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成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培训部,山东 青岛 266108)
航线运输飞机水箱加水量优化问题分析
赵树成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培训部,山东青岛266108)
航空公司降低运营成本的措施有很多,比如降低单位航程的油耗,而减轻飞机的非必须载重无疑是最简便易行的降低航油消耗率的途径之一。本文仅从控制航线飞机的水箱加水量入手,分析控水节油措施和客舱服务质量之间的两难选择,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帮助航空公司准确、灵活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从而在航班运行中做到既能够降低航油成本又能够避免因机上缺水而遭到乘客投诉。
航空公司;运营成本;减重节油;加水量;乘客投诉;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大手和它所挥舞的效益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航空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比如,通过提高维护质量来降低飞机的故障率,提高可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飞机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增加收益。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飞行成本毫无疑问是运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而航油成本又是飞行成本中占比较大的一项支出。因此,航空公司把降低单位航程的燃油消耗作为降低运营成本的主要途径。其中,设法减轻飞机的重量无疑是非常可行的思路,即在不影响飞行安全及乘客舒适度的前提下对飞机重量进行“瘦身”,有效地降低航油消耗节约航油支出,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民航客机的水系统可以向厕所和厨房提供清水,它包含一个盛有饮用水的水箱。在过去的航班运行中,起飞前飞机的水箱一般都是加满的。然而对于大多说的航班来说,在飞机落地后水箱内仍有大量的清水剩余,如果不及时地排放掉,将可能导致水箱内滋生细菌,而且在寒冷的天气还有可能因结冰而冻坏水箱。所以,在航班运行结束后必须完全排空客机的饮用水系统,即水箱内剩余的这些清水只能白白地排放掉。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航路上燃油的无谓消耗,增加了航油成本。
帕累托最优理论提出,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如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而且,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如果它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那么便存在帕累托改进。
因此,航空公司希望通过控制航线客机的水箱加水量来减轻飞机的载重,达到节省航路燃油消耗、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然而,这么做也可能会导致一个不良的结果,即在乘客用水较多的时候,有可能出现机上供水不足,不仅降低了客舱服务质量,严重时甚至引起乘客投诉。如何进行帕累托改进,既能降低航油成本,又能满足乘客正常用水需求,是航空公司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1、落实政府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政策的必然要求
2012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切实打造绿色低碳航空”,“推动飞机节油改造”,“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航空影响的对策措施”。
2014年,国务院《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降碳的具体目标,同时还从八个方面明确了推进节能减排降碳的三十项具体措施。其中,第三个方面就是“狠抓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确保完成各领域节能目标任务。”
2016年,民航局《民航工作六大主要任务》的第四个重点工作,即切实夯实行业发展基础,提出了“努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启动‘十三五’民航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做好民航参加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准备”的要求。
众所周知,民航运输业最大的碳排放源是航油燃烧。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不仅排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等传统污染物,而且还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有统计数据显示,航油燃烧的CO2排放量占整个航空业CO2总排放量的90%以上。
如果航班运行前全部将水箱加满,势必造成水和航油的双重资源浪费,航空公司通过控制航线客机水箱的加水量来节省航油的措施是响应国务院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行动方案,落实民航局推进节能减排举措的必然要求。
2、减本增效提升公司经营效益的内力驱使
在前几年航油价格上涨且居高不下的形势下,航空公司采取许多措施来降低航油的消耗率,比如:给飞机减重“瘦身”、安装翼尖小翼、申请临时航线直飞、训练飞行员良好的驾驶习惯等。而通过控制航线客机的水箱加水量来减轻飞机非必须载重,降低航路上燃油消耗率,是比较容易在实际运行中实施的。
以国内民航运输的主力机型B737-800飞机为例,它的水箱容量为170.3升,虽然水箱里的一根立管将它的最大容量减小到了151.4升,然而,如果平均每架飞机落地后水箱内都有1/3的清水剩余,那么一个航班的剩余水量就达50公斤之多!这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
1、乘客方面,不同人群的机上用水量不易准确预估
不同航班的乘客人群不同,其机上用水量的差异也就较大,而且每个航班的上座率可能相差很大,这就必然导致各航班实际需加水量不同,且不易准确预估。
以B737-800飞机为例,航空公司控水节油的一般做法是:对于航程在2小时以内的航段,飞机水箱加水量不超过水箱容量的1/2;对于航程超过两小时的国内航段,飞机水箱加水量不超过水箱容量的3/4。然而,上述做法只是对航班一般运行情况的粗略估计,如果遇到机上乘客用水多的情况,就有可能出现机上水量不足,引起乘客投诉。
2、设备方面,飞机上水量指示器示数与实际不一致
飞机上的水量指示系统能够测量并显示水箱内的水量。然而,它和其他的测量仪表设备一样,也存在着机械原因测量误差和延迟显示测量水量的问题,也就是说水量指示器上指示的水量实际上测量的是延迟时差之前的水量,并且其中还存在着机械原因的测量误差,在给飞机加水时,将造成少加或者多加水的情况。
3、服务方面,飞行中乘务员疏于对实际水量的监控
如果在飞行中机上清水余量不足,而乘务员又疏于对当前水量的监控,没有及时发现并向乘客广播节约用水的提醒,最终造成机上乘客无水可用的情况发生,甚至在情况发生后也未能及时争取乘客的谅解,那么引起投诉就在所难免了。
1、运用大数据技术,精确预估机上乘客每公里航程的人均用水量,为飞机需要加水量计算提供可靠依据
目前,大数据的运用已经无处不在,在民航运输业也不乏其用武之地。全民航每天运送的乘客人数十分庞大,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精确预估机上乘客每公里航程的人均用水量,并不是件难事,但却能为各航段实际需要加水量计算提供可靠依据,从而积少成多,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2、完善运控程序,适时监控每个航班的实际订座人数,并根据实际乘客人数计算出飞机需要加水量数据
这要求航空公司的运行控制部门及时向生产部门准确传递相关数据,以利于生产部门较为精确地计算每一个航班的水箱实际需要加水量。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升级改进公司的生产控制软件,将“推荐加水量”功能模块增加到系统中来,令其根据每个航段的里程、预计飞行时间和实际订票人数,以及精确预估的乘客每公里航程人均用水量,计算出需要加的水量,并在推荐加水量一列显示出来。生产部门提前将推荐加水量通知实施飞机水箱加水的部门及地勤人员,进行按需加水。
3、提高飞机水箱水量传感器的清洁维护标准,确保水量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提高水量指示器示数的准确度
这是针对飞机水箱内水量测量传感器的机械测量误差而提出的改进措施,尽量保持水量传感器的清洁,有利于水量传感器准确测量水箱中的水量,并将测量数据通过水量发送器准确传输到水量指示器,减小水箱水量指示误差。
4、针对飞机水箱水量指示器示数的延时现象,运用统计规律,地勤人员在给飞机水箱加水时把握提前量,避免少加或多加
这需要负责给飞机水箱加水的地勤人员掌握这个延迟效应,并根据需要加上或减去迟滞的时间差,准确把握实际加水量,争取与需要加水量保持尽可能一致。
5、改进加水车配套设备,在加水车上加装水流量表,方便地勤人员准确、灵活地控制实际加水量
大多数飞机的机身外部水勤务操作面板上没有水量指示器,地勤人员在给水箱加水时不能方便地读取水箱内的水量。以B737-800飞机为例,水箱的水量指示器在客舱后乘务操作面板上,给控制飞机水箱加水量带来不便。为此,可在加水车与加水管之间加装水流量表,方便地勤人员精确控制给飞机所加的水量,以避免目前工作程序即先将所有飞机的水箱全部加满后再根据航空公司的节油要求放掉一部分清水,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6、在飞行中乘务长要留意察看水箱的水量指示器,监控水箱中的剩余水量
在航班飞行中,乘务长需要监控水箱中的剩余水量,遇到可能不足时,及时通过广播提醒乘客注意节约用水。一旦遇到机上没水可用的情况,乘务长需要指导乘务员向乘客做好解释,争取得到谅解,避免被投诉。
综上所述,控制航线运输飞机的水箱加水量能够降低航路上的燃油消耗,节省航油成本,同时也可节约淡水资源,是航空公司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低碳运行的措施之一。但从公司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发展来看,并不能因此而降低客舱服务质量,更不能因此引起旅客投诉。面对降低航油支出控制运营成本和保障服务质量之间的两难选择,航空公司需要通过实施工作改进,在二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并准确、灵活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这样才能够在实际运行中做到既节省航油成本,提升公司效益,又保证客舱服务质量,避免乘客投诉。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吴薇薇:航空运输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刘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