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武
如果将记叙类文体的主旨进行仔细分辨和精细剥离,使之达到最窄化的程度,就会发现,记叙类文体的主旨主要分为:意旨、情旨和理旨。意旨重在表达某种意义体认,情旨重在表达某种情感体验,理旨重在表达某种理性体悟。
从审美角度看,这三类主旨首先给作者,其次给读者带来三种不同的审美愉悦。意旨产生的审美愉悦为意趣,情旨产生的审美愉悦为情趣,理旨产生的审美愉悦为理趣。意趣、情趣和理趣是文章神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给文章增添意趣、情趣和理趣,就成了给文章注入神韵美的三个重要途径。
下面就着重阐释写作构文时,给文章注入意趣的过程和方法。
什么是意趣?这里所谓的意趣显然不是指文章中某个单个词语所表现出来的意趣,而是指整篇文章在构文时,巧妙凭借某个词语意义、或某个俚语意义、或某个诗句意义,或物性意义,或某个典故意义等,作为行文生发点并延伸开去,铺设意象材料,最终表达某种个性化的意义体认,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愉悦感受。
根据意趣产生的方式,意趣分为言语意趣(其中又分词语意趣、俚语意趣、诗句意趣等)、物性意趣和典故意趣等。写作时,我们借用言语意趣、物性意趣或典故意趣(当然文中同时还可以兼有其它趣种,诸如情趣、理趣等)构文,使之成为文章的灵魂并统摄全篇,使之辐射全篇并串起诸个材料。如此写成的文章不仅意趣横生,而且内涵丰厚,耐人寻味。
意趣的有无完全取决于写作者本人心智水平和思想能力的高低。心智水平和思想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大量的写作实践活动中去练习,去实现。那么,怎样教学生让笔下的文字充满意趣呢?练笔时,要践行意趣的注入过程。
意趣的注入过程,具体分四步进行:
1.拆解原意
言语(词语、俚语、诗句等)、物性或典故等都有一个最原始的意义,因为写作的需要,将此最初的意义在文章开头进行拆解。这个原始意义仿佛是文章意趣的源头,与在文章后面运用翻新、或譬喻、或引申、或置换、或斧正等方法推演出来的新意义汇集起来,形成蜿蜒之势和浩荡之美。这里,拆解出来的原意是文章意趣的起点,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笔者曾写过一篇下水例文《我心中的那个字》,巧借小学语文老师的口,对“人”字进行拆解:这“人”字啊,是一个象形字,它似一个站立行走的人,那一“撇”的上半部分,是人上半部分的头和身子,下半部分是人走路迈步的一条腿;那一“捺”是走路迈步的另一条腿。这里就巧用了拆解而赋予新的意趣的手法。
2.注入新意
语言总是发生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场合里产生一定的意义。给词语、俚语、诗句或典故等注入新意的绝佳方法就是重新设定场合。这个新的场合,也就是新的语境,它是新意义的摇篮。所以,给言语(词语、俚语、诗句)、物性、典故等注入新意,通常分两步走:第一步,设定新的语境;第二步,注入新语境下的意义。
还是在下水例文《我心中的那个字》中,笔者巧妙给“人”设定走的路,即环境:一个是知识与技能道路;一个是道德与情操的道路。于是,“人”字就产生了在新语境下的意义:奔走在知识与技能道路的人要走正,即遵循规律;奔走在道德与情操道路的人要走稳,即要提升人格。
当然,有时可以将上述两步合成一步,即“拆解语意”进行。
3.匹配意象
新语境搭成,新语境意义产生,我们就可以驱遣美妙的语言文字了。那文字背后,是写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积累与体验,为新的语境意义匹配一组组意象。这一组组意象,仿佛电影故事片中若干个镜头似的,共同陈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和支撑那个新语境下的意义。
在下水例文《我心中的那个字》中,笔者结合“人”字的新意匹配了两组材料,一组是人生道路上缺少了学问,违背了规律,不能顺利前行的材料,具体意象有小时贪吃的意象、身体着急生长的意象、医院诊病的意象等;另一组是人生道路上缺失了情操,降低了道德水准不能走远的材料。这两组生活意象新颖别致、灵动多姿,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作者给“人”字注入的新意。
4.凝结意旨
当我们的写作完成前面三步以后,最后水到渠成,进行意旨凝聚。这个凝结而成的意旨从语言形式上看,简洁凝练,书面上就一句话,能高度概括全文那个从词语、俚语、诗句或典故推演出来的新意义;从写作效果上看,这句凝练的话,震撼激射,能透彻点亮全篇。我们联系上下文关系看,文章前面拆解语意、注入新意、匹配意象等,均为这句凝练着意旨的话而设,没有这句凝练着意旨的话,前面的文字黯然失色,毫无意义。
笔者在例文《我心中的那个字》中是这样结尾的:“原来,‘人字那一‘撇的下半部分表示人走路迈步时的一条腿,代表着知识与技能,‘人字那一‘捺表示人走路迈步时的另一条腿,代表着道德与情操,只有当这两条腿都走正,走稳,走好,人生才能走远……”这句话,就是由前文中的意象凝聚而成的意旨语,起着点亮全篇,震撼全篇的作用,实在堪称豹尾。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开发区滩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