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 飞
[山东省滕州市司法局东沙河镇司法所]
做群众身边的“普法宣教员”
——山东省滕州市司法局东沙河镇司法所普法宣传工作纪实
文 宋 飞
[山东省滕州市司法局东沙河镇司法所]
关注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
“明德崇法 笃行致知”这是镌刻在东沙河镇司法所院墙上的一行字,它不仅蕴含了东沙河镇司法所以“法”为核心的服务意识和行为宗旨,更是全所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始终如一坚守、敬业奉献的价值体现,一直以来这一精神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隶属于滕州市司法局的东沙河镇司法所,位处滕州市城乡结合部,现有在编人员7人,全部具备法学本科学历。东沙河镇司法所在所长徐华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人员、职能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特色普法宣传道路。
近年来,东沙河镇司法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主动从传统的、固有的宣传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新观念、新形式、新内容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由于滕州市高铁新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正发生复杂变化。东沙河镇司法所因地制宜,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司法行政其他职能“三结合”,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社会稳定中的能动作用。一是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健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施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妇联等多部门联动配合,将法治理念融入各部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之中。在处理辖区重点突出矛盾纠纷时,东沙河镇司法所开展的以案说法、以案普法活动,对各类矛盾纠纷的成功调处发挥了重要作用。司法所作为主要力量,先后参与了辖区内3个村居搬迁、4个重大项目建设的政策宣讲工作,工作受到党委政府和辖区群众的高度认可。二是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相结合,建立村、司法所、派出所信息共享平台,强化村级监管责任。将法律常识、国家政策作为重点内容,定期对辖区内的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法治教育、政策宣讲,降低两类特殊人群社会危险系数。2015年12月4日,东沙河镇司法所联合市检察院、派出所对辖区内的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法律教育培训会。三是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相结合,简化法律服务流程,加大对法律服务范围、典型案例宣传,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同时还通过法律援助宣传、法律进乡村等活动,加强农村法治宣传力度,强化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法律权益保障力度,完善弱势群体援助渠道,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依法维权意识。
工作人员向来访群众宣传土地征收房屋搬迁政策
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关注生命安全”活动
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普法宣传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法治宣传的内涵不断革新,传统的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东沙河镇司法所在运用传统宣传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新媒体普法渠道的打造,先后开通东沙河镇司法所法治宣传微博专栏、微信平台,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更富时代特色,增强了社会感染力和群众认知度。
宣传途径革新也推动了司法所在宣传内容上的重大调整,从而更能满足不同社会群体需求,亦使法治教育工作更富生命力。东沙河镇司法所在对辖区村居、企业、学校、机关等部门、单位认真开展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的法律需求,积极开展“菜单式”普法活动(根据调研结果,科学制定普法菜单,群众需要什么法律知识、点什么法律知识就宣讲什么法律知识),打破了以往单向式普法模式,实现了法治宣传的双向互动。2014年至2015年两年间,东沙河镇司法所先后编印发放各类普法“菜单”20余种,共计50000余份,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司法所工作人员(左二)为群众送去“新春法制大餐”
拓宽法治宣传教育的渠道,提高工作水平,需要重点改革教育的载体,探索建立立体化覆盖式的法律传播阵地。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基层,根植于群众之中,真正做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一)利用法治惠民工程实施契机,发挥“一村一法制副主任”的“普法宣传员”作用。“一村一法制副主任”法治惠民工程是滕州市为推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市方略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惠民举措。东沙河镇司法所按照滕州市政法委、市司法局的要求,根据东沙河镇实际情况,本着“大村带小村”的原则,为全镇40个行政村配备了由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人员组成的法制副主任队伍,同时为全面推进法治惠民工程开展,先后投资5万余元,建设了党村、前荆沟、磨坑、颜吉山、小宫山样板示范点,积极推动法制副主任入村发挥“四员”作用,并通过法制副主任每月不少于一次的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活动,大幅提升了村级组织在依法办事、处置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预防犯罪、调处集体内部矛盾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满足了群众对法律知识更深层次的需求。“一村一法制副主任”工作的顺利推进,为东沙河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同时也推动了东沙河镇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逐步由法治育民向法治惠民的转变。
(二)创建“法治社区”,开展一站式全方位普法。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群众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法律知识的获取也呈现出快捷性、多样性、便捷性的要求。为此,东沙河镇司法所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投资建设了东湖花苑法治社区,成立了东湖花苑群众工作室。工作室总面积100余平方米,悬挂20余块法律知识展板,安装制作法治宣传广告牌10余副,配备法律书籍300余册和法律光盘供居民免费借阅观看。
(三)筹建高质量“法治文化广场”,开辟全民学法场所。为更好地体现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性与大众性,司法所因地制宜,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开展普法工作。在滕州市高铁客运站筹建“法治文化广场”,利用车站人流大、普法受众广等特点,制作法治宣传漫画、绘制法治文化元素墙等,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定期在“法治文化广场”开展一系列传统的宣传活动,如免费发放法律资料,开展义务法律咨询,设立群众法律问题意见箱等,通过多种措施将法治理念与群众生产生活融合在一起。
开展“法律进企业”宣传活动
(一)大力实施“关心下一代”工作,创建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目标是全面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一直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一直以来,东沙河镇司法所把保障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犯罪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心。自“六五”普法以来,东沙河镇将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与素质教育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创新实施“小手拉大手”普法模式,提高教师、青少年、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六五”普法期间,东沙河镇司法所先后组织开展各类针对性的宣传活动40余次,开展法治专题报告会10余次,并在辖区内6所学校建立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2015年10月16日,滕州市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在东沙河镇全面启动。10月21日,“法制枣庄百人宣讲”专场报告会在东沙河镇中心中学举行。东沙河镇司法所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表现突出,先后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部门表彰,并荣获2015年度滕州市“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二)深入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法教育。“六五”普法期间,在东沙河镇司法所引导下,全镇机关始终坚持集体学法、举办普法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学法考试等制度。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着重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等法律知识。逐步实现机关公职人员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的规范化,形成了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机关干部自觉学法用法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推进了重大决策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进程。
(三)深入开展“法治村(居)”创建活动,着力抓好辖区群众普法教育。东沙河镇司法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各村深入开展群众性普法、学法活动。充分利用镇党委、政府召开经济工作会、党员培训会、年终总结会、村“两委”换届培训会等时机对村“两委”干部及村民小组长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培训,增加其法律法规知识储备。
(四)深入开展“法治企业”创建活动,着力抓好企业普法教育。东沙河镇所辖区域内建有大批新兴个体私营企业,由于这些企业位置隐蔽、工作环境差、雇佣人员复杂,且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措施,生产事故、劳务纠纷频发,致使广大职工权益受到损害,成为东沙河镇法治建设一大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司法所利用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开展“延伸法治宣传触角,打通法律服务死角”活动,总结大量现实案例,整理汇编印制大量宣传手册,向辖区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发放,促使他们通过学法知法懂法,提升自身法律意识,更好地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伴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东沙河镇司法所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法治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使法治宣传教育在新时期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