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玲(大庆市龙凤区园林绿化管理站,黑龙江 大庆 163711)
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研究
赵玲
(大庆市龙凤区园林绿化管理站,黑龙江大庆163711)
我国农业产业的水平是国际上首屈一指的,且随着我国机械研究水平的提高,机械化的应用规模与范围已经越来越大,农业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国家对农业发展的结构也做了相关工作。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与支持,无论在动态贡献方面还是在系统的运行方面,二者之间已经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对推进农业经济改革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水平,实现理论是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对农业经济的研究要应用适当的经济理论,以此去建立一个合适的转变模型并实现对指数计算具有促进作用。
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经济意义
农业的结构上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农业经济的改变,构建一个合理的农业经济的评价体系是展开农业经济研究的基础内容,并实现对构建要素的分析与选择工作。在上个世纪末我们就已经形成了对主成分的分析工作体系,这个体系被应用到现在,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改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得出了很多科学合理的结论,利于日后对于农业与机械发展的关系的研究,让工作变得更加人性化与简单化。对影响农业发展的各因素的分析是有效改善决策速度、提高实验准确率的根本性方法,对这些因素的保留与移除是保证后续工作迅速开展的重要举措。
1、受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影响非常之大
我国的机械化发展主要分为四个主要阶段,从开始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机械生产到现在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机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因为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主要的方面之一。由于我国历史条件的限制,在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的目标就是基本实现农业发展方面的机械化,在当时财政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的财政部门慷慨解囊对农业投资,当时这种做法对农业发展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对于农民来说就仿佛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当然由于我国人口上的优势,在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进步的,发展速度相当的惊人,在上个世纪末机械运作就有了非常高的运作效率,机械的作业水平也有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重要表现在机械的耕田面积以及机械的灌溉效率上,对于农业的前景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积极作用。由于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机械发展水平的强大进步,为以后的农业发展以及机械发展都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为农业机械的技术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因此就带来了农业工业长足发展的态势,让那些与农业有关的管理领域、科研领域以及教育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多的好处,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不可否认的,但在这一时期里在农业方面的机械发展与国家的所有经济发展是不在同一条轨道上的,没有实现互相促进的目标,相比于我国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并出现了劳动力上面以及耕地面积上的问题,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2、需要大量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农业经济的增长是离不开农业经济的发展的,他们之间有很多的联系,但二者需要被分别对待,在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时要掌握其发展的大致方向,为评估做准备。从经济发展的目标制定上来说,农业经济以增长为主要目的,也就是经济在数量上的增加,而有学者对这种说法提出了疑问,学者认为生产要素只有在投入之后才可以带来适当的产出,在经济上让人满意。就农业发展的形式上来说,农业的发展要依靠足够的经济基础,让农业的活动真正的成为可以代替物质与资本进行农业投入的一部分,为农业的经济增长带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效果。随着我国发展模式的限制与制约,经济的增长会出现缓慢的状态,曾经可以带来产出的资本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经济方面与物质方面的需求。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之下,就催生出了新的经济理论模型,这种模型是对之前的理论模型的一个更新与修正,该理论认为社会上的总产量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的,一个是资本的投入另一个是劳动力的输入,由此可知该理论的潜台词就是非生产要素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且市场机制的改变必然带来了资源配置方面的改变,让农业的经济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从根本上限制了农业结构的优化。此外,由于经济体的完整性,要在保持其变化在可控的发展为内是具有挑战性的,所以需要把非生产要素看作是经济体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这些要素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与效果,改善经济方面的一些问题。
3、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
就业是一个与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方向与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对就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壁垒。就业问题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对学历、思维方式以及资源上的要求,因此,农民是最受欺负的求职者,所以,农业结构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的生存问题带来了巨大的生机,有效地改善了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农村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从根本上就是有着一定的缺陷的,这个问题的突破口是大家一直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从而可以看出国家对农业转型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在农业方面,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着地理上的划分的,也就是不同的区域拥有不同的优势,利用人文因素与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是比较基础的问题,对于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是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的。
1、需要农业贷款的跟进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农业贷款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我国目前的贷款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规模与速度扩大频率都非常高。我国未来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向就是贷款总额与规模的继续扩张,不同贷款规模与形式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的两个重要指标,贷款的规模在第一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且随着时间与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得到我国的农业贷款额度、人均农业贷款的规模以及纯粹农业贷款的规模在第一产业中的比例是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的,这足以说明我国现在的农业贷款额度与人均贷款力度都处在发展的状态下,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下农业信贷的发展日渐完善,让农户们可以在有收益的同时享受到国家的好处。虽然我国农业贷款的总体水平是上升的趋势,但在不同的省份之间,该指标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的,这是我国经济存在问题的一个基础证明,不利于国家在经济水平上的平衡。根据地理上的差异可以知道,我国东部地区的贷款水平是最高的,同时该地区的规模也是最大的,仅次于东部地区的是中部与华北地区。
2、区域性差距越来越大
从对区域的划分上来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呈现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逐渐提升的态势,区域发展不平衡是非常显著的一个农业经济特征,而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其在农业上的投入是最大的也是最受重视的,且处于我国其它地区的前列,市场的体制与基础设施水平都是非常完善与合理的,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台。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滞后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其农业土地质量的不达标,此外还会受到农业规模上的限制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困扰,让农业机械的发展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不同于以上两个地区的东北是一个农业发展最好的一个地区,这样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农业经营的水平较高,且东北地区的机械化水平也是处于我国前列的,这样有利于其进行规模化的经营,进而带来农业经济的大好形势。
3、交易过程中费用的改变
由于区域地理是一种难以改变的现实条件,所以,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将会成为制度产生于走向的关键,在农业经济转型的今天,交易过程的改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与之前有一定差距交易上的费用,在相邻的地理区域内部地理标志不被看作是有差别的东西,而且这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可以得到控制的,表现出相对集中的局面,生产者之间的信息都是透明的、共享的,也就是说其中的一个农业大户得到了准确的市场信息就标志着该区域内部的其他农业户也知道了这样的一个信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由于地理标志而产生的成本。在信息被共享的情况下,共同的利益就被生产者所拥有,该区域内部的各农户就可以自觉的形成统一的集体或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之间的协调成本,并有效的提高谈判的效率。研究发现,具有地理性质的交易都会出现有利于某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减少该区域内部交易的成本,进而有利于这些农户对外的一致性,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说都是在降低农户的成本,让其进行更加合理的管理工作,有效地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随着土地与生态环境的变化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变化,且会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转变效果,地区差异与贫困问题将会非常的显著。在农业经济水平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情况下,就要进行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上的改变,转变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量方面还要在质量的问题上给予重视。农业经济转型的目的就在于对经济的促进效率上,因此,开展转型工作要从科学的发展理念出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1] 李永刚.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研发(R&D)支出的实证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 张少津,刘文艳.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05).
(责任编辑: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