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红星,李洪涛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郑州 450001)
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潘红星,李洪涛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郑州 450001)
针对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就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如何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文章提出了应对的建议和措施。
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诸多设计制造行业,如今都面临着类似的质量问题。要想在新形势下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清晰认识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质量要求,积极推动创新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影响质量问题的人员意识素质、质量专业工具应用方法、过程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在质量改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近年来,科技竞争挑战尤为激烈。企业要赢得发展优势,争取市场份额,不仅考虑科学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实施科学质量管控和监督。
1.1 质量意识与员工素质
质量意识及员工素质是影响质量管理的内在因素,直接影响着质量改进。不少企业整体的质量意识薄弱,质量氛围比较差。可以这么说,企业生产部门多关注生产绩效和眼前利益,很少把精力和心思真正放在质量上,可能说起质量也觉得重要,但是在质量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怎样促进质量提高,则少有真正了解的,更不要提在这方面主动开展工作了。实际上质量的提升和效益的获得是一致的,可惜的是,大多数员工没有把质量与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
1.2 工具应用、方法掌握
质量工作一定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才能有效开展,员工若普遍缺乏质量方面的技术知识,那企业各项工作都将难以落实。在设计制造行业,大多数员工应具备一定的质量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比如统计与品管手法、管理分析软件、QCC工具等,否则,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当前大多数企业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但不具备深入研究如何提升产品质量的能力,也缺少对现有产品质量问题做出更科学分析的方法。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对质量信息数据进行了统计,却不能及时分析处理,无法为生产制造提供科学指导。因企业缺乏理论基础,未能有效应用科学工具,以及缺少对质量管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最终造成了质量处在管而不理的状况。
1.3 生产过程控制
设计者设计产品,制造者制造产品。设计者和制造者在空间上是分离的,设计者和制造者也存在观念上的分歧。制造者若没有参与设计决策,或是忙于处理各种问题矛盾,就会面对更多和设计关联的问题。设计决策若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这个过程如果出现错误将导致成本上升和设计变更增加。
1.3.1 产品设计
设计是产品的构思过程,生产是产品的物化过程,设计和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现在世界著名企业普遍认为当今的质量管理应由制造环节向设计环节转移,因为设计质量引发的索赔所占的比例最为显著,外部故障成本也最高[1]。所以产品质量的先天是由设计过程决定的。而当前我国的设计过程存在着研发费用投入低、技术手段落后、研发设计人员少、素质不够高等问题。
统计资料表明产品的质量问题70%是由于设计造成的,因此,在科技项目立项上和产品设计初期加入质量评审是十分有必要的。科研项目和产品设计的课题组应由技术、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人员组成,质量人员用体系系统的思维可能对解决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使科研体系和质量体系相融合,有利推动企业产品科研开发产业化。
1.3.2 产品制造
以磨具制品的制造为例,主要有烧结、粘接等特殊过程,这类产品的质量保证关键来源于制造过程的控制。产品制造过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艺、设备精度的控制及维护、现场管理以及工序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缺陷。如: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自主维护不够,仅能做到对出现故障的维修和一定程度上的预防性维护[1],影响了产品的可持续优质生产,并且导致生产成本在设备折旧这方面会相应的有所提高。面对这些问题,部分企业缺少科学的工序质量控制方法,没有能及时识别质量异常波动的手段,对失控状态缺乏深入分析并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等。
1.4 质量管理体系
1.4.1 离散工艺管控存在开环
以磨具制品生产过程为例,存在流程工艺与离散工艺的制造模式。混料、成型、烧结工序外,存在粘接、机加工等离散工艺,而离散制造过程管控还未完全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各离散工艺之间还未达到无缝对接,质量管控尚未完全闭环。
1.4.2 质量管理追溯体系缺失
生产制造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全面质量管理与追溯。受生产自动化程度及过程可视化程度的限制和影响,生产过程中大量动态因素造成产品质量波动大,难以精准定位质量控制点。目前生产控制系统存在“重采集轻分析”的现状,未能实现全面的采集、分析、优化、控制的数据闭环。
2.1 质量意识提升、质量氛围建设
要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提高责任心,建立企业质量责任制和质量赔偿制度,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质量责任制使责任逐级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质量赔偿制度使员工为质量疏忽付出代价,从而倒逼员工时刻提高质量意识。二是建立质量激励机制,设置质量奖项,制定质量奖项的评审办法,以及设立质量先进部门、质量先进个人等。在企业内部形成质量成就感和荣誉感,提高员工追求质量的理念,同时发挥先进部门及个人的榜样作用,带动全面质量管理的氛围。三是加强培训交流互动。质量意识培训和教育要制定出培训要求、计划,包括公司、部门、班组三级。通过质量管理成功案例分享交流,感受质量工作的成就感,真正建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改进意识是企业员工思想素质、技术素质的综合体现,只有全员参与并形成对问题的改进和创新意识,企业的整体质量才能有所发展。
2.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是建立一个控制状态下的生产系统工程。抓好过程控制,首先要编制工艺技术规程和检验规程来规范生产。生产过程要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各种操作、参数要求,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为保证过程控制的结果,实施过程工艺稽核、巡检,通过监督确保工艺的严格执行。针对生产环节产生的工艺技术准备不充分、生产现场管理混乱、工序控制能力无监控[2]的问题,应分析总结并做出合理科学的治理方案,使生产过程在可控的状态下进行,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2.3 实施质量改进和质量突破
质量改进,是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维持的基础上加以突破和提高,把质量提高到新水平的过程[3]。控制的重点是使工序过程受控,维持的重点是防止差错的重复发生。只有状态受控且稳定后才可能进一步改进,以提高质量保证能力。改进的内容和流程主要有图1和图2所示。
图1 质量改进的内容构成图
图2 质量改进的流程图
质量突破,是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是质量改进的深化和发展[4-5]。质量突破主要包括管理上、思想上、技术上的突破,其工作过程与质量改进类似,可采用PDCA或DEMIC法,根据突破的进度,及时总结经验,把变革成果纳入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将质量稳定地控制、维持在领先水平上。
综上所述,质量改进和质量突破是企业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有利、可靠保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4 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质量工作人员应具备管理和专业技术两个方面的知识素养。公司高层定出的质量战略、质量改进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只专业素养过硬、学习进取型的队伍。质量工作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掌握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技术与方法、过程控制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等,深入到生产质量管理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组织解决问题,能使公司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改进。
质量工作人员应熟悉多种工艺,且最好有某一个工艺技术方面的特长,这样才能深入现场解决问题。相对与技术人员解决问题偏向的具体直接,质量工作人员考虑问题应侧重全面性,对解决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质量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应明确质量工程师的职责,建立质量工程师能力模型,确定培养方向。通过开展质量工程师沙龙活动,建立样板工程项目,创新质量管理方式,推行现场质量管理与FAP相结合,实施零缺陷质量管理等,使质量人员能真正形成一支队伍,能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2.5 建立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作作业不能靠人来联络和推进,而应靠工作流程来规范和促进,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提高效率。企业应建立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各个工作环节的衔接和配合,将各个部门串联起来,防止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相互推诿,这样才能理顺工作流程,有效贯彻质量管理思想,助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可以建立ISO9001:2008、管理手册、部门制度、班组纪律的四级管理体制,并着力形成开放、协作、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用机制来规范每个员工的言行举止和工作习惯,促进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的改善,推动企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正在面临或将要面临的质量挑战是严峻且复杂多变的。为此,企业要未雨绸缪,积极探索质量管理新模式,将质量管理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并把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本文围绕质量意识、员工素质、工具应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管理方法等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提高质量意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思路。
[1] 贾文莉.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诊断与治理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2] 张公绪.质量工程师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 克劳士比.来谈质量[M].克劳士比中国学院管理顾问中心,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3.
[4] 美国质量协会.注册质量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5] 朱兰.朱兰论质量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 喻渝.铁二院加强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Key Factors of Influencing Product Quality
PAN Hong-xing,LI Hong-tao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brasives & Grinding Co., Ltd., Zhengzhou 450001, China)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re indepth analysed. On the company's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and so on, how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market competition to survive and develop,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are proposed in the articl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273
A
1672-6286(2016)8-0036-5
潘红星(1982-),男,河南濮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材料制备及应用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