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波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5)
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的必要性
——以医药院校为例
苏 波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5)
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者一直关注和探究的主题。社会更青睐行业对接、应用能力强的财务专业人才。医药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创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尝试解决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知识结构欠缺现象,解决医疗服务行业财务管理人才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财务管理专业;医药院校;课程体系创新
高等院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能否满足社会对其职业期望,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有很大的相关性.满足社会及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才是好的高等教育,好的财务管理教育应该是为社会提供所需的财务人才,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和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不能胜任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存在课程体系不合理,内容层次不够全面等问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存在极大地不对称: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对口的工作,只能找到什么事做什么事先解决糊口生存,这样即消耗了教育的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也挫伤了学生的职业热情和自我发展预期,专业的继续练习失去平台。另一方面很多行业具有清晰目的性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无法获得:一是能够马上完成工作任务进入角色的中高端的财务人才稀缺,另一个是现行财务管理专业体系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期及行业的差别性对财务人才的特殊要求。解决第一种情况需要我们的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作出修订,这种修订涉及的面很广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第二种情况则可以结合具体行业的特殊性对当前的某类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做一些局部的修改,这样既节约时间和成本,又能快速满足行业需求,也为整体财务管理专业修订投石问路。以下就医药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该如何满足医疗行业的财务管理人才需求作一些探讨。
财务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资金筹集、分配、使用、清偿等业务,也是资金活动的预算、决策、组织、执行和控制工作的总称。加强财务管理,可以促进医疗单位有效的使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百姓就医成本,解决就医难看病贵问题,融洽医患关系,追求社会效益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1、医疗行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和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据卫生部统计信息数据,截止2013年9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96.1万家,医院2.4万。有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财务政策不断推出,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重心已转移到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实施全预算全成本新财务制度。目前一般三甲医院从事财务活动的人员数为20人左右,这个人数远远不能满足财务活动的需求,且大多财务人员以前接受的是通识的财会背景教育,对医疗行业财务活动的特殊性缺少足够知识储备,处理财务管理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一个造成医疗行业财务管理队伍水平较弱,财务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的原因是单位决策层每年工作的重点均是围绕引进医疗人才和医疗设备而开展,忽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及财务队伍建设,这里面有行业内部竞争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负责人直至整个医疗行业的管理意识落后,财务风险意识较低。
2、医疗行业快速发展对财务工作的新要求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的医疗服务新目标,其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其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在这一背景下,财务人员的工作不再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而是要求能够为决策层提供信息参考的财务预算、风险控制等更高层次的财务活动。加快医疗服务机构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据对管理水平比较好的医疗服务机构财务负责人的走访调研结果表明,其要求财务管理人才既有医疗行业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知识,还要具有相关的医药基础知识、医保及卫生管理知识及医疗行业财务管理和分析的相关知识,多元知识结构的财务管理人才才能满足医疗服务行业投资规划、资产运作、成本核算、产品定价、资产管理等各管理领域的需求。
3、财务管理需满足医疗成本精细化核算的高要求
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下,医疗服务行业对内部财务管理、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以及医保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医保全国统筹政策的落实,与社保、商保在医疗费用上的分配负担核算分析还存在一些盲点和分歧。医疗服务机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在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价格、患者的就医成本、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量化、品牌塑造和重建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向医疗服务行业培养财务应用型管理人才,将在医疗投资规划、医疗资产管理运作、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医疗服务行业的运作与医疗产品价格的制定等各管理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有近300所大专院校已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但还没有一所大学开设医疗行业财务管理专业或方向。现行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所培养的财务人才的知识结构中欠缺医药行业经营管理及有关财务学科知识,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不完整,无法满足对医院的经营活动管理及决策提出财务视角建议这一对财务人的希望和要求。而医疗行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由于其经营目标、运行机制、财务制度内容不同,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自学很难全面深入的掌握。
我国高校目前各商学院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特色较少,课程设置几无差别,缺乏特点、亮点,很难满足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医药院校在遵守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共性规律之后,针对特殊行业进行教育活动创新,开发课程建设特色,树立医药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品牌,是我国财务管理课程教育需要追求的更高层次,也为全面的财务管理专业目标及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素材。
1、各校专业特色没有体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
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依旧是在借鉴比较成熟的学科如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毫无自身的专业特色。由于借鉴时没有仔细分析专业之间的异同,缺少去杂取精过程,造成目前课程体系散乱,各门课之间横向纵向关联度不够,层次性布局不够好,学生没办法学习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受到极大的阻碍。
2、专业教师的非专业性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在有些高校属于新设专业,设计课程体系时没能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及学科优势盲目跟风开设相关课程,没有处理好“应该”开什么课和“能够”开什么课的问题,教师大多从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转入财务管理专业,因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研究性院校、应用型地方院校、独立学院等原本应该有不同培养目的的各类院校的教学大纲几乎千篇一律,毫无各自学校的特色和独创性可言。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应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执业素质能力的要求。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医药院校应考虑本校办学优势、学科资源、社会就业需求差异化等因素。医药院校财务管理专业针对性培养模式的探索是必要和紧迫的,以医药院校资源为依托,探求财务管理专业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医药院校现有的自身优势,适应行业需求,培养“通识+专才”的多元知识结构人才。可按照“医院财务管理理论教育+医药基础知识教育+校内外联合培养实战训练”的培养模式,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医药基础知识、医疗服务行业所需专门课程的有机糅合,培养具有一定的医药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医院财务管理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实力的懂经营管理、通医院财务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医疗服务行业提供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1、树立新理念,设置新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改变人才培养需求脱节的教育现状,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基本手段。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思维方式。
2、创新医药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
为了解决医疗服务行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特殊能力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突出本校的学科优势,打造医药院校的专业特色。在课程建设中可以大胆创新,敢为人先,敏锐地感知和捕捉社会需求新动向,强化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课程结构设置:一方面,注重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专业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结合医疗服务单位需要,开设医药学、医院成本核算、医疗保险、医院及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医疗资产管理运作等具有较强针对性及实用性课程。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层次性需求和满足财务岗位群的需要。
3、纵向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
大多数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师都是由理论到理论,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和实战应对,对于本学科在行业和部门中的具体运用和指导无从谈起,更没有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经历,如何能带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对此,应改变现行教育模式,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修正教学环节。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议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聘请医疗行业部门的财务高层、资深财务人员和高校中的财管专家教授,共同探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此外医药学校还应该多与医疗机构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聘请财务科室的负责人和资深财务工作人员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课或者作财务专题报告,同时要求老师们脱产或利用假期赴实际单位短期学习和工作,获得实践工作经验并运用到教学中去,充实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1] 郭明星.职业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2014年第13期(总第776期),103-104.
[2] 柴静.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必要性再论[J].中国经贸,2015年第2期,273-274.
[3] 李红安.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25卷第2期),72-74.
(责任编辑:梁蒙蒙)
湖北省教育厅,医药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GB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