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科学性及其技术经济学价值分析

2016-12-28 15:19马国翔
当代经济 2016年17期
关键词:废弃物经济学利用

马国翔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100081)

循环经济的科学性及其技术经济学价值分析

马国翔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

循环经济倡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是符合传统道德伦理文化及基本生态规律的资源利用和发展模式。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发展条件的最佳组合,而循环经济是以先进的技术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最佳方式,是解决环境与资源压力的新技术经济范式。因此,循环经济实质上也是一种技术经济,它在体现出技术经济最大意义的同时,也拓展了技术经济学研究领域范围。

循环经济;科学性;技术经济学

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伴随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恶化等刻不容缓的问题,循环经济被纳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节约型、生态型的循环经济成为最科学、最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应运而生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及相关法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接踵而来的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趋尖锐。环境污染加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资源能源形势更加严峻,如果不能尽快转变我国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问题,在经济发展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能源需求显著增长的情形下,势必产生资源能源难以为继的后果。要解决这些问题,消除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在统一的社会规范和法律体系下,把资源节约、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保证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又保证经济发展对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的促进,从而实现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良性循环。

我国于2008年8月29日审议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循环经济纳入法制轨道。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2013年国务院下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进入了有法可依并且全面推动的阶段。《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以及200多项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国家标准,也为落实我国循环经济政策提供保障。这些都意味着循环经济基于其本身所体现出的新系统观、新经济观、新价值观、新生产观、新消费观,而这些特征所蕴含的崭新的内涵和意义,使得我们所处的经济飞速发展的这样一个大国选择了循环经济,并庄严地赋予法律的形式确保其正常运转,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其内在价值。

二、循环经济之科学性

如今,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同时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发展趋势。循环经济以其全新的经济活动方式,改变了过去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的不科学生产现状,不仅符合基本的生态学规律,而且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同时与我国传统的文化和行为理念深深契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成果,是一种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先进的经济活动方式。

1、符合基本的生态学规律

(1)严密的生态学规律。生态系统是包括各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所有生态系统共同遵循着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规律。它不仅表现在各种物种之间,而且表现在生物与环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同时生态系统遵循着物质循环、转化和再生规律以及生态系统发育进化规律。生态学规律的作用使生态系统成为适应的系统、反馈的系统和循环再生的系统。因此,生态系统不仅具有稳态机制,形成它的动态平衡发展,而且导致生态系统的发育和进化,使它成为演变着的系统。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必须保持必要的平衡。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旦违背和打破了基本生态规律的这种严密性,那么不但不会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还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2)循环经济的生态性。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将经济系统看作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以自然生态学为导向,以经济学理论为主导,将资源与环境纳入经济体系,并重构包括物质流、能量流的经济流程。通过模拟自然系统的物质闭环流动方式来实现开放的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达到自然资源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维持自然界各物质间的生态平衡和一定的环境容量。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行为准则。以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工业园区以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相互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的生产原料,企业间通过废弃物和副产品的资源化,达到共生组合的工业生态系统运行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就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的成功典范。

2、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

(1)目前人与自然的紧张局面。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空前发展的时代,然而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大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采自然资源,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我国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困境尤其严重。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达100万平方千米,且仍在继续增长;森林覆盖率仅达到20.36%,我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出现退化。全球1121种濒危物种中,我国就达190种。在世界144个国家的人均资源占有量排序中,土地、耕地、森林等均排在100位之后,淡水资源排在55位以后。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的人均储有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和9.7%。这是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如果放任这种掠夺式的开采和粗放式的生产方式继续,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难以为继,而且很快会遭遇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种恶劣后果的报复。为了挽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必须果断采取措施,以缓和人与自然的紧张对峙局面。所以说循环经济不仅应运而生,而且正当其时。

(2)循环经济体现了道德伦理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循环经济倡导把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的发展统一作为至上的伦理道德价值目标,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循环经济的再利用,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体现了伦理道德中持续生存的原则。同时,循环经济的资源化,也体现了伦理道德中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理念。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它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这是一个良性的资源利用和发展模式,在这一良性的人与自然的利用与回馈过程中,达到了相对平衡、和谐的理想状态,这也正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3、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和行为理念

(1)循环经济是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基本规律,即可持续发展规律、协调发展规律以及节约发展的规律。对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我国来说,循环经济首先是资源节约战略。循环经济追求的不是简单地降低资源消耗,而要使资源尽可能得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目的。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将节约放在优先位置。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一直是我国资源节约的主要手段,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涵。循环经济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2005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也对节能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

(2)循环经济新消费观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我国资源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过度消耗。2009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GDP增长率为8.7%,而同期火力发电量的增长率却达到10.2%。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过度消耗状态。循环经济新的消费观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不谋而合,也与世界各国的节俭理念相符。古今中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艰苦朴素作为一种美德。联合国专门把10月31日设立为“勤俭日”,时时提醒人们在新世纪仍然要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有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哲学理念里,节俭是与慈善相并列的美德之一;《左传》对节俭与奢侈也作了如下泾渭分明的界定: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谆谆告诫世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我国古代先贤在典籍中无不倡导节俭、摒弃浪费,将节俭作为可保长久的重要方式。节俭理念同样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只有采用资源节约战略,才是经济发展后续有力的明智之举。

三、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看循环经济的价值

技术经济学作为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在对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配置的论证与评价方面、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估算方面、研究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方面以及替代能源及新能源技术开发的经济分析等方面都与循环经济有密切联系。循环经济要求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发展条件的最佳组合,而循环经济正是以先进的技术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最佳方式。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循环经济能够集中体现技术经济学领域的“技术性”。

1、资源利用的技术性

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循环经济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

(1)资源的高效利用。高效利用资源的目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单位要素的产出率。在农业生产领域,应当探索高效的生产方式,集约利用土地、节约利用水资源和能源;改善土地、水体等资源的品质,提高农业资源的持续力和承载力;在工业生产领域,通过技术路径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为例,冬瓜山铜矿从设计到投产大量采用当今世界先进技术与工艺,以国际一流的工艺装备、亚洲一流的规模效益,国内一流的管理体制,建设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深井坑采生态矿山。以铜矿伴生硫铁资源出发,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大型焙烧炉高效沸腾焙烧技术,硫精砂经焙烧后产生含硫烟气和烧渣,烟气经净化后用于制酸,烧渣输送到球团生产装置,与铁精砂配比制造氧化铁球团。铁球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尾气经脱硫装置回收后,再返回到硫酸生产装置中制酸。硫精砂焙烧过程的余热用于发电和生产蒸汽,满足厂区的用电和供热需求。整个生产过程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上下游密切联系,使得资源在产业链的流动中得以高效利用。

(2)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主要是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通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起生产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农业生产领域,通过先进技术实现有机耦合农业循环产业链,是遵循自然规律并按照经济规律来组织有效的生产。包括: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废弃物——能源或病虫害防治产业链;在工业生产领域,资源的循环利用尤其离不开技术。德国是世界上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其DSD(双向回收再利用系统)对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周密的设计和高效的运行,而为世界各国所称道。目前我国针对石油化工、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11个生产领域共计出台了237项循环经济支撑技术,以保证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事实也充分证明,只有依靠先进的技术,才能使资源在循环利用这一环节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废弃物的无害化排放。通过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农业生产领域,应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方式、运用沼气发酵技术、控制水产养殖用药、探索生态互补型水产品养殖、实施农业清洁生产、采用可降解农用薄膜和实施农用薄膜回收等措施逐步实现无害化排放。在工业生产领域,通过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可以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资源。在德国,所有生产行业产生的垃圾被重新利用的比例平均为50%,其中一些行业如包装生产和玻璃生产行业甚至达到80%。废旧汽车再利用率2006年达到85%,冶金行业产生的矿渣95%都得到重新利用。在我国,针对选矿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废渣,铜陵有色金属集团的做法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公司采用磁选、化学浸出和浮选技术再进行选别,综合回收其中的铜、硫、金、银等有价金属。目前已建成年处理150万吨的尾砂选厂,年回收铜1000吨,产铁精矿(折Fe 60%)13.5万吨,硫精砂(折S 35%)15万吨,选别后的二次尾砂进行井下空区和露天采坑充填,杜绝了因矿山开采而造成的采空区安全隐患,老尾矿也将进行复垦绿化,矿区生态环境将得以恢复。

2、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与资源压力的新技术经济范式

(1)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最大依托和保障。物质的循环利用必须在技术上有充分的可能性才能实现,先进适用的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是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在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上,以环境保护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为技术手段,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废弃物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理想状态。循环经济需要通过技术过程实现自然循环,以保证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和效果,技术创新是其重要保障。无论是废旧产品与废弃物回收与循环利用、再生利用与无害化技术的开发,还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再利用技术的开发,或者是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的技术开发,都是在技术领域的不断延伸和深化更新。德国之所以对废弃物总量的65%实行了再利用,每年可以得到120万吨二次燃料,这主要得益于其拥有先进的废弃物分类技术和回收技术。我国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循环经济发展经验之一,就是在园区内建有循环经济科技研发中心、再生资源研究中心等六家产学研合作机构,汇集了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力量,为园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循环经济能够体现出技术经济的最大意义。循环经济技术包括绿色化学化工与清洁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生态链接、污染集成控制、系统优化集成等关键技术。无论是企业技术链条的纵向延伸的技术开发方面,还是在企业技术的横向扩展开发方面,都是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除此之外,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物质循环减量化技术的开发、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能源的循环利用与优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使得循环经济模式的实现不仅是一种需要,而且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例如,山东青岛新天地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经验之一,就是与中国环科院、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科技孵化中心,中国环科院博士后工作站新天地研究基地、山东省环境保护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等在新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结合循环经济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实现了其最大效益化,技术革新与创造的巨大意义在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中得以实现。

3、循环经济理论完善了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技术经济。目前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定义循环经济,认为为了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手段就是合理和循环利用资源。第二种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定义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学。第三种把对循环经济定义的表述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一般层面上升到经济与自然资源、生态协调发展的社会层面,这是一种由浅到深的认识。如果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来考量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就是根据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和无害化原则,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调控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流动方式和效率,将资源-产品-废物排放这一传统的线性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模式,充分提高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无论是从资源利用的技术性角度去考量,还是从保护环境的技术性方面去考量,都要充分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技术是关键和核心因素。从着眼于技术对循环经济的重大影响这一点上来看,循环经济无疑也是利用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的技术经济。

(2)循环经济拓展了技术经济学研究领域范围。最新版本的技术经济学把技术经济学的对象归纳为研究技术领域的经济活动规律、经济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律和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三大领域。技术经济学其实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以经济学的相关专门理论研究经济活动中重要因素--技术活动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学科创立以来长期坚持的脉络。西方一些学者发起的技术经济学是基于对当代主流经济学忽视技术要素、难以解释当代经济增长的反思;而我国技术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则是基于对忽视技术发展的经济规律的批判,偏重应用性和对实践的具体指导。从全局的范围来看,技术经济学对能源的开源与节流,研究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替代能源及新能源技术开发的经济分析,重大能源项目的经济分析,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经济效果分析,对新产品开发的论证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均与循环经济密切相关。

要全面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是现有常规技术所无法支撑的,只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输入,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整体来看,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还比较薄弱,尤其是缺乏关键的生态衔接技术,废旧装备和电子垃圾再制造和资源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也只是理论上的可行性,与实际应用效果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循环经济发展所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也为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循环经济是技术经济学新的研究领域,脱离了依托的技术路径和方式,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就无从实现。因此,技术因素是循环经济得以发展的必要保障,从这一意义上讲,循环经济不仅为技术经济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领域,也使我国技术经济学在偏重应用性和对实践的具体指导方面更具特色。

[1]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出版社,2003.

[2]武毅、孔祥麒:循环经济知识读本[M].甘肃民族出版社,201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4]戴升弘、陈锦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矿冶工程,2007(6).

(责任编辑:徐悦)

猜你喜欢
废弃物经济学利用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简明经济学
电子废弃物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