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2016-12-28 15:19冯登艳
当代经济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中西部常态升级

冯登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新常态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冯登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应有之义,且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创新。当前,产业转移在速度、内容和方式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在新常态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新思维、新视角和新战略,必须改变以往的简单工厂搬迁、复制、模仿的做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通过创新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常态;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

一、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二是经济结构从扩张增量为主转向做优增量与调整存量并存;三是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四是经济发展驱动力从投资驱动和要素驱动和转向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应有之义,且新常态下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即产业竞争从成本竞争转向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竞争,产业链条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价值链中高端,产业发展驱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各有侧重。产业转型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发展。产业升级,既包括产业内部的升级,即某一产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发展,由单一加工向产业链纵深化发展,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也包括产业结构的升级,即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创新。

二、新常态下产业转移的特征和趋势

1、国内外产业转移从“单向”到“双向”

国际上的产业转移,已经突破了以前产业“单向”转移,即由经济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产业转移出现了“双向”转移,即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一些发达国家和中国向劳动力和资源更低廉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如越南、缅甸、印度、印尼等转移,或者由中国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同时,一部分高端制造业开始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回流。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战略引导下,吸引了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将海外生产线迁回本国,或在本国投资兴建新厂。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95.6亿美元(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同比增长1.7%,高于美国、欧盟、俄罗斯、巴西等主要经济体,成为全球外国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国,这也是中国自2003年以来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并连续23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的18∶1上升到2009年的2∶1,2013年接近1∶1,2014年实际对外投资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

国内产业转移,同样也打破了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单向”转移,出现“双向”的态势。中西部地区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东部地区的科技、人才和总部企业聚集优势。中西部地区的一些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和有实力的企业,也开始将研发基地和总部迁往东部地区。此外,中西部地区部分产业如有色金属、石化等,也开始呈现出沿海化布局的趋势。

2、国内外产业加速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由于中西部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优惠政策多等优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外产业开始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近年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8.79%,西部地区同比增长6.96%,东部地区同比增长4.72%;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东、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78.45%、14.7%和6.85%,中西部地区占比首次超过20%。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5%。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出现生产要素供给趋紧,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等承载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东部地区的产业也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利用的省外资金中,有60%以上均来自东部发达地区。

3、从零散转移发展为整体式、链条式和集群式转移

随着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布局加速,如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近300家落户四川,一汽大众、上汽、华晨、北京现代等相继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建立相当规模的零部件和整车生产基地,出现了以大企业和龙头企业为核心,进行组团式或产业链式整体转移的特征。基于降低成本、接近市场等方面考量,许多大企业和龙头企业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产业链进行整体转移,并将研发、物流、销售、采购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也转移过来。同时,一旦某行业的大企业和龙头企业或主导产业出现空间转移,与之前、后配套产业或生产环节也会跟随转移,形成产业配套型转移和集群式转移。社会化协作生产程度很高的一家大企业和龙头企业在一个地区投资,又会引导和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投资,使当前产业转移呈现出“配套”引“龙头”、“龙头”带“配套”的良性发展新格局。

4、产业转移由低端向高端发展

传统的产业转移,是以低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为的是充分利用承接地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但是,近年随着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化,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同时,也开始转移技术、知识、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随着研发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加快,技术、知识、资本密集型产业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并呈现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服务业外包转移成为全球产业转移新的亮点。当前转移的第三产业并非传统的服务业,而是包括研究开发、经营管理、金融、财务、售后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低端产业,而是逐步扩展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端产业。

5、京津冀地区出向区域外转移产业的趋势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意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产业转移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突破口之一,在逐步加速进行。尽管天津、河北作为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但也出现向区域外转移的趋势。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下降,这表明京津产业也正在向区域外逐步转移。京津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是我国科技创新、高端服务、现代制造的核心区域,未来京津冀向东与山东、向西与山西、向南与河南形成联动发展,该区域的产业向区域外转移会不断增加。

6、国内产业有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跨境转移的趋势

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及了18个省份,还涉及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内陆地区的节点城市和沿海城市。“一带一路”是辐射范围最广的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基本上贯穿了我国主要经济地带,为国内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思路。该战略更加注重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强调跨行政区域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加强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联动性,还有利于带动产业、资金等资源流向中西部地区。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国外转移。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后,得到了区域内外国家的热烈响应,很多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都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入驻。所以说,“一带一路”战略也有利于推进国内产业跨境转移。

三、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近年来,河南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但是,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和障碍,同时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承接产业转移也面临着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新常态下,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新思维、新视角和新战略,要改变以往的简单工厂搬迁、复制、模仿等做法,必须通过创新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体制机制创新

河南省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体制机制方面差距较大。要消除制约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吸引更多的高端产业转移过来,更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起关键作用的是投资环境。要想优化投资环境,需要政府自身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职能主要体现为提供软硬件服务两大方面。在软件方面,政府要营造有招商引资的体制环境,包括创建“公开、公正、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与国内外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服务机制,建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等等。在硬件方面,政府应做好基础设施等硬件服务。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积极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审批式管理向程序化服务管理转变,承接产业转移从给予优惠政策向优化发展环境转变。通过构建高效、廉洁、亲商的服务型政府,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在中西部地区形成投资“洼地”,是在新形势下搞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突破点。

产业转移实质上是市场行为,是企业自主的经济活动。资金和项目流向什么地方,由市场决定,而不是政府。要厘清市场与政府边界,明晰市场和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功能定位,政府要尽快淡出主导地位,专注于公共服务领域,为招商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业氛围,使招商引资按照商业规则和市场规律运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充分发挥有效地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转移与承接双方合作共赢。

2、技术创新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技术创新。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坚决杜绝“重招商、轻嫁接”和“重投资、轻技术”的承接;必须高度重视引进项目的技术含量,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能力。要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工夫,不仅要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工业,还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中高档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绿色环保型产品比重。同时,加快引进研发中心、设计环节和人才,大力引进具有较强技术先进性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项目;吸引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河南建立研发中心或分中心;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共建研发中心,鼓励引进重大科技成果在河南转化。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促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融合;承接产业转移中,高度重视引进高级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使产业在承接转移过程中实现技术、产品和生产效率的升级,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集群,最终提升当地科技创新力和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3、产业链创新

要从项目招商、产业招商转向产业链招商。与传统招商模式相比,产业链招商不是靠比拼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而是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和完善产业配套能力,以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为目的来承接产业转移,主动在上、中、下游产业链上实现“对接合作”,推动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展、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向高技术环节延伸,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围绕河南省的能源、冶金、化工、轻纺、服装服饰、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实行“强链、延链、补链”招商,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发展长板,补齐短板,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对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建材、现代家居等高成长性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大力实施建链、聚链、补链招商,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优先承接产业链的高端环节、龙头企业、核心项目和知名品牌,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链招商“强磁场”。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着眼于价值链高端发展的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引进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重大项目。在现代农业方面,着力于“延链、扩链”招商,突出高端种业、绿色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副产品精细深加工等领域,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的引进力度。

4、产业业态创新

“互联网+”代表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将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在“互联网+”时代,新产业革命已不再是单一的技术革新或诞生新产业,更多的表现为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诞生。处在“互联网+”大趋势下,产业形态及渠道无疑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河南省迫切需要借助“互联网+”的思维,准确掌控“互联网+”的脉络,借助外来资金与技术,加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创新融合,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经济,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打造更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新业态。

[1]王振等:互联网+: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2]程杰: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绩效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3(2).

[3]赵红: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5).

[4]舒适、李国疆:国际产业转移一般规律及趋势[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责任编辑:徐悦)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招标重点课题,新常态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编号:2015A006。

猜你喜欢
中西部常态升级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