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兰:用绿色生态打败贫穷

2016-12-27 18:48王芳
经济 2016年29期
关键词:东兰县东兰铜鼓

王芳

“东巴凤”是广西自治区西北隅的3个县,即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凤山县。在世人眼中,这里是鬼斧天成的桃源仙境,全世界有名的长寿之乡,但对于世代居住在山里的少数民族来说,贫困却是最深的烙印。缺水少电无地无路,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玉米糊,人畜混居,脏乱不堪。男子打光棍,女子嫁外地。靠天吃饭,逢灾必困。

东兰县扶贫开发后,不少搬迁的村民又跑回山里,他们故土难离。住山爱山,靠山吃山,如何将穷山恶水变成青山秀水,成为摆在东兰县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东兰县县委书记黄贤昌向《经济》记者介绍,2010年,经过深入调研,东兰县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旺县”的发展战略,走上了产业优化的健康轨道。2011-2015年,东兰县GDP增速居河池市第三位,财政收入增速排在全市第二位,解决了8.51万人脱贫问题,生态发展战略的效益正逐步彰显。

绿色产业,让穷山沟变成聚宝盆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关键看怎么个吃法。

“咣咣咣”锣声一响,茂密的板栗树林的小路上探出几个黑猪脑袋,向山下张望。东兰县北高综合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韦善陆高兴地对记者说,黑山猪主要靠放养。它们饿了吃牧草,渴了喝山泉水。一天喂两回饲料,一敲锣,猪就会跑回来,但现在不是饭点,他们不会上当。一年出栏,也就能长到80-100斤,但肉质美味,市场供不应求。合作社承包了1000亩的山地,每年出栏1000多头,带动53户贫困户。

以生态立县为本,东兰县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引入浙江花神丝绸集团,投资创建缫丝厂。企业与基地贫困农户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实行订单农业,政府给予各项补贴,提供技术服务。至2015年年末,全县发展桑园面积3.5万亩,带动7乡8村、920个贫困户,安排就业380人,户均增收16210元,总收入破亿元。

在东兰县隘洞镇牛角坡,成群的三乌鸡在板栗林下觅食。这是由当地党员韩健和陈勇2012年共同兴建的生态养殖基地。韩健介绍说,三乌鸡是东兰特有的优良家禽,因其毛、骨、肉皆黑而得名,营养价值高,一个三乌鸡蛋能卖两元钱,市场需求量高。养殖基地的三乌鸡目前已达到1万多羽,年出栏8万羽,产值达480万元以上。今年为贫困户提供鸡苗80万羽,提供现场培训,并在其他乡镇建立了养殖分场,吸收贫困户120户,还帮扶10多名贫困儿童和留守老人。

板栗、山油茶、核桃、富硒墨米、八角、珍珠李、百香果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年产值超亿元。年出栏黑山猪13万头,三乌鸡150万羽,专业合作社发展211家,带动3.8万户农户。山上遍植经济林木,树下经营特色养殖,猪粪鸡粪又能提供有机肥料,经济价值远超以往单一的粮食作物。以往靠天吃饭的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

生态旅游,富民的养生天堂

东兰县山峦秀美,云蒸霞蔚,森林覆盖率达77.39%,红水河像一条金鳞巨蟒蜿蜒盘亘115公里,溶洞梯田,奇景迭出,是中国十佳美丽乡村。百岁长寿老人达146人,是天然的养生天堂。东兰县还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广西农民运动发祥地,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的右江革命、百色起义的策源地,红七军的故乡。全县参加革命的志士达9000多人。铜鼓文化、蚂拐歌会、舂榔舞、猴鼓舞,古朴粗犷,享誉国内外。

优质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是东兰县得天独厚的财富,东兰县确定了打造“红色热土、铜鼓之乡、长寿圣地、养生天堂”的旅游品牌。以红色文化养心、绿色生态养身、黑色物产养血、金色铜鼓提气、银色长寿养神的五色旅游为开发思路。

东兰县结合“整乡推进、连片开发”项目,加大对贫困村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投入,全县147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水泥公路,改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条件,为生态旅游开发奠定基础。建成了三弄原生态瑶族铜鼓民俗村、红水河第一湾景区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了武夷侯公园、巴英蚂拐民俗文化旅游村等旅游项目,月亮河长寿村、坡豪湖馨乐园等一批休闲度假景区开业迎客,东兰音乐铜鼓、东兰铸造铜鼓等旅游商品陆续规模生产并投放市场。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111.9万人次。

今年,东兰县更是引入港资,纳入世界长寿金三角“东巴凤”地区,着力打造“旅游产业+休闲养生+慢生活气候带”长寿国际旅游区。

到2018年,东兰县乡村旅游将覆盖14个乡镇,带动贫困人口减贫2万人以上。全县20户以上的自然屯将全部畅通水泥路,147个村委会所在地全部通有线宽带网络,全县7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全县66441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且,东兰还将实现全县“人均一头黑山猪、人均一亩板栗、人均一亩核桃”的目标,做到村村有产业、屯屯通好路、户户有楼房、人人奔小康。

黄贤昌说,东兰是革命老区,在乡下,群众经常把自己加工舍不得吃的食品全部摆出来,免费提供给观光的游客,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质朴精神。作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一定要继承先辈们“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不负群众所托,将这片天然的绿色宝库变成他们的幸福家园。

猜你喜欢
东兰县东兰铜鼓
东兰铜鼓美术元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浅析东兰铜鼓的音乐特色及录音技巧
广西石漠化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缓解贫困的影响分析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过东兰(外二首)
东兰县桑蚕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东兰县果桑发展的前景分析覃启洺黄焕元
快乐的小铜鼓
铜鼓渐成收藏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