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疗法的效果观察

2016-12-28 02:46彭春梅
护理学报 2016年19期
关键词:疗法情绪糖尿病

彭春梅 ,于 悦 ,王 挺

(1.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 内分泌科,海南 三亚 572000;2.南昌大学 体育与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3.江西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心理卫生】

2型糖尿病患者希望疗法的效果观察

彭春梅1,于 悦2,王 挺3

(1.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 内分泌科,海南 三亚 572000;2.南昌大学 体育与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3.江西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目的探讨希望疗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希望疗法。干预前及干预12周末,评估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分差异。结果干预12周末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希望疗法,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其焦虑、抑郁。

希望疗法;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焦虑;抑郁

糖尿病成为除心脏病和癌症以外对现代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第三杀手”,引起了医学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以长久的病程、无法根治、易反复和代谢功能的异常为主要特点[1],心理因素在其病程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或加重并发症的程度[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希望疗法源于Snyder的希望理论,通过灌输希望、树立目标、加强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来提高来访者的希望水平,从而使来访者积极、理性的面向未来[3]。有研究表明,希望的提升可以增加个体胜任工作、应对困难的能力感,对希望感的干预将影响个体怎样去感受生活的目标、意义[3]。国外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希望疗法和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希望感强的癌症患者表现出更高的治愈信心和利他行为[4],接受了希望疗法患者生活质量较高[5]。因此,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希望感水平,促进临床疗效尤为重要。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希望疗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2015年2月—2016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1)自愿配合本调查研究,能够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无明显思维逻辑障碍者;(2)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药物治疗方案基本一致,经药物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者;(2)有精神性疾病或精神性疾病家族史;(3)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者。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 33例,女 27例;年龄 32~69(53.20±8.4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及中专19例,大专及以上34例;既往有吸烟史29例,无吸烟史 31例;病程:<5 年 16例,5~10年 27例,>10 年17例。观察组男 35例,女 25例;年龄 34~68(51.85±7.91)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及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32例;既往有吸烟史30例,无吸烟史 30例;病程:<5年 17例,5~10 年 25例,>10年1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史、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干预方法

2.1.1 对照组 给予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常规护理,讲解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护理要点,加强用药指导,让患者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肝功能、肾功能有无损害。指导患者注意保持病室环境和个人卫生,控制体质量,避免肥胖,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实施安全教育并告知一些常用的应急措施等。

2.1.2 观察组 观察组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希望疗法。首先,成立研究小组,共7名成员,包括内分泌科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 1名、具有临床心理工作经验及讲授心理学的教师2名(其中1名讲师,1名副教授)、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名。医师和护师对患者主要进行用药指导和临床护理,心理学专业人员对患者主要进行希望疗法。希望疗法实施程序[3,6]包括3个方面:协助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目标、增强患者的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

2.1.2.1 制定目标 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目标,分4个阶段进行干预,每个阶段为期1周,每次干预时间为60 min,每周1次,共干预4周(第1—第4周)。具体实施步骤为:(1)第1周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访谈,深入了解患者身心状况,明确患者存在的问题,衡量干预的可行性和特殊性;(2)第2周建立患者互助小组,10例患者为1组。通过一系列团体心理辅导与互动活动,使患者领悟合理有效的治疗目标的重要性,加强团队协作的关系感,从而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3)第3周调整患者对治疗目标的认知,使之合理化。通过ABC合理情绪技术(A代表已经患了糖尿病这个事实,B代表看待这个事实的信念,C代表治疗结果),消除患者不恰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转换并建立恰当、合理的信念。(4)第4周协助患者将大目标细化为可衡量的小目标,通过可操作性的治疗目标管理图表,包括帮助患者全面有效的控制血糖、生活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等具体目标。

2.1.2.2 动力思维 增强患者的动力思维,分4个阶段进行干预,每个阶段为期1周,每次干预时间为60 min,每周1次,共干预4周(第5—第8周)。具体实施步骤为:(1)第5周音乐放松与想象训练。在舒适的轻音乐氛围中,运用放松训练和想象技术引导患者回顾个人成功经历,进入到其过去所经历的困难情境中,使患者回顾自己是如何通过努力摆脱困境,并要求患者感受在回忆过程中产生的胜任感和能力感。(2)第6周小组交流与分享成功经验。患者之间通过交流与分享控制糖尿病的成功经验,互相给予心理支持;在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3)第7周增强患者内在动力。通过小组摄入性会谈,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策略,理解与共情患者。(4)第8周完善家庭支持系统。重视对患者家属的情绪调节,为患者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鼓励其家庭成员积极配合和监督治疗。

2.1.2.3 路径思维 增强路径思维,分4个阶段进行实训干预,每个阶段为期1周,每次干预时间为60 min,每周1次,共干预4周(第9—第12周)。具体实施步骤为:(1)第9周实训,指导患者发展与糖尿病作斗争的路径思维,如饮食控制、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健康知识等。(2)第10周实训,指导患者增强正向、积极的情绪,降低焦虑和抑郁等负责情绪的困扰,提高希望感。(3)第11周实训,指导患者写感恩日记。通过活动体验感恩促进希望感提升原理,从而增强治疗效果,并现场示范如何写感恩日记,引导患者每天写,通过追踪表使患者坚持下去。(4)第12周回顾与总结。通过团体活动患者回顾与总结这12周以来自己与糖尿病作斗争的心路历程,以及发生的良好转变,并承诺坚持下去。

2.2 观察指标 干预前及干预12周末,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分情况。(1)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采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该量表由李延飞等在Toobert等[7]编制(万巧琴等[8]翻译)基础上的修订版,由11个条目组成,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4个维度,量表最高分为28分,评分分级方法,好:总分>23分;一般:总分 17~23分;差:总分<17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水平越高,量表总体 Cronbach’s α系数为0.84[9]。(2)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 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总粗分分界值为40分,标准分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总粗分分界值为41分,标准分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10]。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的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末,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维度得分及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的比较(±S,分)

表1 2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的比较(±S,分)

?

3.2 2组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分的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末,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2组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分的比较(±S,分)

表2 2组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分的比较(±S,分)

?

4 讨论

4.1 希望疗法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当前希望疗法已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种具体技术渗透到临床领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临床工作者已不单单满足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开始追求帮助患者更有尊严更有质量的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2周的干预,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观察组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希望疗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根治此病的方法,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存在着错误的认知,迫切要求疾病立即得到治愈,不能认识到反复性和见效慢是此病的固有特点,当病情反复或见效慢的情况其情绪低落,对治疗失去信心,自暴自弃或情绪波动等消极情绪体验,影响治疗效果[11-12]。本研究通过希望疗法帮助观察组患者建立积极合理的目标,并将目标细化具体的、可衡量的具体目标,提高了自我管理的可操作性;并通过建立良好的互助团队关系、完善家庭支持系统以及各种行之有效的动力思维和路径实训,提升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经过个人成功经历回顾、组员成功经验分享等方法,观察组患者的动力思维提高,因而与控制组成员相比,观察组成员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管理自己,如监测和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本研究发现,通过改善患者的不合理认知和对治疗效果的不合理期望,协助患者设置合理可行的治疗目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这是因为当个体意识到目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通过努力可达成目标时,这种能力感和胜任感将激发个体战胜疾病、克服困难的信心,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糖尿病的症状得到减轻或消除。

4.2 希望疗法可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希望疗法干预的12周末,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希望疗法从内在动力和实际操作的角度提升了患者的希望感积极正向的情绪,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观察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建立了互助治疗小组,分享了成功经验和内心感受,不仅宣泄了不良情绪,更有了团队作战的感觉,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感。家庭支持系统的完善,有助于为患者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安全的生活和心理环境在为各类疾病患者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尤其是在护理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它对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方面有着显著地正向影响作用[13-16]。此外,护理工作中强化心理护理也为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和深入提供了一条重要举措[17]。由于糖尿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与其他疾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可能出现自暴自弃,不配合甚至抵制治疗等情况,因而本研究通过提升动力思维和实际操作的路径的干预方法,为患者在治疗过程提供沿着目标前进的动机和信念,比如每天写感恩日记、放松训练、音乐想象技术、健康管理等。由此可见,作为希望感的2个主要成分,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发挥着积极作用。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持续斗争的动机和信念,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制定目标,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应对糖尿病对自身造成的身心损害。

[1]赵东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5,7(13):168-169.DOI:10.3969/j.issn.1672-4062.2015.13.086.

[2]张广凤.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635-636.DOI:10.15912/j.cnki.gocm.2012.24.223.

[3]Cheavens J S,Feldman D B,Woodward J T,et al.Hope in Cognitive Psychotherapies:On Working with Client Strengths[J].J Cogn Psychoth,2006,20(2):135-145.DOI:10.1891/0889-8391.26.1.3.

[4]Godskesen T,Hansson M G,Nyqren P,et al.Hope for a Cure and Altruism are the Main Motives behind Participation in Phase 3 Clinical Cancer Trials[J].Eur J cancer care,2015,24(1):133-141.DOI:10.1111/ecc.12184.

[5]Snyder C R.Teaching:The Lessons of Hope[J].J Soc and Clin Psychol,2005,24(3):72-84.DOI:10.1521/jscp.24.1.72.59169.

[6]马厚辉,杨 丽,周喜凤,等.希望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内科,2013,8(6):607-608.DOI:10.16121/j.cnki.cn45-1347/r.2013.06.052.

[7]Toobert D J,Hampson S E,Glasgow R E.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Results from 7 Studies and a Revised Scale[J].Diab care,2009,23(7):943-950.DOI:10.2337/diacare.23.7.943.

[8]万巧琴,李飞颖.家属参与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159-161.DOI:10.3969/j.issn.1671-315X.2010.03.003.

[9]李延飞,陈伟菊,许万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改良及其信效度检验[J].现代医院,2011,11(3):148-150.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1.03.074.

[10]周定群,谢文娅,邓德芬,等.心理护理路径在型糖尿病病人不良情绪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2):146-147.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4.05.107.

[12]陈 玲,谭华林,符可文,等.Ⅱ型糖尿病心理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660-1661.DOI:10.3969/j.issn.1002-1256.2010.10.104.

[13]高春兰,高学兰,姚 旭.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初探[J].糖尿病天地,2010,4(1):14-17.DOI:10.3969/j.issn.1672-1721.2010.24.038.

[14]毕明艳.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04-105.DOI:10.3969/j.issn.1674-4721.2010.11.067.

[15]叶 杰,林 绯,王 妍.心理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9(17):166-168.DOI:10.3969/j.issn.1672-4062.2015.17.065.

[16]赵海燕,隋树杰,徐龙猛,等.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6):4-8.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06.007.

[17]石瑞君.强化心理护理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学报,2011,18(11A):51-53.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1.21.014.

R471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9.068

2016-06-02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14-115);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5JY34)

彭春梅(1964-),女,海南三亚人,大专学历,主管护师。

王 挺(1974-),男,江西安福人,博士研究生,讲师。

10.3969/j.issn.1673-7555.2010.13.190.

方玉桂 谢文鸿]

猜你喜欢
疗法情绪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