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殷曦敏, 王锡昌, 周颖越, 康永锋
(上海海洋大学 食品学院, 上海 201306)
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现状与运行建议
张晶晶, 殷曦敏, 王锡昌, 周颖越, 康永锋
(上海海洋大学 食品学院, 上海 201306)
当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普遍存在管理机制欠完善,实验室定位不够明确,实验人员队伍技术水平不高,平台建设条件有限及设备绩效评价机制有待改进等种种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健康运行提出了相关策略,包括理顺管理体制,统筹购置及管理仪器设备,建立仪器资源信息库,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以及如何给平台建设提供相关保障及建立完善的人员和设备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以期有利已有大型设备的健康运行,加快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建设,有效提高平台设备的开放率和利用率。
大型仪器设备; 共享平台; 建设现状; 管理策略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工具,如何对这些仪器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并最大程度地用好用这些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教学及科研水平。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加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数量迅速增长,但也存在着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使用水平难以突破,缺乏相关经费支持等,制约着高校在科研及实验室管理上的发展水平。如何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1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教育投入地不断扩大,各高校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数量逐年递增,在硬件设备不断更新扩充的同时,也存在重“购”轻“管”和由此导致的重复购置等问题[1]。虽然高校每年均进行固定资产检查,但缺乏一套按仪器类别功能进行整合归类的信息系统,导致购置缺乏宏观调控及必要性的依据。致使仪器设备购置盲目追求高、精、尖,使实验平台偏离科研的实际需求和最基本的功能定位。如果具备一整套开放的关于设备的详细信息资料,就可以从现有的该设备的功能,数量,需求等各方面进行购置论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重复购置的问题。
1.2 实验室定位不清晰,大型仪器设备难建共享平台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普遍存在教学、科研实验室由不同的部门分管,许多以学科为单位,而各学科之间对设备的购买力差别较大,部分学院或学科资金充裕,另一些学科点资源紧缺,容易造成部分仪器设备使用范围分散,共享意识薄弱,信息渠道沟通不畅等问题。
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管理层面的统筹安排、政策支持和措施的落实到位[2]。一个共享实验平台的定位应着重制定规范的操作的流程,开发实验项目,并逐步形成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套标准操作规范,使高校各学院各学科的相关检测分析形成科学规范的流水线,将学科间的共同实验技术需求有机的整合起来。只有建立起规范且开放的共享平台,才能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1.3 人员队伍技术水平相对薄弱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需要具有一批善管理、懂技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人员。现实中,各高校的实验及管理队伍建设力度相对薄弱,许多管理人员通过传统方法来完成仪器的管理,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缺少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以及管理经验。 除此之外,这支队伍本身由于存在薪资待遇、职称评定及对外服务收入分配上等诸多问题, 造成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缺乏动力,队伍整体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1.4 平台建设经费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型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但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开发需要一定时间并且是一个非成熟的过程,期间难免出现许多硬件或软件上使用的问题,需要厂家进行相关的技术支持。另外,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因各种原因导致零部件的损耗。更换一个配件有时动辄万元,而且很多进口部件到货时间较长,如果购买单位无力维修,就容易造成设备长期闲置,甚至处于报废的边缘。因此,要保障这些仪器设备常规运转,必须有足够的经费作为保障,否则难免影响高校的科研进展。但高校中存在重购置轻管理,将资金大部分用于购置新设备,没有设立专门的设备维护基金或者经费获批困难,一旦出现问题容易造成维修周期延长甚至造成设备搁置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共享平台的运转与发展,造成建设进度较慢、保障措施落实不力等问题[3]。
1.5 绩效评价机制相对不完善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校所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但目前还没有相对合理的设备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大型仪器设备种类各异,有些属于常规通用仪器,使用范围广泛,使用效率相对较高。还有一部分大属于专业性较强,使用范围较窄,使用效率不及部分通用型设备。若所有设备都用相同的指标(如使用机时数等)进行考核,将无法合理地调动操作人员参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管理的积极性。绩效评价机制的相对不完善,导致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积极性下降,势必会影响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效益。
2.1 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各岗位职能
理顺学校或学院教学实验室或科研实验室的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仪器特别是中小型仪器的重复购置,打通信息共享渠道,提高设备利用率,拓宽设备使用范围[4]。
理顺不同管理层的管理职权,了解把握学校学科建设及科研建设需求的方向,鼓励教师创新,促进科研人员及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仪器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重在规范设备资源分布及应用的合理性,履行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的职责;仪器管理操作人员作为仪器设备的直接负责人,负责维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实验项目开发,仪器日常维护管理等。教师则重在科研的创新,提出各项合理的仪器购置需求等。
2.2 统筹购置管理设备,建立仪器资源信息库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要进行购前论证[5-6]。设备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和学科代表,就仪器型号规格、性能参数、目的用途、开放共享、使用效率等情况进行购前论证。特别是购置贵重仪器设备时要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对拟购设备承担学科建设和科研的必要性,对设备的适用性、附件及零配件、运行维护费、安装场地与环境条件等开展调研,与实际条件及学校存量设备相结合,作出科学、经济、合理的技术论证[7]。
学校还根据仪器类别建立一个设备资源信息库,包括购置前的论证报告、招投标协议、购买合同,应用范围等原始资料。而每个操作管理人员可对相关设备建立一个小型信息库,包括仪器到校后的使用说明书、配件清单、安装调试记录、验收报告、入库单、固定资产卡片等基本资料。除了基本资料外,管理员还定期记录设备运行和维护保养的情况,特特别是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应有详细备份,以便日后遇到类似问题可及时调用。另外在使用中特别对操作者的使用记录应详细包括使用姓名、目的、时间、使用后仪器的运行情况,以便管理人员及时跟踪调查,掌握仪器状况,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8-10]。
2.3 明确技术人员职责,培养仪器使用能力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不但可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可充分利用设备各项功能,进行一定的实验开发,从而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创造更多的教学科研成果和效益。因此对这支队伍,学校要在人才建设、职称评审、技能培训、物质方面等给予重视,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特别是技能培训。比如可以积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基础及高级技术培训、仪器应用交流等活动,提高这支队伍的仪器使用和项目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或学科带头人可以一定程度上拓宽设备的使用范围,并结合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可对实验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设备的最新应用进行指导,有助于提高仪器使用的活力[11]。
另外,还可以建立一定的轮岗交流制。大型仪器虽多实行专人专管,但适当的岗位轮流,使每台仪器有2名以上固定的技术人员,可以加大仪器管理的灵活性,避免了由于特定人员不在岗导致仪器无法持续运转的问题。同时适时的轮岗交流,可通过相互学习,拓宽仪器操作技能,在仪器管理方法上取长补短。
2.4 完善实验平台的条件保障
大型仪器设备完好率直接影响使用效率。由于目前贵重仪器设备配件及耗材价格昂贵,部分购买周期较长,维修保养费用较高,很多高校都存在因维修经费不足或经费来源困难导致仪器设备无法及时恢复使用的现象。而对管理人员来说,对部分设备的故障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极大地阻碍了科研工作的有效进行,更不利于仪器设备的正常对外开放。因此为保障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常规化运行,可以从高校建设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门支持共享平台建设,从硬件保障到人员激励等环节逐一落实经费。
2.5 利用网络平台为共享平台奠定基础
在充分了解预约、登记、测试和收费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后,引入具有实时管理监控功能的网上预约系统,构建网上设备信息介绍、预约、查询、监控、收费和反馈等模块,从而使用人可以了预习设备操作的基本过程,了解当前状态、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预约情况和反馈信息、 监督者可以定期了解仪器设备运转情况和使用效率等。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不仅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使用人、操作人员和管理者对设备信息的掌握情况,而且有效减少了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纠纷,提高了仪器使用效益[12-14]。
2.6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大型仪器的绩效评估从某种意义来讲就是对管理人员的评估考核。对管理人员的评定指标也可以用作大型仪器的绩效考量指标[15-17]。因此考核内容应兼顾促进仪器利用率和人员积极性为目的,包括仪器对内外开放机时数、人才培养(科研论文、专利、创新项目产出等)、新功能开发情况等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仪器设备开放中表现突出的管理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因操作不当等人为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应责令整改。
但设备的评估标准又不能一概而论,各类甚至各种仪器设备有特有的运行和使用特点,如使用频率差别较大,考核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将大型仪器设备分为通用型设备和专用型设备。通用型设备共享性相对较强,使用率较高,因此评价体系可包括对内外使用机时数、教学科研服务机时数、高水平论文和科研项目数和用户对其的评价;对于高精尖仪器设备,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设备,由于相关性较强可能呈现使用频率较高过较低两个极端,因此可以主要评价其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如高质量论文数和省部级项目等。
大型仪器设备的评价体系还可结合网络预约平台的信息统计,如设备预约量,实际使用机时数,待修或维护机时数等来辅助补充大型仪器设备的评估体系。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需要学校层面大力支持,建立相关机制,将学科间的融合有组织的、系统的推进。同时,加强实验队伍建设以适应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技能更新及管理能力,促进人员间的交流。共享平台建设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高校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力争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对外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1] 曾晓思.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综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183-185.
[2] 许志博,刚 健. 搭建多学科共享实验平台 促进协同创新发展[J]. 实验室科学,2014,17(1): 152-155.
[3] 黄宗辉,鹿海涛,栾长萍,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对策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72-73.
[4] 彭绍春,张继霞,史天贵. 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 210-213.
[5] 陈小玲,高週全.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投资效益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68-269.
[6] 凌 辉,张黎伟,张 媛. 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224-226.
[7] 蔡 兵,刘姝伶,尹玲娜,等.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2): 259-263.
[8] 闫 晗. 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J]. 科教导刊,2014(3): 31-32.
[9] 贺 锦. 探索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42-243.
[10] 来金雅,王 红,王晓华. 浅析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的几个因素[J]. 实验室科学,2014,17(3):186-188.
[11] 毕四军,周保范,李喜玲. 大型仪器设备安全使用与科学规范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31(5):262-264.
[12] 邹月利,徐雅琴,白靖文,等. 浅谈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室科学,2014,17(1):169-170.
[13] 邹月利,徐雅琴,白靖文,等.基于 Internet 的大型仪器预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 12(1):34-36.
[14] 林海旦,樊 冰,俞丹亚.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31(4):240-242.
[15] 杨 帅,任金妮.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 (2): 157-158, 162.
[16] 王 楠,韩红江.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方法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 31(1):228-230.
[17] 何 畔,王益民,张小蒙,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问题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 17(4):200-202.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Large-scale Apparatus Platform
ZHANGJing-jing,YINXi-min,WangXi-chang,ZHOUYing-yue,KANGYong-fe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rge-scale apparatuses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Many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unclarity position of laboratory, low technology levels of technical team, limited construction condition and the unperfec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large-scale apparatuses and equipment were existed. Some strategies of control were discuss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s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such as straightening out the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purchasing and managing apparatuses and equipment comprehensively, establishing information database on apparatuses, training the skilled human force, and the methods to provide assurances and to open and sharing platform and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apparatuses and managers. These suggestions may guarantee healthy operation of existing facilities, further push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and increase the operation rate and degree of opening.
large-scale apparatus and equipment; sharing platform;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control
2015-03-20
张晶晶(1985-),女,回族,浙江舟山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大型仪器设备管理。
Tel:15618211619,E-mail:zhangjj@shou.edu.cn
王锡昌(1964-),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风味。E-mail:xcwang@shou.edu.cn
G 482.0
A
1006-7167(2016)01-0261-03