建设。“七五”普法开局之年,江岸区司法局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引领全区干部修身立德、明理养性,将传统文化融入法治教育之中,从国学中汲取为政智慧,特邀优秀法学教授、德育教育专家组成巡讲团,开展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宣讲活动。邀请了原市政法委老领导、现任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常务副会长邓斌,在全区各普法成员单位开展了“修身德乃真”道德与法治专题讲座,帮助领导干部们深入理解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
将道德教化融入法治文化活动。坚持德法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开展青少年“学法崇德”主题教育活动。与区团委联合,开设“法治护航平安行”传统国学与青少年法律知识课堂;与区教育局联手,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传承道德与法治校园巡讲、法律知识竞赛、道德法治文艺演出等,激励青少年学法守法、崇德立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全面依法治区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法治与道德的完美结合,促进了社会层面法治素养的孕育和法治文化的传播。通过这个润物无声的过程实现了普法“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